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庄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庄镇位于密云县域东北部,地处密云水库上游,距密云县城38公 里,距市区110公里,距首都机场90公里,距101国道6公里,交通便利。镇域东北与河北省兴隆县接壤,西与太师屯镇交界,南同大城子镇毗邻。[1]

基础概况

北庄镇四面环山,北依五指山,西南有锥峰山,东北为棒槌山,中部为河川谷地,辖区面积83.5平方公里, 耕地6717亩,林地面积87300亩,经济林面积20700亩,林木覆盖率达到73.42%。境内有清水河大黄岩河小黄岩河三条水系,河流总长度20公里,年均温8-10℃,正常年降水量650毫米,气候凉爽,环境优美。全镇有11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有农户3030户,8186人。镇政府驻地北庄村,镇区面积0.59平方公里,有中小学各1所,卫生院1所,规模企业5家,有职工2500人,镇区总人口4850人。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建设,全镇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环境状况良好。[2]

经济发展

北庄镇在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旋律,以增加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人均收入为目标,以优化镇域环境为重点,以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农业产业为战略,加快经济发展。2005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2650万元,人均劳动所得6922元,财政收入295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6%、10.2%、77.9%。

“十五”期间,北庄镇认真履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确定了“打造观光旅游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思路,按照这一思路,北庄镇以加大“两山一川”开发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山区综合水利富民工程,使镇域内的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突显,着力培育的特色林果业、绿色养殖业和休闲农业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首都文明乡镇、京郊农村发展二三产业先进乡镇、北京市农村体育工作先进乡镇、北京市三年水利富民综合开发先进乡镇、京郊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先进乡镇、密云县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2005年,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目标,这为北庄镇加快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北庄镇党委、政府决定利用2~3年时间,完成10个行政村文明生态村和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2005年有3个行政村参加了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工作,以“三治、五化”为突破口,全镇共投资近1000万元,完成道路硬化10.5万平米,安装路灯432盏,栽植绿化美化树种15.26万株,户厕改造1277套,安装太阳能890个,搭建节能吊炕963铺,完成自来水改造3个村。通过文明生态村的创建,进一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提高了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文明素质,村民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转变,村民的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镇党委、政府决定乘势而上,在巩固提高北庄村、朱家湾村、东庄村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同时,确保在2006年内完成暖泉会村、抗峪村、土门村、苇子峪村、营房村、杨家堡村6个行政村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完成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以环境优美乡镇和文明生态村创建为载体,推动镇村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2006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1583万元,人均劳动所得7640元。[3]

发展方向

“十五”期间,北庄镇认真履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 定位,确定了“打造观光旅游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思路,按照这一思路,北庄镇以加大“两山一川”开发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山区综合水利富民工程,使镇域内的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突显,着力培育的特色林果业、绿色养殖业和休闲农业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首都文明乡镇、京郊农村发展二三产业先进乡镇、北京市农村体育工作先进乡镇、北京市三年水利富民综合开发先进乡镇、京郊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先进乡镇、密云县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新农村建设

兴尊老爱幼之风。各行政村每年为老年人、老党员、老干部、老复员军人发放300-12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款,节假日为他们送去米面油进行慰问;逐年加大对镇域内3所幼儿园环境改造投入。2.重尊师重教之德。开创密云县乡村教育之先河,镇设立专项资金对全镇优秀骨干教师每年在教师节进行表彰;各村每年对考入大学的学生给予2000-5000元的奖励,偏远村为镇内中小学生每月发放固定交通补助。3.创和谐安定新篇。为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保险农户各村实行全额或差额补贴,提高参合、参保率;对因病、突发事件、升学困难户各村集体组织捐款,渡过难关。4.享文化文教盛宴。全镇实现村村有图书室,藏书达2万余册;建成数字影院4家,08年已放映各类影片63场;市、县、村、民间文艺团体08年已演出达26场。[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