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珍珠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十字珍珠草 |
叶下珠,潮汕地区别名珠仔草、假油甘、含羞草、五时合、龙珠草、企枝叶下珠、小里草、油甘草、田合、夜合草、田青仔、叶后珠。外地别名称为珍珠草、十字珍珠、日开夜合、夜合草、夜合珍珠、阴阳草、老鸦珠、叶底珠。本品为大戟科叶草本。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夏秋季采集。叶下珠叶微苦甘,性凉,无毒。入肝脾经。内服清热平肝、清肝明目、消疳止痢、利尿。外用解毒消肿。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十字珍珠草
拉丁学名; Phyllanthus urinaria L
别称; 珍珠草、叶下珍珠、叶下珠、夜合草、夜合珍珠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科; 大戟科
属; 油柑属
种; 叶下珠
形态特征
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全草,去杂质,晒干。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江西、福建、浙江等地
主要价值
【名称】十字珍珠草
【别名】珍珠草、叶下珍珠、叶下珠、夜合草、夜合珍珠
【性味归经】微苦、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明目,消积。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结石,肠炎,痢疾,小二疳积,眼角膜炎,黄疸型肝炎;外用治青竹蛇咬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伤口周围。
【备注】
1、治疗肠炎腹泻及细菌性痢疾,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老鹳草一两同用。
2、治疗夜盲症时,可用鲜草一两至二两,加鸭肝二、三个同炖汤,熟后,吃鸭肝及汤。
药理信息
经动物实验证明,叶下珠片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具有保护肝细胞及提高细胞免疫力功 能作用。 叶下珠体外抗HBV的作用:在比较筛选不同植物抗HBV活性发现,叶下珠抗HBV表现最优秀。
叶下珠体外抗HBV-DNA的作用: 试验证实了叶下珠具有明显的抑制HBV-DNA和DNA聚合酶活性,能够抑制2.2.15细胞株HBSAG和HBEAG的表达,其抑制活性呈剂量依赖关系。
叶下珠片对动物保肝的对用:动物实验分别研究了叶下珠片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和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叶下珠高低剂量组皆对化学药物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叶下珠片对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动物试验分别研究了叶下珠片对E-花结的形成影响和动物免疫器官胸腺增重。两项试验结果表明叶下珠对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提高了肌体抗病毒的能力。
常用配方
1、治赤白痢疾:叶下珠30-60克,水煎加红糖服冲蜜服。或加红猪母菜30克煎服;或叶下 珠20克,老鹳草20克,水煎,加红糖服。
2、治细菌性痢疾、膀胱炎:鲜叶下珠30克,金银花叶20克,红糖20克煎服。或叶下珠适量洗净,加冷开水适量,绞汁加红糖,每日1剂,分2-3次服,连服3-5天。
3、治伤暑发热:叶下珠30克,水煎加蜜服。
4、治目赤肿痛、夜盲、眼花眼朦:叶下珠30-60克,炖猪肝或鸭肝120克,饮汤食肝。
5、治肾盂肾炎急性期或慢性急发:鲜叶下珠4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车前草20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2-5天。
6、治小儿疳积:鲜叶下珠根、鲜老鼠耳根各15克,炖服。或叶下珠煮猪肝或鸡肝食。
7、治小儿疳积引起的结膜炎、夜盲:叶下珠15克,猪肝50克,蒸熟饮汤食肝。
8、治小儿疳积、久热不退:鲜叶下珠40克,猪肝或瘦猪肉,加水蒸煮,饮汤食肝。
9、治单纯性消化不良:叶下珠15克,水煎服。
10、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叶下珠、六月雪、茵陈各3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1、治竹叶青蛇咬伤:鲜叶下珠洗净,绞汁,用米酒适量或米汤冲服,渣贴患处。
12、治指头蛇疮、飞蛇卵:叶下珠捶雄黄末贴之。
13、治小儿头面暑疖:叶下珠捶汁,调雄黄末抹患处。
本品内服常用量生品30-90克,干品15-30克,外用适量。
医学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原料名称: 叶下珠
别名: Phyllanthus urinaria Linn.
叶下珠叶微苦甘,性凉,无毒。入肝脾经。内服清热平肝、清肝明目、消疳止痢、利尿。外用解毒消肿。
主治赤白痢疾、暑热腹泻、肠炎腹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夜盲、急性结膜炎、口疮、头疮、风火赤眼、单纯性消化不良、小儿疳积。
外治毒蛇咬伤、指头蛇疮、皮肤飞蛇卵、 小儿暑疖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