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洋海军提督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洋海军提督署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北洋海军提督署

出土地点: 威海刘公岛

所属年代: 1887年

北洋海军提督署背山面海,坐北朝南,围以长垣,占地1万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群。沿中轴线有三进院落,分前、中、 后三厅。前为议事厅,中是宴会厅,祭祀厅在后面。东西跨院间有长廊贯通。大门前左右角楼为鸣金、奏乐和瞭望处,东西两侧是辕门。整个建筑飞檐画栋,雄伟壮观。其兴建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傍海修筑,高距危岩,下临无地,飞甍广厦,轮奂美焉"。其平面呈长方,主体建筑分前后三栋,三进院落。[1]

基本信息

威海的重要古迹是刘公岛上的北洋海军提督署。清光绪十二年(1887年),朝廷建立北洋水师,并设督署于岛上,习称北洋水师提督衙门,是北洋海军的指挥机关。

提督署背山面海,坐北朝南,围以长垣,占地1万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群。沿中轴线有三进院落,分前、中、 后三厅。前为议事厅,中是宴会厅,祭把厅在后面。东西跨院问有长廊贯通。大门前左右角楼为鸣金、奏乐和瞭望处,东西两侧是辕门。整个建筑飞檐画栋,雄伟壮观。提督衙门外西南200米处是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府邸。此外岛上还保留着旧有的制造局、码头、船坞、学校、操场、仓库等建筑群。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与日寇激战于黄海。提督丁汝昌和舰长邓世昌英勇奋战,最后壮烈殉国。

提督署内现辟有甲午海战文物陈列室、蜡像馆和丁汝昌殉难处,设有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在码头东端200米处,有一座"甲午海战馆",馆内以电、光、声等现代科技手段,再现了甲午海战惊心动魄的场面,为国内仅见。

北洋海军提督署(Beiyanghaijun Tidushu) 亦名北洋水师提督署、海军公所,俗称丁公府。在威海城区东部,刘公岛南岸西部,刘公路与旗顶路交叉处西北。为北洋海军提督及其总兵、副将、参将们议事办公之地,故名。清光绪九年(1883年)创办北洋海军,辟大连湾、旅顺口、威海卫、胶州湾为屯泊口岸。其后,"设提督一员统领全军操防事宜,归北洋大臣节制调遣,设威海行营以为提督办公之所"(见光绪《文登县志·关隘》。这座提督署即威海行营,兴建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傍海修筑,高距危岩,下临无地,飞甍广厦,轮奂美焉"。其平面呈长方,主体建筑分前后三栋,三进院落。朱漆正门上悬挂着李鸿章所题"海军公所"横匾。大门左右两侧置角楼。衙署有议事厅、宴会厅、祭祀殿三座大厅,宏伟庄严。大厅两旁有跨廊、厢房等建筑,曲折回曼。整个建筑画栋雕梁,精描彩绘,朱红圆柱,青瓦飞檐,为古典宫厅式建筑。1977年12月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进行整修。内设甲午战争展览厅、蜡像馆等八个展厅,陈列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文物和史料。1988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保护范围的主要部分。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