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华中师范大学

移除 6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中师大”或“华大”,位于湖北省会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高校,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美国圣公会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下设30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学科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3800余人;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近32000人,其中本科生近18000人,研究生11000多人,留学生2900多人 [1] 。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下设30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学科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3800余人;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近32000人,其中本科生近18000人,研究生11000多人,留学生2900多人 。
 
==基本信息==
创办时间: 1903年
属性:工程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1计划 、111计划 、武汉七校联盟
创办时间 1903年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属性211工程 |双一流(世界一流 类别: 公立大 科建设高校) |2011计划 |111计划 |武汉七校联盟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知名校友:恽代英、冯友兰、应崇福、章开沅、阮成发、于忠福等
类别 公立大 校官网:http://www.ccnu.edu.cn
知名校友恽代英、冯友兰、应崇福、章开沅、阮成发、于忠福等
中文名: 华中师范大 校官网http://www.ccnu.edu.cn
基本信息中文名 华中师范大学 外文名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简 称 华大、华中师大、CCNU 创办时间 1903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师范类 属 性211工程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1计划 111计划 武汉七校联盟 展开
简 称: 华大、华中师大、CCNU
创办时间: 1903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师范类
主管部门 属 性:211工程、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1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11计划 、武汉七校联盟
现任领导 主管部门: 校长:赵凌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党委书记:黄晓玫 本科专业 70个现任领导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 校长:赵凌云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3个党委书记:黄晓玫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 本科专业: 70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28个硕士点: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5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
国家重点 科 8 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3
院系设置 博士点: 院、历史文化 院、政治 位授权一级 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化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等科21个
校 训 求实创新、立德树人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28个
校 歌 博士后: 《华中师范大学校歌》科研流动站15个
校庆日 10月2日国家重点学科: 8个
地 址 院系设置: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政治学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化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等
知名 友恽代英 训:求实创新 冯友兰、应崇福、章开沅、阮成发、于忠福等立德树人
历史沿革校 歌: 《华中师范大学校歌》
文华书院校庆日: 10月2日
文华书院教学楼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文华书院教学楼知名校友:恽代英、冯友兰、应崇福、章开沅、阮成发、于忠福等
==历史沿革==
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湖北武昌城内昙华林创办了文华书院(Boone Memorial School),与1885年英国循道会在武昌开办的博文书院(Bowen College)、英国伦敦会在汉口创办的博学书院并称为武汉地区的三大教会学校。
1911年1月15日首次公开进行毕业班学生学位论文答辩,16日在文华教堂首次举行毕业班布道会,17日首次授予九名毕业生文学学士学位,韦卓民为其中之一。
 
1915年1月29日,文华书院首次颁授硕士学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结束的消息传至喜洲,临时执委会决定缩短假期,加快教学进度,争取尽早返回武昌,并组建了一个运输委员会,负责制定返回武昌的计划。
 
1946年4月17日,华中大学第一批师生由骆传芳率领出发,一周后第二批师生由黄溥率领离开喜洲,举校返回武昌。夏,全体师生安置进原华大校园临时住房,并接受政府拨款加快房屋修建。9月,开始了返回武昌后的第一学年。加入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托事部。随后,师资队伍得以充实,图书馆藏增加,办学拨款到位,校园建筑增多,学校发展势头良好。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11月1日,学校举行建校二十五周年、重建二十周年校庆纪念会。 [2]
公立华中大学
解放初期,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潮的即将到来,教育事业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造旧大学,建设新大学的任务提上了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因此,从1950年底至1951年初,全国各地开始了接收、改造各级各类旧学校和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教育主权的教育改造工作。基于这种客观形势的要求和改造旧教育的需要,中南军政委员会开始酝酸以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为根本,在改造旧大学的基拙上,建立一所规模较大、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经过协商和筹备,1951年8月16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正式决定,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私立华中大学合并,改为公立华中大学,并成立“华中大学改制委员会”。
华中高等师范学校
1952年秋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10月关于“撤梢华中大学改制委员会,组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建校委员会”、校名暂称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的指令精神,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在(1952)教办字第3548号令中指定潘梓年为主任委员,徐悉庸、王自申为副主任委员,领导建校各项筹备工作。院系调整中,以原公立华中大学为主体,集中了私立中华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北教育学院,平原师范学院,海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范类专业组建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春,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经过院系调整,规模不断扩大,系科逐步齐全,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呈报中央高教部,拟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定性为师范学院。同年10月24日,中央高教部批准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更名为“ 华中师范学院”。
华中师范学院
1952年秋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10月关于“撤梢华中大学改制委员会,组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建校委员会”、校名暂称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的指令精神,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在(1952)教办字第3548号令中指定潘梓年为主任委员,徐悉庸、王自申为副主任委员,领导建校各项筹备工作。院
系调整中,以原公立华中大学为主体,集中了私立中华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北教育学院,平原师范学院,海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范类专业组建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春,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经过院系调整,规模不断扩大,系科逐步齐全,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呈报中央高教部,拟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定性为师范学院。同年10月24日,中央高教部批准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华中师范学院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华中大学经济系、外语系并入武汉大学。
1953年,学校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上世纪50年代开始招收研究生。 [3]
1962年,湖北大学的一部分并入。
华中师范大学
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3]
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题写了校名。 [4]  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4]
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
2009年,成立研究生院(筹),经过两年多的筹建工作,2011年11月25日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5-7]
2014年9月13日,华中师范大学与教育部所属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
2017年6月22日,华中师范大学亚洲研究院成立,日本籍历史学家、汉学家、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滨下武志担任首任院长。 [9]
2017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9月29日,参与发起成立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 [10-11]
2018年9月19日,华中师范大学-腾讯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暨网络素养与行为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学校成功举行。9月21日,中国首个核科学计算中心在华中师范大学正式揭牌,该中心入选了当年6月份发布的全球最快的计算机排名(Top500)和全球最节能的超算机群(TopGreen500)。10月,华中师范大学全面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其中具有标志性的是组建本科生院,切实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12-15]
== 办学规模== === 院系设置===
截至2017年6月,学校下设30个学院,70个本科专业,详情如下: [16]
学院 本科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分免费师范和非师范的试验班)、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学—物理学交叉培养班、数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音乐学(理论主项)、音乐表演(声乐、钢琴、器乐方向)、舞蹈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绘画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从事来华留学生招生与管理、国际交流(交换)学生事务管理以及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科研的专门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独立学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6月,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5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
国家重点学科(9个):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汉语言文字学、中国近现代史、农药学、理论物理、文艺学(培育)
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6月,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湖北省 一级 重点 学科22个,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5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 学科 ,33 (22 硕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 ,12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1]  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 :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 [10] 国家重点学科(9个):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汉语言文字学、中国近现代史、农药学、理论物理、文艺学(培育) [18]  湖北省重点学科(22个一级学科) [19]    ===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专任教师19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93人,博士生导师397人,专兼职院士、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各类国家级人才40人 [1] 。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华中师范大学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有权自行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资格。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人):章开沅、邢福义
长江学者(14人)
===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 [35]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12个专业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立项。
===学术研究=== '''科研建设'''  在人文社会科 研究方面,学校2011、2012年获国家和教育部重大攻关(招标)项目17项,全国高校排名第五,其中章开沅先生领衔的《荆楚全书》编纂项目,被称为湖北的“四库全书”,是独具荆楚特色的文化地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总数、重大招标项目数排名稳定在全国高校前10位,教育部年度项目近10年立项总数排名全国第一,近五年保持全国排名前三。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奖获奖总数,连续三届位于全国高校前10位。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数,连续五届位居湖北高校前2位。自然科学方面实现973项目首席、国家创新群体、国家级研究基地等突破,累计发表SCI论文3000余篇,在Science、PNAS、PRL、JACS等有关学科高水平代表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累计获得湖北省科技奖励19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科研平台'''
科研建设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学校2011、2012年获国家和教育部重大攻关(招标)项目17项,全国高校排名第
五,其中章开沅先生领衔的《荆楚全书》编纂项目,被称为湖北的“四库全书”,是独具荆楚特色的文化地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总数、重大招标项目数排名稳定在全国高校前10位,教育部年度项目近10年立项总数排名全国第一,近五年保持全国排名前三。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奖获奖总数,连续三届位于全国高校前10位。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数,连续五届位居湖北高校前2位。自然科学方面实现973项目首席、国家创新群体、国家级研究基地等突破,累计发表SCI论文3000余篇,在Science、PNAS、PRL、JACS等有关学科高水平代表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累计获得湖北省科技奖励19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1]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拥有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创新研究中心”等其他部委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首批“中国智库来源索引”(CTTI)2个(中国农村研究院与长江教育研究院),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3个,以及各类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1个。
==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 黄晓玫
校长、党委副书记 : 赵凌云
党委副书记 : 覃红、陈厚丰
副校长 : 蔡红生、彭南生、夏立新
校长助理 : 林更茂、任友洲 [45]
== 校园环境==
华中师范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204023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1027029平方米 [57] 。校内山峦起伏,树木成阴。学校东区有大片原始森林、北区有横跨两条马路的樟树林和桃李源、学校南门附近则有大片的水杉林,至于说学校的中部则分布着牡丹园、梅园、玉兰园等风景点。南湖校区则面临南湖,波光荡漾。
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尤其以满山的桂花树而闻名遐迩,每年九月,桂树飘香,香飘满园。而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华中师范大学在博雅广场特别开辟了“樱花园”,在原有樱花丛的基础上,补种了400多棵各种品种的樱花树,将形成“春天樱花海”的又一景致。
此外,中华民国已故大总统黎元洪的墓位于校园内的一角。2011年,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市政府在这里增加了黎公亭、休闲长廊,增建了单独的停车场等,扩大为民国大总统陵园,这里已经成为华中师大重要的校园旅游景点,为这个百年老校增加了一丝沧桑感。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馆够用,2015年6月29日晚,湖北武汉,当地最高气温达35度,华中师范大学特地开放体育馆让学生纳凉过夜。当夜10时许,体育馆内已睡满了1000多名学生,还不断有带着席子的学生前来。
3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