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雁南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下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北雁南飞》是张恨水的一篇章回体小说,小说讲述民国时期一个凄凉的爱情故事,是比较典型的旧式才子佳人小说。

《北雁南飞》1934年2月起连载于上海《晨报》,后由重庆山城出版社多次出版单行本。作者自序:"这部书的命意,很是简单,读者可以一望而知。这不过是写过渡时代一种反封建的男女行为。虽然他们反封建并不彻底,在当时那已是难能的了。我若写他们反封建而成功,读者自然是痛快,但事实决不会那样。"《北雁南飞》以作者少年时在江西三湖镇私塾的读书经历为背景,描写了少女姚春华与少男李晓秋的爱情悲剧,以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法,令人掩卷叹息的情节,以及三湖镇民风、民情、民俗的生动勾画,为我们提供了晓清江南小镇的社会情景以及学堂生活实录,从这些描写中不难寻觅到作家张恨水走过的足迹。

《北雁南飞》写于1935年,堪称张恨水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章回体小说中的精品。小说讲述了一个披上了新时代色彩的才子佳人的故事。李小秋从省城到父亲任职的江西新淦县三湖镇度假,父亲却让他到当地一个著名的私塾先生姚廷栋处读半年汉文(约略相当于今人时称的“国学”)。私塾先生的女儿春华也跟着父亲读书,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就这样滋生了爱情。可是,春华的父母已按传统礼仪,将她订了婚配。在清末民初变化的年间,这就意味着是确定、不可变更的事,它关系到家庭乃至整个大家族的名声。小秋和春华的爱情注定了是一场无望的折磨。最后,春华屈从了父母的设计和安排,嫁为人妻,小秋参加了革命队伍。当他回到初恋的地方的时候,他说解放来得迟了这种兼有古典才子佳人与自由解放色彩的爱情,显然是张恨水心中最美好的爱情、幻想与记忆。同时,一方面是为了推动故事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了突出自由的色彩,小说还穿插了帮助小秋传递书信的毛三婶渐渐背叛其丈夫毛三叔、寻找到新的归宿的故事。 《北雁南飞》1934年2月起连载于上海《晨报》, 后由重庆山城出版社多次出版单行本. 小说以作者少年时在江西三湖镇读书为背景, 描写了主人公姚春华与李小秋的爱情悲剧. 作者自序: "这部书的命意,很是简单,读者可以一望而知.这不过是写过渡时代一种反封建的男女行为.虽然他们反封建并不彻底,在当时那已是难能的了.我若写他们反封建而成功,读者自然是痛快,但事实决不会那样. 这书里,有些地方,是重儿女情爱的描写,但笔者自信,无丝毫色情意味.相反的,那正是描写被压迫者的一种呼吁.现在大都市里,婚姻是自由了,可是看看穷乡鄙野,象<北雁南飞>这种情节的故事,恐怕还很多.现在做父母的,应该比以前的人开明些,这书可作为人父母的一种参考."

张恨水的小说具有浓重的才子佳人气息。如果说《春明外史》中的报人杨杏园是作为成年才子代表的话,《北雁南飞》中的李小秋就是富家少爷才子的典型。小秋作为春情懵懂的青年,期待着一场美丽的邂逅。依照时代风气,他有可能得到的爱情或是张君瑞跳墙式的,或是贾宝玉吃胭脂式的。父亲命他到姚春华父亲的学馆读书,为他制造了西厢式的爱情机遇。春华小姐因为被父母许婚给了一个病怏怏的“癞子”,无一日不感慨自身的薄命。这时节,与才貌双全的县台少爷小秋相逢,两人自然是惺惺相惜不能自已。小说的主线条是描述这对青年人情爱的辗转。张恨水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将人物内心与自然事物巧妙结合。尤其是对情节发展的控制收发自如,即使有巨大转折到来,也不会给人以突兀的感觉。

李小秋说:“我们革命军战争是为中国全民族来求解放的,军阀,固然是我们要来打倒的,便是封建社会所留下来的一切恶势力,也要打倒。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恶势力,它和军阀的力量一样。可以剥夺人民的自由。我举两例:譬如兄弟叔侄是一个血统下的人,亲近自然是要的,但衣食住行,大家无一致之必要。封建社会里,就鼓吹人家组织大家庭,因之这一个家庭里,谁是有能力挣钱的,谁就肩起这家庭的经济责任来。其余的人,都可以做寄生虫。

又如男女都是人,但在封建社会里,只许男子续弦,不许寡妇再嫁。女人,向来和男子是不许平等的。男子发出来的命令,女子只有接受,不许违抗。现在我们革命军势力达到的地方,不分阶级,不分男女,一律要让他们站在平等地位上,那些被压迫的同胞,哪一个不是早举着手在那里等人来救他?这些人,或者不知道我们革命军人就是来救他的。但是我们不能不喊出来,我们就是来解放他们的。因为要他们挣扎着,快快地伸出手来。若是我们的势力已经达到,他两只手已是举不起来,那就晚了。”

这几句话,由春华听来,几乎每句都刺在她的心尖上,把她惊醒了过来。张恨水小说的目的就是“惊醒”这些似睡非睡半梦半醒的国人。小说《北雁南飞》的结尾简介而又立意鲜明,以姚春华这个“点”带出了整个社会层“面”的闻询声:“假使……假使……我要解放,还不迟吗?”以师兄屈玉坚的回答给大家一个明确的方向:“解放是不限时候的。譬如今天太阳下山了,江里的船误了行程,到了明日天亮,还可以走的呀!”思想的觉悟没有早迟之说,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更何况,钟声在那里告诉人:今天是黑暗了。向前的人,镇静着吧!明天还天亮的呵!张恨水,是一位富有时代正义感的通俗小说大家。读他的小说总是令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那些人物一个个那么血肉丰满,个性生动。他写出了《春明外史》 《金粉世家》《啼笑姻缘》等带有反封建色彩,具有积极意义的名作,当之无愧是一位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大师!

作者简介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男,安徽安庆潜山县人,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自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张恨水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2012年10月12日张恨水的骨灰安葬于故乡安徽潜山张恨水纪念馆并立铜像。 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并拍摄发行)、《八十一梦》、《白蛇传》(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播出)、《啼笑姻缘》(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秋江》、《孔雀东南飞》(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发行)、《西北行》、《荷花三娘子》、《陈三五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太平花》、《燕归来》、《夜深沉》(已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北雁南飞》、《欢喜冤家》、《满江红》(已改编为电视剧红粉世家)

内容预览

“临江府,清江县,三岁个伢子卖包面。”这是江西南昌城里一种歌谣。清江两字,也有改为新淦的。因为清江、新淦两县的人,在省城里挑担子卖馄饨的很多,差不多是包办了这种买卖。馄饨这东西,南昌人叫作清汤,清江,新淦人,叫做包面。三岁个伢子,是说三岁的小孩子。总而言之,是形容清江、新淦对于馄饨业之发达。当然,这不无鄙笑的意思在内。其实这两县是餐鱼稻饭之乡,文化也并不低落。尤其是新淦县属的三湖镇一带,风景幽绝,是令人留恋的一个所在。三湖距樟树镇三十里,距新淦县也是三十里,交通倒也便利。这个镇市上,约莫有千户人家,却有二、三十家牙行,四家钱庄,就普通市镇比例起来,却是畸型的发展。所以造成畸型发展的原因,却因为这里有一种甜美的出产:乃是桔子,柚子,柑子,橙子。由秋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