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升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升麻,中藥名。別名:龍眼根、周麻、窟窿牙根,為毛茛科、升麻屬植物大三葉升麻、興安升麻或升麻的根莖。多年生草本,高1~2m。根莖為不規則塊狀,多分枝,呈結節狀,有洞狀莖痕,表面黑褐色,鬚根多而細。莖直立,有疏柔毛。葉互生,基生葉和下部莖生葉為二至三回羽狀複葉;小葉片長卵形或披針形,邊緣有粗鋸齒,葉面綠色,葉背灰綠色,兩面均有短柔毛。花小,黃白色,排成圓錐花序長達112.5px,生於枝頂;萼片5片,邊緣有毛;退化雄蕊2枚,先端2裂;發育雄蕊多數;9月結果,果實密生短柔毛,長圓形略扁,秋季採挖為佳,除去泥沙,曬至鬚根干時,燎去或除去鬚根,曬乾備用。生于山坡草叢、林邊、山路旁、灌木叢中。主產於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西陝西四川青海等省亦產。[1]

植物特性

藥用部位:毛莨科植物大三葉升麻、興安升麻或升麻的乾燥根莖。
性味:辛、甘,微寒。歸經:歸肺、脾、大腸、胃經。
功效:發表透疹,清熱解毒,昇陽舉陷。
主治:時氣疫癘,頭痛寒熱,喉痛,口瘡,斑疹不透;中氣下陷,久瀉久痢,脫肛,婦女崩、帶,子宮下墜;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用於昇陽,3-6g,宜蜜炙、酒炒;用於清熱解毒,可用至15g,宜生用;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湯含漱或淋洗。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
炮製方法:
1.揀去雜質,略泡洗淨,撈出,潤透,切片,曬乾。
2.蜜制: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後,加入升麻片,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不粘手時,取出放涼,每100kg升麻,用煉蜜25kg。
3.制炭:取升麻片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棕褐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曬乾。
4.炒制:取升麻片,用文火炒至微焦或焦黃。
5.麩制:先將鍋燒熱,加入麥麩與升麻片,炒至微黃色,篩去麥麩,每升麻10kg,用麥麩1.5kg。

生理特性

升麻,味苦、甘,氣平、微寒,浮而升,陽也,無毒。入足陽明、太陰之經。能升脾胃之氣。得白芷、蔥白同用,又入手陽明、太陰二經,其餘他經,皆不能入。能辟疫氣,散肌膚之邪熱,止頭、齒、咽喉諸痛,並治中惡,化斑點瘡疹,實建奇功。療肺癰有效,但必須同氣血藥共享。可佐使,而亦不可以為君臣。世人慮其散氣,不敢多用是也,然而,亦有宜多用之時。本草如《綱目》、《經疏》,尚未及言,況他書乎。夫升麻之可多用者,發斑之症也。凡熱不太甚,必不發斑,惟其內熱之甚,故發出於外,而皮毛堅固,不能遽出,故見斑而不能驟散也。升麻原非退斑之藥,欲退斑,必須解其內熱。解熱之藥,要不能外元參、麥冬與芩、連、梔子之類。然元參、麥冬與芩、連、梔子,能下行,而不能外走,必藉升麻,以引諸藥出於皮毛,而斑乃盡消。倘升麻少用,不能引之出外,勢必熱走於內,而盡趨於大、小腸矣。夫火性炎上,引其上升者易於散,任其下行者難於解。此所以必須多用,而火熱之毒,隨元參、麥冬與芩、連、梔子之類而行,盡消化也。(〔批〕闡義甚精。)大約元參、麥冬用至一、二兩者,升麻可多用至五錢,少則四錢、三錢,斷不可只用數分與一錢已也。
或問升麻能止衄血,先生置而不講,豈仲景張夫子非歟?曰∶以升麻為止血之藥,此不知仲景夫子用升麻之故也。夫吐血出於胃,衄血出於肺。止血必須地黃,非升麻可止。用升麻者,不過用其引地黃,入於肺與胃耳,此等病,升麻又忌多用,少用數分,便能相濟以成功,切不可多至於一錢之外也。
又問升麻升而不降,何以大便閉結反用升提,必取於升麻,豈柴胡不可代耶?曰∶升麻與柴胡,同是升提之藥,然一提氣而一提血。大便燥急,大腸經之火也。大腸有火,又由於腎水之涸也。欲潤大腸,舍補血之藥無由,而補血又責之補腎,使腎之氣通於大腸,而結閉之症可解。然則通腎之氣,以生血可也,而必加升麻於補腎、補血之中者,蓋陰之性凝滯而不善流動,取升麻而升提其陰氣,則肺金清肅之令行。況大腸與肺又為表里,肺氣通,而大腸之氣亦通,肺氣通,而腎之氣更通,所以閉者不閉,而結者不結也。若用柴胡,雖亦入肝,能提升血分之氣,終不能入於大腸,通於肺、腎之氣,此柴胡之所以不可代升麻也。(〔批〕講得細微入神。)
或問升麻與犀角迥殊,何以古人有無犀角,用升麻代之之語,以升麻、犀角同屬陽明也,然否?夫升麻雖與犀角同屬陽明,而仲景夫子用升麻以代犀角,非特為其同屬陽明也。犀角地黃湯所以治肺經之火也,犀角引地黃以至於肺,而升麻亦能引地黃以至於肺也。肺與大腸為表里,清肺而大腸陽明之火自降,瘀血必從大便而出,是升麻清肺,正所以清陽明也。
或問升麻用之於補中益氣湯中,豈慮柴胡不能升舉,故用之以相佐耶?曰∶柴胡、升麻同用之補中益氣湯者,各升提其氣,兩不相顧,而兩相益也。柴胡從左而升氣,升麻從右而提氣,古人已言之矣。然而柴胡左升氣,而右未嘗不同提其氣,升麻右提氣,而左亦未嘗不共升其氣,又兩相顧,而兩相益也。[2]

相關論述

《神農本草經》:「主解百毒,辟溫疾、障邪(一作瘴氣邪氣)。」
《別錄》:「主中惡腹痛,時氣毒癘,頭痛寒熱,風腫諸毒,喉痛,口瘡。」
《藥性論》:「治小兒風,驚癇,時氣熱疾。能治口齒風腫疼,牙根浮爛惡臭,熱毒膿血。除心肺風毒熱壅閉不通,口瘡,煩悶。療癰腫,豌豆瘡;水煎綿沾拭瘡上。」
《日華子本草》:「安魂定魄,游風腫毒,口氣疳。」
《湯液本草》:「《主治秘訣》,主肺痿咳唾膿血,能發浮汗。」
《滇南本草》:「表小兒痘疹,解瘡毒,咽喉(腫);喘咳音啞,肺熱,止齒痛。」
《本草綱目》:「消斑疹,行瘀血,治陽陷眩運,胸脅虛痛,久泄下痢後重,遺濁,帶下,崩中,血淋,下血,陰痿足寒。

參考來源

  1. 升麻的功效與作用, 中國美容美體網, 2020-01-03
  2. 升麻的功效與作用升麻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查詢, 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