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杜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杜镇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北部,距咸阳12公里,北依泾阳县,西接秦都区。西安航空港咸阳机场坐落镇南,咸北一号公路横贯全镇,地理位置优越。全镇占地面积34平方公里。共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18955人。该基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丰富,镇内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主要以工业和农业为主,截止2006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8.42亿元。[1]

镇情概况

北杜镇全镇现有耕地面积3.9万亩,人均2.1亩,非农业人口2896人。

北杜为古镇,镇内有建于明万历18年的千佛铁塔,气势宏伟,是全国四座铁塔之首。

基础建设

城镇建设:2001年,北杜镇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施了新镇搬迁建设,在原镇址西2公里处建设新镇。近年来,镇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自2001至今,共计投资600多万元,新修新镇中心街道路及地下管网排水工程,该中心道路宽42米,分为左右人行道,人行道与行车道用绿化带隔开,成为渭城区标准最高、宽度最大的乡镇道路。

通信方面:截止2005年底,全镇拥有固定电话5500多部,占到全镇总户数的40%以上,移动电话已突破了8000部,咸阳电信分公司在北杜建成了电信营业厅,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相继在镇上建造了信号收发塔,通讯十分便利。

供水设施:镇上建成了新镇中心供水厂,完全可满足镇上各单位的用水和发展需求。

电力建设:通过2000年的整网增容,可完全满足小城镇发展的电力要求。

经济发展

农业

北杜镇属咸阳市北部的主要产粮区,为农业镇。近年来本镇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确立了"果、菜、蛋、奶、苗"发展思路,并通过不懈的努力,截止2006年底,全镇果树面积达到5000多亩,设施农业占地800余亩,笼养鸡存栏34万只,奶牛及秦川牛存栏达到1860头,建成占地50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工业

辖区主要的企业有:生产工业奶粉的秦润乳品厂、生产电力器材的咸阳输电线路器材厂、电子开关厂等,效益可观。

贸易主要以集镇贸易为主。

经济指标

截止2006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8.42亿元,第一产业值占到45%,第二产业值占到20%,第三产业值占到35%,商品贸易零售总额达到138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7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00元。

发展前景

2009年6月25日,国家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加快西咸一体化建设,北杜镇被规划入泾渭新区。发展前景广阔。

乡贤名人

杜德夫(1918~1983) 著名电影演员,北杜镇人。1937午。从西安中学奔赴延安参加苹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毕业后一直参加革命文化艺术活动,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电影演员,曾在电影《白毛女》、《钢铁战士》、《沙家店粮站》、《葡萄熟了》、《平原游击队》、《北斗》等二十多部影片中塑造了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受到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李敷仁(1899~1958) 名文会,笔名老百姓、咸贞、劳百里、护人、富韧、村长等。北杜镇人。1920年考入省立第三中学(西安)。1925年毕业后在陕军何经纬部教导队当文化教员。

1926年,在咸阳县立高等小学(今中山街渭城区第二初级中学内)任教,后任校长。

1928年后,曾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助理干事、科长、党部机关报《中山日报》编辑。曾在《中山口报》发表社论《反对芳泽来华》及《帝国主义进了潼关》,又在《觉悟青年》发表了《地皮将透的咸阳》,揭露军阀、土豪、贪官污吏罪行。

1930年赴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组织中国学生成立抗日团体革命学生会,担任监察委员,并负责西北宣传工作。

1932年始先后在风翔:二中、汉中五中、西安女师、固市中学、兴国中学等校任教13年。期间,于1937年10月在西安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创办《老百姓报》,被群众称为"咱们的老百姓",1940年被国民党查封。

1944年春,创办《农村周刊》,仅出6期又被查封。同年秋,加人中国民主同盟,任西北民盟总支部青年部主任。1945年5月受聘主编官办《民众导报》。利用《民众导报》作舆论工具,发展民盟民青成员,还以记者身份在咸阳揭露贪官刘法钰罪行。

1946年5月,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到咸阳塬上(今周陵乡陈老虎寨附近)秘密枪杀,幸未死亡,被当地群众救回家中,经党组织护送到边区。

1946年7月,延安千余人集会欢迎李敷仁,林伯渠、徐特立、陆定一、习仲勋等出席大会。发出"致中国民盟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暗杀罪行。1946年9月,被边区政府任命为延安大学校长。

1949年6月,延大改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迁入泾阳县永乐镇,他先后担任副校长、校长,兼任西安军管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主任委员。

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民盟中央委员。还曾任陕西省中苏友好协会会长、西安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8年2月19日逝世,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于"革命烈士"称号。生前曾著有《中华民族革命歌》、《关中歌谣集锦》、《抗战歌谣》、《中国谚语》、《浅谈报刊通俗化》等。[2]

名胜古迹

北杜铁塔,又名千佛铁塔,在距咸阳市15公里的北杜镇。塔方形十级,高33米,边宽3米,纯铁铸成,层层有窗,门南向,中空有梯可攀登,四角柱铸造成金刚力士像,顶立层楼,分外得体。各层环周有铸铁佛多尊,故名。间铸以奇花异草、珍禽怪兽,铸工精巧。

塔身有铭文:"大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南书房行走太监杜茂"铸造。一个宦官竟能出资铸造这样巨大的铁塔,其权势和富贵,盖可想见。塔身保护完好,唯塔刹稍倾斜(现已修复)。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岩翠柏 古时咸阳八景

古刹龙岩一径奇,

森森翠柏更参差,

柴扉寂静僧归处,

烟景苍茫鸟宿时;

法鼓诵钟窥色象,

澄辉明月照禅师,

等闲欲向空门语,

脱却尘埃日夜思。[题解]龙岩:龙岩寺,后称龙华寺,在市北三十华里龙华寺村。翠柏:谓周围苍翠的柏树。寺为大定三年(一一六三)行倍作建。明时邑之安业里(东北乡)隐士魏浩隐居于此。寺内外广植松柏,周围十顷。苍松翠柏,郁然成景。

赞曰:树森千柏,傲雪欺霜,合义士忠臣之节。笼烟覃月,称逸隐士之心。红禽同白鹤往还,绿树共青山流峙,客坐风前,僧敲月下,可以豁吟怀,可以濯尘想。是为一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