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枚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千枚岩
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石(或含硅质、钙质、炭质的泥质岩)、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底绿片岩相阶段形成。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丝绢光泽。变质程度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
基本信息
中文名:千枚岩、 外文名:Phyllite、 定义:是具有干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 变质程度: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 粒径:粒径小于0.1 mm、 结构:常为细粒鳞片变晶结构
定义
千枚岩Phyllite是具有干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石、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丝绢光泽。变质程度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常为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粒径小于0.1 mm,在片理面上常有小皱纹构造。 [1-2]
特征与主要类型
特征
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石(或含硅质、钙质、炭质的泥质岩)、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底绿片岩相阶段形成。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绢丝光泽。变质程度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 千枚岩岩性松软,遇水易泥化、软化(故又名软岩),有涨缩性,工程地质性质不好,会导致变形量较大。抗风化能力差,易风化形成岩屑,产生碎落现象。
主要类型
千枚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绢云千枚岩、绿泥千枚岩、石英千枚岩、钙质千枚岩、炭质千枚岩等。
矿物组成
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可含少量长石及碳质、铁质等物质。有时还有少量方解石﹑雏晶黑云母﹑黑硬绿泥石或锰铝榴石等变斑晶。常为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粒度小于0.1 毫米,在片理面上常有小皱纹构造。原岩为黏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是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因原岩类型不同,矿物组合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千枚岩。如黏土岩可形成硬绿泥石千枚岩;粉砂岩可形成石英千枚岩;酸性凝灰岩可形成绢云母千枚岩;中基性凝灰岩可形成绿泥石千枚岩等。千枚岩可按颜色﹑特征矿物、杂质组分及主要鳞片状矿物进一步划分为银灰色绢云母千枚岩、灰黑色碳质千枚岩及灰绿色硬绿泥石千枚岩等。千枚岩分布很广,可形成于不同地质时代。[1]
千枚岩区别
在区域变质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增高,变质加深,硅铝质原岩依次变质成为从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因此,千枚岩比板岩(一般为变余结构)变质程度高,比片岩(变晶结构)低,比片麻岩(粒状变晶结构)更低。
板岩--以泥质和粉砂质成分为主的板状劈理发育的变质岩。原岩成分为黏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形成。板岩以矿物颗粒或以隐晶质为主,重结晶作用不发育,具明显的变余结构和构造。根据岩石中杂质成分和颜色,可以划分为碳质板岩、钙质板岩、砂质板岩、斑点板岩等亚类。结构致密、板理发育的板岩可做建筑石材及碑、砚等石料。
片岩--特征是有片理构造,是常见的区域变质岩石。原岩已全部重结晶,由片状、柱状和粒状矿物组成。一般为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常见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角闪石、阳起石等。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
片麻岩--片麻岩是一种变质岩,而且变质程度深,具有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有鳞片粒状变晶,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其中长石和石英含量大于50%,长石多于石英。如果石英多于长石,就叫做"片岩"而不再是片麻岩。[2]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