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医生和护士的孩子(王志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医生和护士的孩子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医生和护士的孩子》中国当代作家王志敏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医生和护士的孩子

先生是医生我是护士,儿子自然就成了医生和护士共同的孩子,因了这个特殊身份,儿子成长经历里多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经历。

儿子三岁半上市直幼儿园后,就由我们自己照顾(婆婆去世早,母亲照顾小侄子),当时我在儿科、先生在外科,因为手术先生常常不能按时下班,我上夜班时,接儿子回家常让他一人在家等爸爸,也不知道他小脑袋瓜里是怎样想的。

那次匆忙接儿子回家安排他在家等爸爸,我就赶去上夜班,第二天晨起叫醒儿子时,看到两侧面颊上有大片不规则的擦伤,询问的结果让我泪流满面,心里满是心疼和愧疚。

那时我家住平方,大门是木质栅栏门,出门时用铁链把门和门桩用锁栓一起就算锁门,怕儿子一人外出不安全,上班时就锁了门,那时是夏天,我走时天还大亮,随着时间的滑过,房间里黑了,儿子来到院子里,院子里黑了,可先生还没有下班,儿子不敢回到黑透的房间里,想从门的缝隙里挤出去,看脸上擦伤就知道他试过不同的角度,用力外挤的结果是人没出去,可脸上留下了大片深深的擦痕,我不知道当时只有三岁半的儿子心里经历了什么,写到这儿我的泪又流了下来,每次想到这一幕心疼和愧疚让我难受。

事情远没有结束,那时我们夜班一值就是一周,三个上半夜,四个下半夜,再轮到时上四个上半夜,三个下半夜,第二天上班时,害怕儿子再有这样行为,我提前给他开了灯,把链条拉的很紧,这样门和门桩之间没有空隙,也就打消了他挤出去的念头。

第二天从先生口中我听到了更加想不到的事情,他回来时儿子在邻居大哥家玩的很开心,可先生接受了邻居大哥的说教,原来害怕了一人家的儿子,把脑筋都用在了怎样能出去上,从门出去没希望了,他想到了爬墙,水桶倒扣在自来水台子旁,踩着水桶爬上台子,再从台子爬上墙头,可第一个西邻家里没人,儿子从近2米高的墙头跳到院子里,又想办法爬到西邻的墙头上,邻居大哥把他抱了下来。看看每一个间距,对三岁半的儿子都是很难完成的,可他竟然做到了,想想就知道他想出去的愿望有多么强烈,我们暗自庆幸儿子没有受伤,可儿子还为此感到自豪,见到他大伯家小哥哥时是这样炫耀的:“哥哥,这么高的墙头你敢跳吗?我敢,我跳过”,听到这话自责的心里多了些许的安慰,儿子竟然在这样无奈的情况下,升华出自豪来。

儿子小时候还没有辅导班之类的学习点,如果有我肯定会给他报班的,不为别的,只为能有人照看安全,因为每到周六周日儿子就整天没人看护,幸亏妹妹的公婆是极好的人,一再要求周六周日替我照看孩子,我也就顾不得客气,同意了,那时我年轻贪睡,有一次起晚了,也没顾得上给孩子吃饭,叫起来穿上衣服就骑自行车往妹妹家赶,一路上车子蹬的飞快,一边骑车一边和儿子解释:“儿子妈妈起来晚了,不能晚了上班呢,知道小姨家住几楼吗?”,儿子:“知道,五楼”,“把你送到楼下自己上去行吗?”,儿子:“行”,一再嘱咐:“上去使劲敲门,告诉爷爷奶奶你没吃饭”,儿子答应着,到了小妹家楼下放下儿子,和儿子说:“自己上去吧,妈妈上班去了”,再见都来不及说,骑上自行车返回。

我正在给患儿输液,药房张药师家嫂子把儿子给我送到了科里,原来儿子敲门没人开,就自己返回医院(距离有近二里,是闹市区,需要拐好多弯),走到一半遇到嫂子,嫂子把他给领了回来,嫂子一再感慨:“小家伙一个人急匆匆贴着路边走,问他话说的很清楚,竟然还不哭”。妹妹的公公知道此事感到后怕,在一楼储藏室按了一个门铃,用门铃联络交接,为此我一值感激妹妹公婆,儿子与老人也有特殊的感情,妹妹婆婆生病,读大学的儿子回来主动要求过去看望。

事后和儿子交流,我问:“你上去使劲敲门了吗?”,儿子:“使劲敲了”(事后知道,老人一直在等儿子敲门,就是中间投了一次煤炉,因为那时正是很冷的冬天),“回来时害怕了吗?”,儿子:“没有”,“路上哭了没有”,儿子:“没有”,这是我三岁半儿子的回答,我告诉儿子:“这就对了,自己遇到事害怕是没用的,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更不能哭,哭会看不到路容易受伤,外人也会知道你是一个人,会有危险”,儿子懂事地点点头,对于儿子的回答和表现我是满意的,我给他的是肯定的赞许,可我一直纳闷他是怎样记住路的。

儿子上学以来了,作业都是自己完成,从来不需要督促,顶多就是小学时完成老师安排的听写和出题任务,可抽查作业质量是经常的,记得小学一年级,一次抽查作业,数学题错了近一半(记得好像是十以内的加减法),一看就是没认真做,我啥也没说,阴沉着脸把作业本撕成了两半,撕完后对儿子说:“睡吧,明天不用上学了”,儿子可怜巴巴地跟在我身后,“妈妈,我上学,妈妈我上学”,“作业都不好好写,上啥学,不用上了”,儿子哭着找来作业本重新完成了作业,题一道没错,看到儿子可怜巴巴的样子,那么晚了又重写作业,也觉得自己很过分,可我知道,我们没有时间陪他完成作业,只有让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儿子是优秀的,他把上学看的很重,从那以后作业都能自觉认真地完成。

对待工作我是个极认真的人,认真到有点刻板,绝对不会因为私事影响到工作,面对工作从来不会说不,不管有多么正当的理由,为此先生告诫过我不止一次:“王志敏,啥时候也硬撑,这样你会很累的”,不管怎样告诫和劝说,面对工作我还是原来的我。

记得那次是冬天的一个傍晚,我正在家蒸馒头,先生上班还没有回来,科室王主任派人在楼下喊我(当时儿子4岁多一点,我们第三次搬家,住在最老家属楼的三楼),科里有重症脑炎患儿昏迷需要特护,要我加班,望着又将没人照看的儿子,心里充满了愧疚,可我是母亲,更是一名护士,患儿更需要我,我关掉了蒸的半熟的馒头,再一次将儿子一个人留在了家里。

把儿子一人留在没有封阳台的三楼,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怕,可当时啥也没有多想。

儿子初二那年秋天,医院开始上无纸化办公,晚上选取部分人员进行微机培训,刚开始接触电脑,掌握的很慢,为了不落后年轻人,一直练习到晚上10点多钟,回家看到儿子房间亮着灯,往常这个点儿子晚自习还没有回家,赶紧进房间,看到儿子捂着被子抖成一团,床头桌上放着体温计,伸手摸摸儿子手脚发凉,胳膊上满是鸡皮疙瘩,知道体温还在上升期,这是发烧最难受的阶段,询问儿子同时我拿起体温表,显示38.8摄氏度,儿子翻过身来时,眼里的委屈一下刺痛了我的心,“妈妈我很难受早回来了,可你们都不在家,家里退烧的药我没找到”,“你爸一直没回来吗?”儿子:“我回来时他就没在家”,“那为啥没给妈妈打电话呢?”,儿子:“晚了你没在家肯定是科里有事,我打了你能回来吗?”,是啊!打了我能回来吗?儿子深知我们的工作特点,忍耐和承受已成了儿子的习惯。

那夜我照顾儿子,直到凌晨两点接到先生从科里打来的电话,他知道,接不到电话我是睡不好觉的,那天他们抢救了一例心脏贯通伤伴失血性休克的病人,病人是从急症科伴随着“快来抢救病人”的呼喊直接被推进了手术室,先生接到通知提前到位待命,手术很成功,病人还不稳定,他要在科里守护。

过后先生和我描述当时的情况,紧迫感和抢救成功的成就感贯穿在先生的叙述中,最后的结束语确是那样的平和“我又抢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是啊!一条年仅28岁的生命,报上报到后儿子知道了,很为他的爸爸感到自豪。

我们一同长时间外出是儿子高二那年初秋,医院组织到台湾参观学习,我们夫妻俩都在名单之内,谁也不想错过这次机会,和儿子商量,儿子爽快的说:“没事你们去就行,我自己没问题,放心好了”,临走安排同在医院上班的表妹常来看看儿子,可回来后才知道,儿子直接把被褥带到了物理奥赛的集训室,白天学习晚上在教室的地下睡觉,他说这样更有时间学习,我的儿子啊!总能让我在愧疚中感受到欣慰。

儿子在我们忙于工作的间隙里茁长成长,长成一个学习成绩优异、自理、自立、善良、自律又有思想的优秀青年。[1]

作者简介

王志敏,山东省寿光人。职业护士,爱好旅游读书,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