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齊書·王晞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齊書·王晞傳出自於《北齊書》,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藥撰寫,它雖以記載北朝北齊的歷史為主,但實際上記述了從高歡起兵到北齊滅亡前後約八十年的歷史,集中反映了東魏、北齊王朝的盛衰興亡。[1]

原文

王晞,字叔朗。幼而孝謹,淹雅有器度,好學不倦,美容儀,有風則。遨遊鞏洛,悅其山水,浩然有終焉之志。及西魏將獨孤信入洛署為開府記室晞稱先被犬傷困篤不起齊神武訪朝廷子弟忠孝謹密者令與諸子游晞隨神武到晉陽,補中外府功曹參軍帶常山公演友。復錄尚書事,新除官者必詣王謝職,去必辭。晞言於王曰:「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王為干紀。朝廷文武,出入辭謝,宜一約絕。」王納焉。及帝崩,濟南嗣立。王謂晞曰:「一人垂拱,吾曹亦保優閒。」晞曰:「如聖德幼沖,未堪多難,而使他姓出納詔命,必權有所歸。」王默然思念,久之曰:「何以處我?」晞曰:「周公抱成王朝諸侯,攝政七年,然後復子明辟,幸有故事,惟殿下慮之。」王不答。是時諸王公將校四方岳牧表陳符命。

乾明元年八月,昭帝踐祚,詔晞曰:「何為自同外客,略不可見。自今假非局司,但有所懷,隨宜作一牒,候少隙即徑進也。」帝欲以晞為侍中,苦辭不受。孝昭崩,哀慕殆不自勝,因以贏敗。武成本忿其儒緩,由是彌嫌之,因奏事大被訶叱,而雅步晏然。性閒淡寡慾,雖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在并州,雖戎馬填閭,未嘗以世務為累。良辰美景,嘯詠遨遊,登臨山水,以談讌為事,人士謂之物外司馬。齊亡,周武以晞為儀同大將軍、太子諫議大夫。隋開皇元年,卒於洛陽,年七十一。贈儀同三司、曹州刺史。(選自《北齊書•卷三十一》,有刪改)

譯文

王晞,字叔朗。自幼孝順而恭謹,學識淵博而器度高雅,有才能和氣度,喜愛學習不知道疲倦,容貌舉止美好,有風範準則。(他)在鞏洛兩地遊玩,喜歡那裡的山水,大有隱居於那裡的心意。等到西魏將領獨孤信來到洛陽,任命(他)為開府記室。王晞稱此前被狗咬傷,病重垂危不能起身。北齊神武帝尋訪朝廷子弟中忠厚孝順、謹慎細密的人,讓他們與眾弟子(皇室子弟)交遊。王晞跟隨神武帝到晉陽,填補中外府功曹參軍一職的空缺,兼任常山王高演的近臣。常山王又總領尚書事宜,新被授予官職的人必到常山王那裡感謝(授予)官職,離任必定到那裡辭別。

王晞對常山王說:「接受朝廷的爵位,在私宅謝恩,自古認為是觸犯法紀。朝廷文武官員,調出調入時辭別和謝恩,應該全都約定拒絕。」常山王採納了他的意見。等到皇帝逝世,濟南王繼位。常山王對王晞說:「一個人垂衣拱手,不親理事務,我輩也得悠閒。」王晞說:「如今聖上幼小,經不起太多困難,如果讓外姓傳達詔令,權力必然歸於他人。」常山王默然思考,過了很久才說:「我應處在什麼位置?」王晞說:「周公抱着成王讓諸侯來朝拜,代理政事七年,然後還政於君,幸好有過去的事,希望殿下考慮這件事。」常山王不回答。此時眾王公、將領、四方封疆大臣上表陳述上天預示帝王受命的符瑞。

乾明元年八月,孝昭帝登基,召見王晞說:「為何把自己當外人,全不可見。從今往後不用憑藉官衙主事者,只要有所想,隨即寫一篇文書,等略有空閒時就直接進獻。」皇帝想讓王晞任侍中,(王晞)苦苦推辭不肯接受。孝昭帝逝世,(王晞)哀傷思慕幾乎不能承受,因此身體瘦弱。武成帝本來就怨恨他的柔弱,由此更加嫌棄他,因上奏事情被大聲斥責,而他卻步履舒緩,心態安逸。王晞生性閒淡寡慾,雖然王命(朝廷)差遣的公事繁忙,而高尚的操守也不改變。在并州,雖然兵馬充塞閭巷,(他)也未曾被時局牽累。良辰美景,歌詠遊玩,登臨山水,以歡飲暢談為職務,人們稱他為超脫於世事之外的司馬。北齊滅亡,北周武帝以王晞為儀同大將軍、太子諫議大夫。隋開皇元年,(王晞)在洛陽去世,時年七十一歲。(皇帝)追贈(他)儀同三司、曹州刺史。[2]

作者簡介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史令,預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後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採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