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关 (宜兰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关

图片来自walkerland

北关台湾地名,位于宜兰县头城镇更新里,为东北角暨宜兰海岸国家风景区的旅游景点之一。[1]

介绍

根据内政部发行的地图,将北关及海潮公园皆绘至于合兴里境内。沿台2线滨海公路驶至129.9K即抵达北关。在公路西侧有宜兰线铁路经过,紧邻山势而行,另一侧则滨临太平洋的海岸,两侧夹峙如隘,古时便素有“兰阳之锁”形容对宜兰地区的重要性。

清代曾设有关隘驻防,因与南关同为门户而得名“北关”。北关以单面山豆腐岩等景著称,其惊涛拍岸,显海涛汹涌,素有“北关海潮”名列兰阳八景之一。当地设有北关海潮公园,园内巨石嶙峋,囊括北关大部分的自然景观,故规模甚大。于园内的观海亭上可饱览龟山岛外澳及北关一带的海上景致,如龟山朝日龟山戴帽等景。

历史

清嘉庆年间,为防止盗匪侵犯,见地势险要,通判高大镛上书奏请清廷,于此设置关隘,驻兵屯营。根据夏献纶著《台湾舆图》,在〈宜兰县舆图说略〉有记载:“海滨大石嶙峋,中设一关,曰北关;设于苏澳者,曰南关:屹立两称门户。”由此可知,“北关”之名的来由。当时高大镛在北关筑有城垛、坎马道、石级和营房,一应俱备。根据《MIT台湾志》实地探访北关,介绍过去的文献中有记载:“北关在厅北四十里,高山峻岭,至海滨不过二百步,大石嶙列,北通三貂,南通乌石,为兰地咽喉要道。”由此说明了北关的地势一面近邻山边,另一面滨临海岸,成为来往的交通要道,居战略要冲,扼守兰阳门户。日治时期,因宜兰线铁路的兴建,故将关隘拆除。另一说是道路的辟建而拆除。如今关隘已不复见,其遗迹则无处可寻觅。

1978年,为兴建头城分驻所,在武营里挖掘出两座古炮,炮长1.8公尺、直径0.2公尺,炮身可见“嘉庆22年冬月”凸铸字体,出土后便迁往北关存放。2006年3月被媒体指出,东北角风景区管理处发现在礁岩区有人焚烧金纸,而且还有游客在北关海潮公园烤肉,此举破坏景观及污染环境,触犯《发展观光条例》第64条罚则。2013年11月,一家标榜海洋温泉的酒店选在邻近北关海潮公园的建地开发,此举引来宜兰县环境保护联盟的反弹,认为在礁岩上直接辟出一座游泳池,周边的小木屋也都盖在礁岩上,如此将公有财的海岸被围起来开发是在破坏环境,但这家酒店早已在2012年7月取得政府核发的旅馆业登记证,业者认为一切合法,没有破坏之虞。

地理

根据《噶玛兰厅志》在〈杂识〉有记载:“兰城锁钥扼山腰,雪浪飞腾响怒潮。”是古时视北关为兰阳之锁,形容海潮汹涌之险,澎湃壮阔之景,惊涛拍岸之势,故自清代就以北关的怒涛涌潮著称,被乌竹芳列为兰阳八景之一,自始便有“北关海潮”之名。

北关与龟山岛仅一水之隔,在观海亭可饱览北关及外澳等地的海上景致,并可远观龟山岛全貌。每当涨潮时,可感受到古时形容北关海潮的景象;每当日出时,可窥得龟山朝日的景象,在冬夏两季会有日出变化,夏时旭出龟首,冬时旭出龟尾,若逢天气阴霾有雾气,旭光会撒落整片太平洋的海浪上,日出景象便宛如日落,乍看会误以为身置台湾西部。此外,也因龟山岛孤立于海面上,地形伫立海拔401公尺高,可拦截空中的水气云雾,故龟山戴帽在北关及外澳一带皆能见得,此景出现即表示坏天气将要到来。

北关的地质属干沟层,其出露的地层当中以泥质砂岩的厚度达5公尺,整个区域的地层岩性仍主要是由硬页岩夹泥质细砂岩或粉砂岩所组成,为大陆棚大陆斜坡之沉积环境。其中,干沟层上部与大桶山层整合接触之边界不明显,难以判定。东北角的海岸景观以海蚀地形发展,其地形一直往南延伸,大致约在北关则终止。

由于北关海岸属沉积岩,其地层受到应力作用,故呈现出西北倾斜30°至40°走向。滨临海岸的海蚀平台受到海潮涛浪的拍打侵蚀,并因风化作用的助长,长久之下,使地层下部的页岩远比上部的砂岩更快往内陆退缩,如此差异侵蚀,最终因重力作用而使上部的砂岩崩落,呈现了临海面近乎垂直的崩崖,背海面则为平缓的倾斜面接壤内陆,两面景观差异构成单面山地形。

其中,单面山在背海面的砂岩,其地表受风化作用沿节理发展,呈近乎90°相交切割,块状景观有如豆腐,使北关的景点素以单面山及豆腐岩著称。此外,这里的海蚀地形仍持续发展中,整条海岸线因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可见到不一样景观,有隆起海蚀凹壁、海蚀洞、海蚀门等地形发育。

当地有设置北关海潮公园及规划停车场,提供游客前往观赏海潮及岩石景观。北关海潮公园即北关公园,又称为兰城公园,是北关一座海滨公园,园内设有步道、观海亭及两座清嘉庆年间铸造的古炮,并且园区囊括北关大部分的自然景观,沿台2线滨海公路可直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