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匝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匝道

图片来自freeway

匝道,又称引道、引路、支路,是工程学上的术语,通常是指一小段提供车辆进出主干线(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桥梁及行车隧道等)的辅助车道[1],或其他主干线的陆桥、斜道、引线连接道,以及集散道等之附属接驳路段。不同组合的上下匝道是构成道路交汇处的主要交通建设。

匝字有环绕之意,Ramp指的是斜坡,早期台湾国道采土堤建筑,考量当时汽车性能与道路斜率,交流道多半采用回转半径大的环道进出高速公路,故称为匝道。

介绍

匝道与主线不同,仅是进出主干线所必须的设施,属有关主干线的接驳路段,一般大多设计为封闭式道路。[2]

进出主干线的匝道,称为进口匝道和出口匝道,而两者是分开来的,车辆只能够沿匝道单方向行车(见图2),但台湾的中山高速公路有些路段的进口匝道同时也是出口匝道,例如五股转接道。如果车辆错过了出口匝道,就不能从进口匝道转入邻近的辅路或其他主干线,只能从下一个出口匝道离开,但全苜蓿叶的系统交流道除外。而进出高架道路的上匝道与下匝道,亦是一样,两者是分开的单向行车道(中山高鼎金系统除外)。交流道的匝道,也是按照其设定的标志单向行车的。

匝道依车辆交汇形式分以下二种:

平面匝道

又称平交匝道,只出现在部份车流量不高的非架空干线旁。例如在台湾中某些省道等级的快速公路交汇处通常是以“平面进出”的形式,以其两侧的“匝道”来联系地方道路,其侧车道并兼任为平面进出的集散道,让快速公路主干线保有直行的路权(见图2)。

平面匝道原意为闸道,闸字为管制阻挡之意。闸道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道路之连接处,但现已约定俗成与进出高速公路之匝道一词混用。

一般道路进出台湾快速公路平面段之入口处,设有管制设施标帜,该入口斜道称为闸道。有道路横穿主干线之设施称为平交路口,通常主线禁止直接左转,应与右转车辆一同先转换至侧车道作二段式左转,并设交通号志管制。

立体匝道

是以高架道路桥梁或“环形绕道”形式,连接主干线内个别的行车线至其他主干线或邻近的辅路(见图3)。“立交匝道”的好处,是比“平面匝道”可节省路面的占用面积(在同一面积的土地之上,形成两层甚至多层道路交叠的结构);但其缺点,就是它的造价,却远比“平面匝道”为昂贵。

为免直行车辆,易受从匝道转入的车辆干扰,部份交流道加入了集散道的设计(即加长匝道与转入道路间的缓冲路段),以舒缓交织路段的交通(见图2)。

有关“匝道”的名词解释

  1. 进口、出口匝道:进出主干线的附属接驳路段,可以是“平交匝道”,或是“立交匝道”。
  2. 上、下匝道:进出高架道路,向上或向下行车的附属接驳斜道,通常为“立交匝道”[3]。注:上述二者(1及2项)通常加入了集散道的设计。
  3. 直接式匝道(Directional Ramp/Road):将左转车道设于左方。
  4. 非直接式匝道(Non-directional Ramp/Road):将左转车道设于右方,设置环道(loop)衔接其他公路。
  5. 半直接式匝道(Semi-Directional Ramp/Road):与非直接式匝道相似,但不用环道,改以路线较长、起伏较大的高架道路作为连接匝道。
  6. 回转匝道(U-Turn Ramp/Road):U型转向的匝道。

注:以上名词以靠右行驶的道路设计为基础,与靠左行驶的道路设计,仅左右两字互换而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