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投區”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Tlh讨论 | 贡献
視頻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第5行: 第5行:
  
  
'''北投區'''位處臺北市最北端,東自鹿角坑馬槽溪以南、經中山樓、陽明路一部分、松溪之一段、過翠峰橋後再順沿磺溪中心線一線以下,至承德路六段跨雙溪橋附近橡皮壩中間之雙溪河中心線,與臺北市士林區為界;西以淡水河中間線沿中央北路四段底接小坪頂山與新北市淡水區為界;南以淡水河中心線轉基隆河中心線與士林區為界;北以西起下菁礐、頂菁礐、向天山、面天山、大屯西峰、大屯南峰、北上沿面天古道、至大屯山主峰,與新北市淡水區為界,再以大屯山、小觀音山、竹篙山、竹子山前峰與新北市三芝區及金山區為界,面積56.8216平方公里,居臺北市12區之第2位,僅次於士林區。
+
'''北投區'''位處臺北市最北端,東自鹿角坑馬槽溪以南、經中山樓、陽明路一部分、松溪之一段、過翠峰橋後再順沿磺溪中心線一線以下,至承德路六段跨雙溪橋附近橡皮壩中間之雙溪河中心線,與臺北市[[ 士林區]] 為界;西以淡水河中間線沿中央北路四段底接小坪頂山與新北市淡水區為界;南以淡水河中心線轉基隆河中心線與士林區為界;北以西起下菁礐、頂菁礐、向天山、面天山、大屯西峰、大屯南峰、北上沿面天古道、至大屯山主峰,與新北市淡水區為界,再以大屯山、小觀音山、竹篙山、竹子山前峰與新北市[[ 三芝區]] [[ 金山區]] 為界,面積56.8216平方公里,居臺北市12區之第2位,僅次於士林區。
  
 
 北投全區大致可區分為三大地形區,分別為大屯火山群,平原山麓區域的臺地,以及關渡平原區域。北投地形的一大特色為在南北長約10公里的距離內,可由海拔1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到達幾乎與海平面齊平的關渡平原。地質地形特色也造就北投區的許多自然景觀資源,包括小油坑、竹子湖、龍鳳谷、硫磺谷、地熱谷、大屯山自然公園、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關渡自然公園等景點。
 
 北投全區大致可區分為三大地形區,分別為大屯火山群,平原山麓區域的臺地,以及關渡平原區域。北投地形的一大特色為在南北長約10公里的距離內,可由海拔1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到達幾乎與海平面齊平的關渡平原。地質地形特色也造就北投區的許多自然景觀資源,包括小油坑、竹子湖、龍鳳谷、硫磺谷、地熱谷、大屯山自然公園、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關渡自然公園等景點。
第18行: 第18行:
  
 
*區花花名: 櫻花
 
*區花花名: 櫻花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北投區'''<br><img src="http://www1.geo.ntnu.edu.tw/~shensm/Course/CourseWork/TaiGeom_Stu/%E5%8F%B0%E5%8C%97%E5%B8%82%E5%8C%97%E6%8A%95%E5%8D%80/map.gif" width="300"></center><small>[http://www1.geo.ntnu.edu.tw/~shensm/Course/CourseWork/TaiGeom_Stu/%E5%8F%B0%E5%8C%97%E5%B8%82%E5%8C%97%E6%8A%95%E5%8D%80/%E5%9C%B0%E7%90%86%E7%92%B0%E5%A2%83.htm 圖片來自中華郵政全球資訊網]</small>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middle"
 
|<center>'''北投區'''<br><img src="http://www1.geo.ntnu.edu.tw/~shensm/Course/CourseWork/TaiGeom_Stu/%E5%8F%B0%E5%8C%97%E5%B8%82%E5%8C%97%E6%8A%95%E5%8D%80/map.gif " width="325"></center><small>[http://www1.geo.ntnu.edu.tw/~shensm/Course/CourseWork/TaiGeom_Stu/%E5%8F%B0%E5%8C%97%E5%B8%82%E5%8C%97%E6%8A%95%E5%8D%80/%E5%9C%B0%E7%90%86%E7%92%B0%E5%A2%83.htm 圖片來自北投區公所]</small>
 
|}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北投地區早在距今6,500年前已有人類居住,目前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史前文化遺址共有15處,文化內涵豐富,從最早的大坌坑文化,到芝山岩文化、圓山文化、植物園文化,以及距今最晚近的鐵器時代十三行晚期文化,另外,也有可能為平埔族舊社的遺址。
 
 北投地區早在距今6,500年前已有人類居住,目前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史前文化遺址共有15處,文化內涵豐富,從最早的大坌坑文化,到芝山岩文化、圓山文化、植物園文化,以及距今最晚近的鐵器時代十三行晚期文化,另外,也有可能為平埔族舊社的遺址。
  
 
北投區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主要社群,包括北投社、唭哩岸社、嗄嘮別社。北投社人在17世紀西荷時期已開始以硫磺與外人交換日用品。唭哩岸社在1654年的紀錄中顯示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嗄嘮別社亦見於1654年地圖中。隨著漢人入墾,該二社清治時期應已併入北投社。
 
  
 
清康熙52年(1713)鄭珍、賴科、朱焜侯、王謨等人,以「陳和議」戶名,請墾北投庄、海山庄、坑仔口,漢人開始大規模拓墾北投。雍正、乾隆年間,七星墩圳、八仙圳與唭哩岸圳等水利設施開鑿,乾隆年間唭哩岸街發展成淡北最早的街肆,是北投的政治、商業中心。石牌地區於雍正、乾隆之初,漢人墾民與平埔族人因土地問題時起爭端,乾隆年間淡水同知曾曰瑛於埔漢交界處立界碑,以絕埔漢爭域,遂有石牌地名。嗄嘮別(關渡)地區於清康熙54年(1715),通事賴科鳩集北投住民,將天妃廟(今關渡宮)易茅以瓦,可知康熙末年漢人已開墾淡水、關渡一帶有成。北投地區早期漢人移民祖籍地及區域分布,在平原地帶漳泉移民混雜,但又以泉州同安人為多;山區頂北投、竹子湖區域,則以泉州安溪移民為多。
 
  
 
北投區在荷西與鄭氏時期,荷蘭設置半自治型態的「地方集會」之中,境內的唭哩岸與北投二社,屬「淡水集會區」管轄;鄭氏時期則設置天興縣,並以「上淡水通事」管理臺北地區。<ref>[https://btdo.gov.taipei/Content_List.aspx?n=C253E3483E1646C6 北没區],臺北北投區公所</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萬客庄'''<br><img src="https://www.caneis.com.tw/info/jp/05-four/images/ehime-009-1.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www.caneis.com.tw/info/jp/05-four/ehime-009.html 圖片來自 凱妮絲]</small>  
+
|<center>''' 北投車站'''<br><img src="https://www.taiwan.net.tw/pic.ashx?qp=1/big_TownTrip/pic_123_3.jpg&sizetype=2"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42291&uid=123#lg=1&slide=0 圖片來自 交通部觀光局]</small>  
 
|}
 
|}
 +
北投區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主要社群,包括北投社、唭哩岸社、嗄嘮別社。北投社人在17世紀西荷時期已開始以硫磺與外人交換日用品。唭哩岸社在1654年的紀錄中顯示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嗄嘮別社亦見於1654年地圖中。隨著漢人入墾,該二社清治時期應已併入北投社。
 +
 +
清康熙52年(1713)鄭珍、賴科、朱焜侯、王謨等人,以「陳和議」戶名,請墾北投庄、海山庄、坑仔口,漢人開始大規模拓墾北投。雍正、乾隆年間,七星墩圳、八仙圳與唭哩岸圳等水利設施開鑿,乾隆年間唭哩岸街發展成淡北最早的街肆,是北投的政治、商業中心。石牌地區於雍正、乾隆之初,漢人墾民與平埔族人因土地問題時起爭端,乾隆年間淡水同知曾曰瑛於埔漢交界處立界碑,以絕埔漢爭域,遂有石牌地名。嗄嘮別(關渡)地區於清康熙54年(1715),通事賴科鳩集北投住民,將天妃廟(今關渡宮)易茅以瓦,可知康熙末年漢人已開墾淡水、關渡一帶有成。北投地區早期漢人移民祖籍地及區域分布,在平原地帶漳泉移民混雜,但又以泉州同安人為多;山區頂北投、竹子湖區域,則以泉州安溪移民為多。
  
 +
北投區在荷西與鄭氏時期,荷蘭設置半自治型態的「地方集會」之中,境內的唭哩岸與北投二社,屬「淡水集會區」管轄;鄭氏時期則設置天興縣,並以「上淡水通事」管理臺北地區。<ref>[https://btdo.gov.taipei/Content_List.aspx?n=C253E3483E1646C6 北没區],臺北北投區公所</ref>
  
  
 
==歷史發展==
 
==歷史發展==
 北投區為平補族北投社(Kipatauw為巫女之意)的聚落之地,在清朝康熙中葉後才漸漸有漢人來此開荒拓墾,故改稱為『Pataauw』、八投、八頭,至1920年台灣行政區域重新統整時北投隸屬於台北州七星區,1949年隸屬於草山管理局;到了1967年台北市改制為院轄市,但是北投區卻未列入台北市的行政區域內,直到隔年將景美鎮、南港鎮、木柵鄉、內湖鄉、士林鎮等區域畫入台北市內獨立成為北投區,訂定了目前北投區的行政範圍;1988年台北市政府規劃台北捷運,因此台鐵淡水線正式走入歷史,9年後捷運淡水線及新北投支線通車,讓大台北地區民眾更深入了解北投區的文化和歷史。
+
 北投區為[[ 平補族]] 北投社(Kipatauw為巫女之意)的聚落之地,在清朝康熙中葉後才漸漸有漢人來此開荒拓墾,故改稱為『Pataauw』、八投、八頭,至1920年台灣行政區域重新統整時北投隸屬於台北州七星區,1949年隸屬於草山管理局;到了1967年台北市改制為院轄市,但是北投區卻未列入台北市的行政區域內,直到隔年將景美鎮、南港鎮、木柵鄉、內湖鄉、士林鎮等區域畫入台北市內獨立成為北投區,訂定了目前北投區的行政範圍;1988年台北市政府規劃台北捷運,因此台鐵淡水線正式走入歷史,9年後捷運淡水線及新北投支線通車,讓大台北地區民眾更深入了解北投區的文化和歷史。
  
  
 
==溫泉風情==
 
==溫泉風情==
 來到北投區首先想到的就是『溫泉』,北投區由於位在大屯火山境內因此火山和地熱溫泉特別發達,北投溫泉源頭為林泉內里和湖山里,日據時期發現即在地熱谷一帶;北投溫泉區附近的溫泉旅館規模較大、住宿也最為集中,自然人文資源也最豐富,其中最令遊客留戀的區域大多集中環繞在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周圍的中山路、光明路、新民路、泉源路等地區,民眾可利用假期利用便利的交通工具享受令人身心愉快的泡湯之樂。
+
 來到北投區首先想到的就是『[[ 溫泉]] 』,北投區由於位在大屯火山境內因此火山和地熱溫泉特別發達,北投溫泉源頭為林泉內里和湖山里,日據時期發現即在地熱谷一帶;北投溫泉區附近的溫泉旅館規模較大、住宿也最為集中,自然人文資源也最豐富,其中最令遊客留戀的區域大多集中環繞在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周圍的中山路、光明路、新民路、泉源路等地區,民眾可利用假期利用便利的交通工具享受令人身心愉快的泡湯之樂。
  
  
第67行: 第54行:
 
*關渡宮
 
*關渡宮
 
*夢幻湖
 
*夢幻湖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
*[[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陽明山前山公園
 
*陽明山前山公園
 
*陽明書屋
 
*陽明書屋
 
*北投兒童樂園
 
*北投兒童樂園
 
*竹子湖黑森林
 
*竹子湖黑森林
*關渡自然公園
+
* 北投溫泉親水公園
 +
*[[北投溫泉博物館]]
 +
*竹子湖
 +
*新北投溫泉
 +
*[[ 關渡自然公園]]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關渡自然公園'''<br><img src="https://img3.okgo.tw/titlepic/b1529_1.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okgo.tw/butyview.html?id=1523 圖片來自玩全台灣旅遊網]</small>  
 
|<center>'''關渡自然公園'''<br><img src="https://img3.okgo.tw/titlepic/b1529_1.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okgo.tw/butyview.html?id=1523 圖片來自玩全台灣旅遊網]</small>  
 
|}
 
|}
*北投溫泉親水公園
 
*北投溫泉博物館
 
*竹子湖
 
*新北投溫泉
 
 
*向天池步道
 
*向天池步道
 
*七星山步道
 
*七星山步道
*凱達格蘭文化館
+
*[[ 凱達格蘭文化館]]
 
*貴子坑五指山層
 
*貴子坑五指山層
 
*二子坪步道
 
*二子坪步道
 
*軍艦岩廊道
 
*軍艦岩廊道
*台灣民俗北投文物館
+
*[[ 台灣民俗北投文物館]]
 
*忠義山廊道
 
*忠義山廊道
 
*北投公民會館
 
*北投公民會館
 
*慈生宮
 
*慈生宮
*水車寮步道
+
*[[ 水車寮步道]]
 
*中正山廊道<ref>[https://okgo.tw/buty/town.html?county=2&town=9 北投區],玩全台灣旅遊網</ref>
 
*中正山廊道<ref>[https://okgo.tw/buty/town.html?county=2&town=9 北投區],玩全台灣旅遊網</ref>
 +
  
 
==視頻 ==
 
==視頻 ==
 +
臺北的12個故事-北投區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pwHXUgEqbE}}
  
{{#evu:}}
+
住展【區域分析】#台北市 # 北投區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gXe1TRFOys}}
 
 
{{#evu:}}
 
 
 
  
{{#evu:}}
+
《哈哈台地區的街訪》EP12 - 上班時間的「北投區」閒人!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yFVauFBxqQ}}
  
 
 
==外部連結==
 
==外部連結==
 
*[https://btdo.gov.taipei/ 臺北市北投區公所]
 
*[https://btdo.gov.taipei/ 臺北市北投區公所]
*[http://www.nba.com/playerfile/chris_mullin/ NBA官方的资料](英文)
+
*[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taiwan/taipei-city/beitou/ TravelKing 旅遊王]
 +
*[https://okgo.tw/buty/town.html?county=2&town=9 玩全台灣旅遊網]
  
  

2023年5月20日 (六) 23:36的最新版本

北投区
图片来自中华邮政全球资讯网


北投区位处台北市最北端,东自鹿角坑马槽溪以南、经中山楼、阳明路一部分、松溪之一段、过翠峰桥后再顺沿磺溪中心线一线以下,至承德路六段跨双溪桥附近橡皮坝中间之双溪河中心线,与台北市士林区为界;西以淡水河中间线沿中央北路四段底接小坪顶山与新北市淡水区为界;南以淡水河中心线转基隆河中心线与士林区为界;北以西起下菁𬒈、顶菁𬒈、向天山、面天山、大屯西峰、大屯南峰、北上沿面天古道、至大屯山主峰,与新北市淡水区为界,再以大屯山、小观音山、竹篙山、竹子山前峰与新北市三芝区金山区为界,面积56.8216平方公里,居台北市12区之第2位,仅次于士林区。

北投全区大致可区分为三大地形区,分别为大屯火山群,平原山麓区域的台地,以及关渡平原区域。北投地形的一大特色为在南北长约10公里的距离内,可由海拔1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到达几乎与海平面齐平的关渡平原。地质地形特色也造就北投区的许多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小油坑、竹子湖、龙凤谷、硫磺谷、地热谷、大屯山自然公园、贵子坑水土保持教学园区、关渡自然公园等景点。    本区现有42里,823邻,9万8,480户,24万1,668人(资料来源:台北市北投区户政事务所,统计至112年4月底止),系属一融合住宅、工商、农牧综合发展之地区。[1]

  • 正副首长简介:

职称: 区长 姓名: 吴重信

职称: 副区长 姓名: 周明怡

  • 区花花名: 樱花


历史沿革

北投地区早在距今6,500年前已有人类居住,目前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遗址共有15处,文化内涵丰富,从最早的大坌坑文化,到芝山岩文化、圆山文化、植物园文化,以及距今最晚近的铁器时代十三行晚期文化,另外,也有可能为平埔族旧社的遗址。

北投车站
图片来自交通部观光局

北投区平埔族凯达格兰族主要社群,包括北投社、唭哩岸社、嗄唠别社。北投社人在17世纪西荷时期已开始以硫磺与外人交换日用品。唭哩岸社在1654年的纪录中显示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嗄唠别社亦见于1654年地图中。随著汉人入垦,该二社清治时期应已并入北投社。

清康熙52年(1713)郑珍、赖科、朱焜侯、王谟等人,以“陈和议”户名,请垦北投庄、海山庄、坑仔口,汉人开始大规模拓垦北投。雍正、乾隆年间,七星墩圳、八仙圳与唭哩岸圳等水利设施开凿,乾隆年间唭哩岸街发展成淡北最早的街肆,是北投的政治、商业中心。石牌地区于雍正、乾隆之初,汉人垦民与平埔族人因土地问题时起争端,乾隆年间淡水同知曾曰瑛于埔汉交界处立界碑,以绝埔汉争域,遂有石牌地名。嗄唠别(关渡)地区于清康熙54年(1715),通事赖科鸠集北投住民,将天妃庙(今关渡宫)易茅以瓦,可知康熙末年汉人已开垦淡水、关渡一带有成。北投地区早期汉人移民祖籍地及区域分布,在平原地带漳泉移民混杂,但又以泉州同安人为多;山区顶北投、竹子湖区域,则以泉州安溪移民为多。

北投区在荷西与郑氏时期,荷兰设置半自治型态的“地方集会”之中,境内的唭哩岸与北投二社,属“淡水集会区”管辖;郑氏时期则设置天兴县,并以“上淡水通事”管理台北地区。[2]


历史发展

北投区为平补族北投社(Kipatauw为巫女之意)的聚落之地,在清朝康熙中叶后才渐渐有汉人来此开荒拓垦,故改称为‘Pataauw’、八投、八头,至1920年台湾行政区域重新统整时北投隶属于台北州七星区,1949年隶属于草山管理局;到了1967年台北市改制为院辖市,但是北投区却未列入台北市的行政区域内,直到隔年将景美镇、南港镇、木栅乡、内湖乡、士林镇等区域画入台北市内独立成为北投区,订定了目前北投区的行政范围;1988年台北市政府规划台北捷运,因此台铁淡水线正式走入历史,9年后捷运淡水线及新北投支线通车,让大台北地区民众更深入了解北投区的文化和历史。


温泉风情

来到北投区首先想到的就是‘温泉’,北投区由于位在大屯火山境内因此火山和地热温泉特别发达,北投温泉源头为林泉内里和湖山里,日据时期发现即在地热谷一带;北投温泉区附近的温泉旅馆规模较大、住宿也最为集中,自然人文资源也最丰富,其中最令游客留恋的区域大多集中环绕在北投温泉亲水公园周围的中山路、光明路、新民路、泉源路等地区,民众可利用假期利用便利的交通工具享受令人身心愉快的泡汤之乐。


旅游好风光

民众想一游北投区可说十分方便,搭乘捷运淡水线至明德站、石牌站、唭哩岸站、北投站、新北投站、复兴岗站、忠义站到关渡站都是北投区的范围,沿线旅游景点有北投温泉博物馆、地热谷、行义路温泉区、北投公园、关渡美术馆、琉园水晶博物馆等等;由于北投区范围涵盖阳明山国家公园的一部份,因此民众来到北投区旅游可别忘了上阳明山赏景、赏樱,花季时山上鲜花齐放总是吸引大批民众前往参观,此外阳明山上的名人故居也不容错过,像是草山行馆和阳明书屋都是先总统蒋公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建筑,保有当时的建筑风貌,十分具有历史和教育意义,让民众在旅游时也能对于历史有更深的认识与了解。[3]


北投区热门景点

  • 台北农禅寺
地热谷
图片来自玩全台湾旅游网
关渡自然公园
图片来自玩全台湾旅游网


视频

台北的12个故事-北投区

住展【区域分析】#台北市 #北投区

《哈哈台地区的街访》EP12 - 上班时间的“北投区”闲人!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北投区,台北北投区公所
  2. 北没区,台北北投区公所
  3. 北投区,TravelKing 旅游王
  4. 北投区,玩全台湾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