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应真图(齐白石画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十六应真图 (齐白石画作)
|
|
|
十六应真图 (齐白石画作)
齐白石先生的十六应真图,十七开册的封面。 一九九六年立春史树青题。 并注:应夏午诒之请写祝曹锟六十寿原题十年浩劫脱失仅存敬绘方印。 还在扉页题记:此册为一九二二年曹锟(仲珊)六十岁生日白石先生祝寿之作。 时,曹居保定,任直鲁豫巡阅使,当直皖直奉战后,声势大振。 翌年十月,遂有贿选总统之举。 仲珊以一介武夫,性耽风雅,以湘人夏寿田为秘书长,所交多一时知名之士。 午诒,白石同乡人也,故白石先生亦仲珊所礼遇,绘图祝寿自是常情十六应真者佛弟子十六人皆大阿罗汉也。 仲珊能书善画,图章皆白石所刊。
史料记载
齐白石先生早在1897年就结识了同乡、桂阳名士夏寿田(号午诒),两人1924年前过往甚密。 1921年齐白石应夏午诒之约赴保定过端午节,游清末莲池书院旧址莲花池,并为曹锟画工笔草虫册《广豳风图》。 1960年出版的齐白石巨幅墨笔《山水》,以及在天津艺术博物馆院藏的《汉关壮缪像》均是齐白石画给曹锟的。此十六应真图册是齐白石先生应夏午诒之请送给曹锟祝寿,当是情理之举。 启功先生在《齐白石十六应真图像册》的题跋中写道:萍翁先生早岁工写照,壮年入京师,始放笔作花卉虫鱼。此册相传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徇知交之请所画,面目各有情致,非世俗流传应真之像,是可宝也。 史树青先生和启功先生的题词,大笔勾勒出了《齐白石的十六应真图像册》的来龙,此像册辗转数十载的曲折去脉,也留下了许多故事。笔者有幸征得藏品主人首肯,将对《齐白石先生十六应真图像册》赏析之个人所见,与广大书画和收藏爱好者分赏切磋。 画人物本是齐白石的看家本领。白石先生早年为人作影像,有着坚实的写生功底。 他的人物题材非常广泛,有佛像、渔翁、寿星、高士、名贤、孩童、仕女及劳动者、名人像、神话人物等,然而真正被人称道的是他的写意人物画。 他的人物画笔法简约雄劲,尤其对现实人物的刻画,雍容大度,亲切感人,且具奇趣。达摩和观音是他常画的题材,其笔下的达摩近于憨厚的读书人,观音则好似慈祥的妇人,从而拉近了人与佛的距离。 由于十六罗汉原本并没有定型的形象,加之绘画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来艺术家们凭着自己的想像画出的罗汉的形象也千姿百态。
作品介绍
《齐白石先生十六应真图像册》每幅画均落款“齐璜敬写”之印,首幅画像为释迦牟尼佛。 十六应真排序依次为, 第一尊者:宾头罗波罗堕; 第二尊者:迦诺迦伐蹉; 第三尊者:迦诺迦跋厘惰奢; 第四尊者:苏频陀; 第五尊者:诺距罗; 第六尊者:跋陀罗; 第七尊者:迦理迦; 第八尊者:伐奢罗弗多罗; 第九尊者:戌博迦; 第十尊者:半托迦尊者; 第十一尊者:罗护罗; 第十二尊者:那迦犀那; 第十三尊者:因揭陀; 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 第十五尊者:阿氏多; 第十六尊者:注茶半托迦。 以齐白石出身而言,对佛教人物这类题材应最为熟练,他经过在寺庙的神像绘画磨炼和细作木工雕刻接触的仙佛人物的历练,成功实现了绘画形式和匠、艺之间的转换。 齐白石8岁即画人物,而其最早的声名鹤起也得益于人物画的创作。 他的人物画和山水画一样,虽然数量在作品总量中的比例很少,但艺术水平极高,占有重要地位。 1915年齐白石题所作《罗汉图》时称:“余自四十以后不喜画人物”。 他50岁后,多是大写意的佛道人物和现实人物。 似乎他的人物画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作品,但联系到齐白石前后风格的迥然不同,他放弃的只是前期过分工细而迎合世俗的做派,将人物画的创作刻意做文人画的改造,以达致“雅”的意趣和生拙的笔墨效果。 齐白石早期从事木工和民间画师的经历,是他极具个人色彩的人物作品的深厚基础。 齐白石的人物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以古代人物为题材的作品,处于临摹摸索阶段。 齐白石在真人画像的描容作品中表现出了高超的写实功力,他画的工笔美人画相当漂亮,有“齐美人”之称; 第二种是以佛教人物为题材的作品。这个阶段的齐白石有一种突破现实的尝试,木工出身的他一心向往文人画家领域的心态,在一些仙佛人物作品中得以体现; 第三种是以市井人物为题材的作品。 这一类作品反映了齐白石生活体验中的逸事或感触,而人物的造型表现出齐白石特有的幽默与朴实,诙谐耿直,富于对世事的解悟,是智慧和灵性的结晶。 虽然白石先生早期人物画无法成为他个人创作历程中的重要标志,但是中晚期以后的人物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生命积累与文化积淀,它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前人创作时的视觉意象的酝酿,其水墨人物画的重要转折给予后人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架构。 齐白石的人物画,早年较为工谨、写实,而变法成熟之后,以金石笔法入画,创立了率真、刚健而清新的个性风格。 大多简笔写意,略于形貌而精于神意,用笔洒脱而不拘于格法。齐白石人物画的幽默天真、直率单纯、质朴拙重、简约奔放,以及浓郁的人情色彩,有时又近于漫画的思维等特点,在1922年的《齐白石先生十六应真图像册》中已经初见端倪,并清晰展现了齐白石人物画变法的印记,是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代表作品之一。 齐白石衰年变法后,人物画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齐白石先生十六应真图像册》中也表现出了墨有干湿、简练细微、衣纹线条粗放、形神兼备等特点,他还凭借着“写真”的功夫,用夸张的手法画出了人物的喜怒哀乐。 白石先生的人物画直接与他的生活有联系,他“生逢时,死亦逢时”的机缘,造就了他在艺术上的成就。 齐白石能画人像,但不画自像画,喜欢画带有自写性质的有趣人物,著名的有《还山读书图》、《人骂我我也骂人》、《老当益壮》、《歇歇》、《却饮图》、《醉归图》等。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都是呈现一个童心未泯的老者的情状和自我意识。 作于1925年的一幅《不倒翁》,画正面,大头,小纱帽,白鼻子,小眼上视,嘴角下撇,一副空虚、自负的神气。 适当的漫画手法和妙趣横生的诗句相配,寓庄于谐。 同年的另一幅《不倒翁》画背侧面,低头斜视,纱帽顶在头上,给人以滑稽的感觉。 齐白石还喜画《挖耳图》。 通常刻画坐姿老者,一脚踏凳,一脚踩地,一眼睁,一眼闭,作挖耳状。 《挖耳图》刻画了人的自在状态,白石先生的生动描绘,暗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 笔者在欣赏齐白石先生各个时期的人物画时发现,他中晚期人物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原先的神仙、佛道人物演变而来,特别是十六幅应真图的人物造型,有一半在他中晚期人物作品中均可看到踪影。 可见齐白石人物画中仙佛人物和现实人物的造型、形态在中晚期已没有严格的界限,甚至逐渐融为一体。 齐白石工写结合达到极致的画法是其首创。 表现在《齐白石先生十六应真图像册》人物画的艺术特色还在于,白石先生紧紧抓住了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稍略于衣冠,详于人物而省略于环境描写,或以人物头面手足写实而衣着略带装饰,某些人物画为突出作者独特感受,亦采取了适当夸张变形的手法。 在写意人物画中,笔墨相互为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笔落纸,既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还要显现个人风格,其难易程度远胜于山水花鸟画。 齐白石先生十六应真图中,运笔落墨也很有特点。白石先生借助墨的厚薄对比、浓淡变化、落笔的轻重力度、运笔的快慢节奏及点染的气韵感觉,体现对象质感、量感、体积感和光影虚实的描绘能力。 如用稀薄清淡的水墨,轻匀柔润的笔法渲染出纺织的衣衫和变化的纹理,而用浓重的墨色,重叠堆砌的笔触塑造出人物的轮廓和厚实的须发;如用枯涩的笔法刻画苍颜老者的形貌,而以细腻的用笔描绘眉目、肌肤。笔触与物象表面贴切吻合,笔触亦和线条有某种相同的涵义,不同的笔触感觉有不同的表情特征。 跳荡轻松的笔触,给人以洒脱和愉快的感觉; 凝重沉实的笔触,给人以朴厚或坚定的感觉; 迅疾有力的运笔,表现出奔放奋发的情绪; 以及书法意趣的线条和“画龙点睛”之处,如人物的眼睛、眉毛等均是最后落笔而成。 笔触成为画家性格、情趣、艺术秉赋的自然流露,表现出画家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 齐白石的晚期人物画作品,个人风格愈发鲜明。 如果从作品的完整性上考虑,常人会认为齐白石的一些作品不够完整,也不够完美。 如构图简单,用笔诡异,没有落款、无拘无束等。 在《齐白石先生十六应真图像册》中表现出对人物手部描绘的“不拘细节”,在他的晚期任务作品中,人物的手足描绘的“失真”和“变形”,几乎不被世俗认可,但却蕴涵着强烈的个人情感。白石先生人物作品如《铁拐李》、《人骂我我也骂人》、《钟馗》等,人的面部还是比较工细、变形较小,但头发、服饰却简而又简,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不倒翁》、《也应歇歇》、《达摩》中的人物突出了头面部描绘,而人体和服饰的构图及其凝练,可谓是一笔带过。 齐白石先生没有为十六应真图像册做题记落款。 笔者以为,《齐白石先生十六应真图像册》或是白石先生的习作,或可视为创作的图样,更可能是他变法时期留在手头自用的画谱之一。 白石先生将案边作品用于应一时之需馈赠友人的事例不在少数。 《齐白石十六应真图像册》并非是白石先生人物画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但凸现了齐白石人物画变革阶段朴拙奇古和衰年变法的痕迹。 陈师曾关于文人画特质的论述有“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空善”的理论。 以文人画观点而言,齐白石在十六应真人物册上虽没有加诸文人抒情内涵的背景、题词、落款等,但从人物形象中足可以感知他对“情境”、“意境”这类文人特质的重视,他以朴拙准确的笔法,取法高古,立意外俗内雅,大道至简,内涵丰富而深刻。 特别是佛教人物中饱含着市井生活气息,隐含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与评价,耐人寻味。 齐白石把握了文人画的单纯与调和,但并没有丢弃民间艺术的质朴和强烈。 可以说,《齐白石十六应真图像册》和他中晚期的人物画一样,达到了“空善”的境界,而白石先生“止于至善”的长寿,也得益于他的艺术追求和高洁境界。 《齐白石先生十六应真图像册》作为佛教题材的独立作品,堪为齐白石人物画在变法时期的代表,其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齐白石先生说:“余自三游京城,画法大变,即能识画者多不认为老萍作也”。 衰年变法的齐白石,用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笔与写意的有机合成,平正见奇巧的构思,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式。 其笔墨纵横,任意挥写,超脱奔放,生动活泼,形神兼备,返朴归真,日臻妙境。 而齐白石一生画过各种题材的画,但他自己和别人说,实际上我的人物画得最好,最传神,因为我是画人物出身的。 白石先生在十六应真图的绘画上鲜明体现了“迹简而意澹”的风格,他以简明开朗的艺术形式,描绘出朴素生动的艺术形象,令人赏心悦目,陶醉其中。齐白石的十六应真图,当是现今留存于世的齐白石人物作品中鲜为人知的艺术奇葩。
作者简介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湖南湘潭人,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早年曾做过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无论是花鸟、虫鱼、山水、人物,齐白石都勇于尝试,其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他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主要人物画有《抱琴仕女图》《农耕图》《五柳先生像》《西施浣纱图》《鱼钓图》《钟馗醉酒》等。 [1]
参考文献
- ↑ 十六应真图 (齐白石画作), www.365halo.com/f...-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