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千年名樓滕王閣(周樂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千年名樓滕王閣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千年名樓滕王閣》中國當代作家周樂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千年名樓滕王閣

「滕王閣」位於南昌市西部贛水之畔。背城臨江,與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

「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祖之子李元嬰任洪洲都督時所建。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為「滕王」故名「滕王閣」。 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一篇即席之作《滕王閣序》使「滕王閣」譽滿天下,名冠古今。

2015年陽春4月到達南昌。初到「滕王閣」,凸顯在眼前的是一座巍峨壯觀的「山字形」龐大建築。只見那高高的樓閣飛檐斗拱、勾心鬥角、碧瓦丹柱、層台聳翠、上出雲霄、建築藝術水平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這是典型的仿宋建築。主閣最高層檐下 「滕王閣」三個鎏金大字極為醒目;是宋朝大文豪「蘇東坡」的手筆。其筆法之高妙令人傾倒。據記載「滕王閣」在歷史上屢毀屢建,今天人們所見到的新閣是根據建築學家、美學家、「梁思成」先生1954年繪圖, 於1989年建成。已經是第29次重建了。

由「滕王閣」東側漢白玉底座台階逐步上行。迎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瑰瑋絕特」 九龍匾。此匾選自唐朝韓愈的《新修滕王閣記》的內容。這四字高度概括了滕王閣與其他名樓的區別彰顯其特有的魅力與風采。繞白石欄杆仰望,四向均懸掛巨大匾額。順時針為:「東引甌越」「西控蠻荊」「南溟迥深」「北辰高遠」這四塊匾即表明了東西南北方向又將「滕王閣」地理位置巧妙地表現了出來。

從抱廈的正門入閣,迎面兩側紅色立柱上懸掛着由毛澤東主席生前書寫極富特色的草書楹聯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顯得十分莊重而有氣魄。正西為「下臨無地」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別為「襟江」「帶湖」二匾,內容均選自王勃的《滕王閣序》。以上匾額均用生漆貼金而成。大廳內一幅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是根據明朝馮夢龍所著名篇《馬當神風送滕王閣》的神話故事所創作。浮雕展現着年輕的王勃昂首立於船頭,劈開洶湧波濤,借神力日趨七百里趕赴洪州的英姿。

畫面故事令人觸景生情聯想當年王勃借「神力」九月九日到達洪州。正趕上洪州都督「閆伯嶼」首次重修「滕王閣」竣工後在此大宴賓客。並召集文人雅士作文記事。「才子」王勃省親路過南昌,被邀請參加。閆都督本想讓其女婿當眾寫序以炫耀自己,假意推讓眾人,大家知其本意都不肯寫。當讓至王勃時,這位年輕才俊毫不客氣,欣然命筆。

閆都督心存嫉妒,怨氣難解,命令手下隨時報道,設法給王勃難堪,以解其恨,隨後拂袖而去。

閆公臨江遠眺;此時正值夕陽西下,天邊氤氳出蒙蒙霞光,江面泛起薄薄輕霧……忽然聽到閣內有人念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閆公聽罷輕蔑地搖搖頭等着看笑話……。又報道:「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閆公不再言語,當報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竟然呆若木雞、語無倫次。王勃一氣呵成寫完《滕王閣序》令在座眾人無不嘆服這位年輕才俊!從此王勃名揚四海。

扶梯而上,一幅寬2.55米、長44米的現代丙烯畫《人傑圖》長卷映入視野。畫面描述了自秦朝至明朝八十位各領風騷的江西籍名人,其中有:徐孺、陶淵明、曾鞏、王安石、歐陽修、湯顯祖等……形象生動逼真。我駐足觀看良久,其中徐孺的故事使我很感興趣。徐孺名「稚」字「孺子」江西豐城人,此人滿腹經綸而淡泊名利,他的為人感動了時任豫章太守的陳藩,因此為他準備了一張專門接待他的床,以表示對他的尊重,待他走後再收起。所以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把徐孺作為江西「人傑地靈」的總代表。用「徐孺下陳蕃之榻」的典故來描寫他。江西這塊紅色土地自古就人才輩出,真可謂「俊采星馳」!

轉向三樓我又被一副壁畫所吸引,中廳的《臨川夢》取材於明朝湯顯祖所作《臨川四夢》之《牡丹亭》。介紹湯顯祖在「滕王閣」排演《牡丹亭》的故事。畫面以灰藍色為基調,使人醉如夢中。通過夢幻表達對黑暗社會的抨擊,和對理想社會的嚮往。湯顯祖提倡民主宣揚個性解放,主張愛情自由把思想感情全部傾注在自己的作品中,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思想意義。

湯顯祖1616年逝世恰好與英國大戲劇家「莎士比亞」同年去世。由於他在東方劇壇上的崇高地位,人們尊稱湯顯祖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地靈圖》是四樓的鎮廳之作,壁畫鑲嵌在正廳中央,它以江西名山大川為主題,充分展現出江西山水的「鍾靈毓秀」。畫面從南往北依次是大庾嶺梅關、弋陽圭峰、上饒三清山、鷹潭龍虎山、井岡山、廬山、鄱陽湖、石鐘山等。觀賞之餘不禁令人產生到彼暢遊的渴望。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鄱陽湖因其煙波浩渺的美景而引出王勃「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的美妙佳句……。江西真乃「物華天寶」之地!與頌揚人才的《人傑圖》堪稱珠聯璧合,令人驚嘆!

信步來到五樓,在正廳中央位置的屏壁上,鑲嵌着用黃銅板為材質所製作的王勃《滕王閣序》。書體採用蘇東坡峭拔俊秀的手跡,非常典雅大方。我靜靜地欣賞着清秀剛勁的書法,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有名勝必是文化的產物,美景以美文而著名,這就是「滕王閣」屢毀屢建的原因吧!

我們應該感謝王勃給中華文化注入的積極因素《滕王閣序》中名句「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不但描述秋季夕陽的霞光映照在碧波萬頃的湖面,漁民的船隻隨波慢慢消失的優美畫面;同時對音樂產生了巨大影響,一首古箏曲《漁舟唱晚》抒發着恬淡而自得的心情。繪聲繪色的悠揚琴聲吟唱出夕陽餘暉為晴朗的天空掛上燦爛的晚霞,映照在萬頃碧波,閃爍着粼粼金光,把遠處漁帆隱隱可見的動人畫面演奏的淋漓盡致!

我默念着《滕王閣序》聯想王勃時代的世態炎涼,人生道路的漫長和曲折;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自信中有失望,孤獨中有慰藉!當年王勃送別友人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絕妙詩句寓感情于海內,是何等動情、何等真誠、何等寬大的胸懷呀!今天誰還能感覺到王勃心底的痛,和昔日的歡樂呢?

漫步在廳外的遊廊之上,春風徐徐襲來倍感舒爽。此處是登高攬勝、「披襟抒懷」、以文會友的最佳處。

憑欄西眺;只見遠處雲霧蒙蒙、高樓林立。王勃筆下的「天高地迥」「西山疊翠」「南浦飛雲」的美景只是幻影般在眼前一一展開…….。贛江江心的「紅谷灘」想必是「臨帝子之長洲」了。再難尋找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真實景像。現代化都市難以使「孤鶩」有棲身之地。俯視檐下,江面遼闊、贛水蒼茫、確有「下臨無地」之感;望四周則是大橋如虹、公路如織、人車如流、則隔斷了「秋水」,使之很難與「長天」一色了。試想王勃能有幸穿越時空來到當今時代,還能再寫出那千古不朽的《滕王閣序》嗎?

隨着時代的發展王勃筆下的景觀逐步走向現代化生活的背面,只能在教科書中呈現了。願當今時代「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中華大地孕育出更多更傑出的人才。

天色將晚,我心裡默讀着王勃所作的七律:「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依依不捨地告別了這座富麗的文化殿堂。

「滕王閣」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承載者和歷史坐標,將永遠屹立在贛水之畔。[1]

作者簡介

周樂凱,男,喜歡文學寫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