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北相镇地处运城市正北部,地处鸣条岗西端,涑水河南畔。距市区15公里,南风大道段至运(运城)稷(稷山)一级公路南北横贯,交通便利。

目录

镇情概况

北相镇地处运城市正北部,地处鸣条岗西端,涑水河南畔。距市区15公里,南风大道段至运(运城)稷(稷山)一级公路南北横贯,交通便利。历史上我镇盛产的相栆曾作为贡品上贡皇帝,素以枣乡闻名遐迩。镇域面积约60余平方公里。辖北相,南相,曹允,王桐,北任留,南任留,滕家卓,古上,东任留,侯家卓自治庄,麻家卓,张村,李村,陈邵,东古,西古村。古南庄,东翟底,店上,相庄,寨庄,西曲马,东曲马,杨包,东张贺,西张贺,振新庄计28个村委会。常住人口32551人(2017年) 。全镇耕地面积62.74平方公里。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5578 元。盐湖科技工业园和盐湖文化产业园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均在我镇境内建设。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委镇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镇域实际和区位优势,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以着力优化"三园"建设环境为载体,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奋力打造绿色北相、生态北相、富裕北相、和谐北相;作为我区建设经济发展较快的集中区域的主要载体和盐湖工业园,文化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开发建设的前沿阵地,2003年以来我们先后为三园建设征用或流转王桐、曹允、杨包、东曲马、南相、南任留、西曲马、东张贺、西张贺、北任留、麻家卓、北相、西古、李村、陈邵、古南庄十六个村土地16116亩。通过努力组织协调,较好的解决了失地村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真正做到他们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生活有保障;作为全市旧村改造示范点的曹允村新农村安居工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下,A区建设的拆迁工作开展顺利,有序进行;三支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得到落实,人居环境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四大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即以曹允、王桐等村为主的中部6村小城镇建设区,主要是围绕工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为之配套的以服务业为主的二三产业区。二是以古上、南任留为龙头的东部10村,发展城郊型农家乐旅游产业及高酸苹果基地,形成的东部特色经济区。三是以振新庄、西张贺为中心的西部4村形成的养鸡、宰羊为主的养殖、屠宰经济区。四是以东古、西古村、相庄为中心的8个村,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相枣基地,形成的北部蔬菜及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区。[1]

镇名来源

北相镇,古名相城,春秋时晋大夫里克被杀,其妻司城氏携少子季友避居相城,为相氏,古为相里,亦日相镇,后村一分为二,名为北相镇。

建置沿革

北相镇地处运城市盐湖区正北部,距市区15公里。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从安邑县分出,为兴乐县治,七年后复并入安邑,1958年始称曙光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北相镇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北相镇。辖区共有28个行政村,分别为北相、南相、曹允、王桐、北任留、南任留、东任留、麻家卓、滕家卓、侯家卓、自治庄、古上、张村、李村、陈邵、古南庄、东古、西古村、东翟底、店上、相庄、寨庄、东曲马、西曲马、东张贺、西张贺、杨包、振新庄。

环境资源

北相镇位于鸣条岗西端,涑水河南畔。东依盐湖区冯村乡,陶村镇,安邑办事处,西邻临猗县楚候乡,南依姚孟办事处,北邻泓芝驿镇。境内有运泓路,运稷路横贯南北,又有舜王路横穿东西,交通便利。全镇面积60平方公里,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镇域人口3.5万人,镇区人口0.8万人(其中2008年0.65万人,2009年0.75万人,2010年0.8万人逐年递增)。辖区28个行政村,109个居民组。历史上盛产的相枣曾作为贡品上贡皇帝,故以枣乡闻名遐尔。境内鸣条岗西端有肃穆的辛亥革命烈士李歧山和著名文学家、戏剧家、翻译家李健吾先生的故里。在蜿蜒百里的鸣条岗西端,坐落着全国闻名的舜帝陵庙。对此,许多文人墨客曾著文褒赞。明人相宗皋写道:"观庙之形胜,北枕孤峰,涑水之波涛绕于后;南对条山,鹾海之盐花献于前。右缠黄河玉带,妫油厘降之风犹存;左拱香山瑶台,历山耕稼之迹如故。"现有农业人口35100人,耕地面积69584亩,南北长 公里,东西宽 公里,国土面积60平方公里。2003年以来,盐湖工业园、文化产业园、盐湖现代农业示范园相继在北相镇境内建设实施,已初具规模。;[2]

经济发展

北相镇是盐湖区主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二、三产业全面发展,2010年镇生产总值4.6亿元,社会总产值2.5亿元,财政收入40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00元,比2009年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78元,同比增长18%,其中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50元,2009年人均纯收入4724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78元,呈逐年递增趋势。境内有盐湖工业园、文化产业园、设施农业园等三大园区建设。入驻企业70余家,年生产总值达25亿元。运城卫校、运城大学、运城师范学院,文化馆、图书馆、少年宫各项公共设施已建成投入使用。4A级舜帝陵景区,吸引四海宾客前来游玩,三大园区的建设,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大大推动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3]

社会状况

全镇共有小学5所,中学1所。镇卫生院在2009年达到甲级标准。全镇实现了村级卫生所全覆盖,村村有卫生所,100%的农民参加了医疗合作。村村实现有舞台、有农家书屋、有文化活动中心、有健身园,有基层组织活动阵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