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华北制药集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北制药集团

来自 搜狗网 的图片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华北制药集团”一般是指“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药集团)是一家制药企业,位于石家庄市。[1]

公司前身华北制药厂于1958年建成投产,1992年重组设立,1993年社会募集,1994年挂牌交易。[2]

经营范围由单纯的制药拓展到了生物、化工、农药、商贸等领域。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时间:1995年12月29日 所在城市:河北省石家庄市 注册资本:134564.65万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张玉祥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组织机构代码:10436196X 经营范围:对制药行业的投资与管理;制药技术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通讯器材(不含无线及移动电话、地面卫星接收设备)、电子产展开

中文名称: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时间: 1958年 总部地点: 河北省石家庄市 经营范围: 制药

目录 1公司概况 2行业地位 3人力资源 4发展战略 5企业架构 6质量管理 7企业文化 8产品品种 9科技研发 10发展历史 11工艺设备

公司概况

华北制药集团的前身华北制药厂是中国 "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由 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的抗生素厂、淀粉厂和前民主德国引进的药用玻璃厂组成,1953年6月开始筹建,总投资7588万元,1958年6月全部投产。华北制药厂的建成,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历史,结束了我国 青霉素、链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缺医少药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善。

建成五十多年来,华药稳健经营,逐步壮大,经营范围得到拓宽,销售额持续增长,业绩保持优良, 主要经济指标始终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与投产时相比,经营范围由单纯的制药拓展到了生物、化工、农药、商贸等领域,主要产品由5个增加到各种类别的430多个品种,由一家产权结构单一的工厂,发展为有三十多家子公司、多元投资主体的企业集团。

行业地位

华药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连续多年跻身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行列。1986年,在医药行业首获"国家质量管理奖"。1991年,新药研究开发中心组建,是医药行业首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991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55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1997年,列入国家经贸委首批6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是仅有的一家医药企业。

华北制药集团 现由37家公司构成,其中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及多家外商投资企业[3],这些公司分布于河北省内外,经营范围以医药化工为主,拓展到热电、金融、商贸等诸多领域。在医药化工方面,华药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抗生素产品种类多,剂型全,产量大,抗生素原料药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左右,粉针制剂的年生产能力达22亿支,居全国首位。依托传统的抗生素工业基础,华药不断开发新的医药化工产品,能生产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医药中间体、维生素、基因工程药物、保健品、农药、兽药等类别的数百个品种,产品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名。

华北制药集团 现由37家公司构成,其中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及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这些公司分布于河北省内外,经营范围以医药化工为主,拓展到热电、金融、商贸等诸多领域。在医药化工方面,华药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抗生素产品种类多,剂型全,产量大,抗生素原料药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左右,粉针制剂的年生产能力达22亿支,居全国首位。依托传统的抗生素工业基础,华药不断开发新的医药化工产品,能生产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医药中间体、维生素、基因工程药物、保健品、农药、兽药等类别的数百个品种,产品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名。

人力资源

华药有一支2000余人的 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其中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占到一半以上,研发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左右,3人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被评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7人被评为省管优秀专家。华药通过系统地培训、考核评价和有效的激励,充分发挥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展战略

根据对华药集团公司发展环境的分析和预测,结合自身资源条件,为了能在本世纪初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优势,争取更大的发展,华药集团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到2010年,在实力上保持国内第一,跻身世界医药三十强。

企业架构

华药集团公司有27家子公司,其中上市公司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其最大的控股子公司,其下又有12家子公司。华药股份公司1992年重组设立,1993年社会募集,1994年挂牌交易。2000年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华药集团公司组建了抗生素原料药、制剂药、淀粉糖VB12三个事业部,分别将生产经营上述三类产品的子公司或生产车间纳入事业部管理。通过上市华药已累计募集社会资金10.7亿元。华药积极招商引资,组建了16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累计引进外资7000万美元。

质量管理

华药按照现行的GMP标准组织生产,主要产品生产线已通过国家GMP认证。生产中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主要产品生产技术在国内处领先地位。应用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保证生产过程稳定和产品质量稳定。其中新建 生物技术药物生产基地的所有装备均符合国际GMP标准。计算机辅助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普遍应用,在国内最早将计算机应用于抗生素发酵过程控制,新建的半合成 抗生素生产基地的计算集成制造系统--CIMS应用工程项目被认定为国家"863"示范工程。

华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推行 全面质量管理(TQM),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形成了有效的 质量管理体系。现有7000平方米的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手段先进,有效地控制了各个环节的生产质量。1986年华药在医药行业首家获"国家质量管理奖"。2000年,华药股份公司通过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华药根据国际标准和 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有29个品种通过"采标"认证,制定了高于法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保证了出厂产品的高质量。先后有5个主要产品获国家优质产品奖,34个品种获得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称号,1999年"华北"牌商标在医药行业最早被认定为 中国驰名商标,2001年华北牌商标评估值36.88亿元。

企业文化

企业战略——统筹整合,力主创新,优化升级,做精做强。

企业目标——实施“三步走”,实现“一二三”目标。

第一步,到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

第二步,到2013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

第三步,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

企业作风——雷厉风行,执行到位。

产品品种

华药集团公司生产抗生素与半合成 抗生素、生物技术药物、农兽药、淀粉糖维生素、制剂共5个系列 的430多个品种。华北牌产品在医药市场上具有广泛的认知度和良好的美誉度。

主要产品有:

抗生素及半合成抗生素原料类


青霉素G、青霉素V、 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氨苄西林钠、 阿莫西林、 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噻肟钠、硫酸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6-APA、 7-ADCA、去甲基金霉素、盐酸四环素、土霉素、 克林霉素磷酸酯、环孢菌素A

淀粉糖维生素类

淀粉、 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B12

农兽药类

阿维菌素、依维菌素、生物除草剂、 农用链霉素、兽用抗生素制剂

生物技术制品类

吉姆欣(GM-CSF)、吉赛欣(G-CSF)、乙肝疫苗、济脉欣(EPO)

主要制剂品种类

注射剂:青霉素钠、氨苄西林钠、 头孢唑啉钠、 头孢拉定、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安灭菌(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硫酸链霉素、万迅(去甲基万古霉素)、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克林美(克林霉素磷酸酯)

口服制剂

阿莫西林胶囊、翁沥通胶囊、 瑞恩克(头孢拉定胶囊)、 田可(环孢素胶囊及口服液)、利乃沁(神黄钠铝胶囊)、安灭菌片、罗华宁(洛伐他丁片)、 青霉素V钾片华药集团公司大约可年产销抗生素原料药6400吨,维生素10000吨,抗生素中间体6600吨,粉针制剂20亿支,水针制剂8700万支,片剂6亿片,胶囊剂11.7亿粒。其中青霉素、链霉素、6-APA、阿莫西林、头孢拉定、 维生素B 12等品种的产销量居国内领先。在生物技术药物方面,具有年产数百万支 基因工程药物的能力。

科技研发

华药集团公司有很强的自主研发能力。1970年原厂中心试验室经扩大充实,改组为抗生素研究所,致力于新抗生素的开发,并先后在国内率先开发成功杆菌肽、 春雷霉素、平阳霉素、两性霉素B、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去甲基万古霉素等十余种产品。1991年,抗生素研究所改组为新药研究开发中心,成为医药行业第一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新药中心集中了两百多名优秀的研发人员,装备了先进的实验仪器,并具有完整的中试系统,使新药开发和成果转化成为一项系统工程。由于长期高强度的投入,每年都有新产品投放市场。在自主研发的同时,华药与众多的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密切合作,吸引各种科技资源到企业中来,开展"产学研"联合创新。

华药的新药开发正由"仿"向"创"转移。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逐步引进和学习先进的开发创新药物的平台技术,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创新药物开发体系,重点围绕 天然药物与小分子药物筛选、组合化学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开展创新药物研究。

1997年华药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技术创新试点企业,在研发上得到有力支持,2000年华药被科技部认定为"863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科技进步是华北制药集团发展的动力。

华北制药集团技术开发部、新药开发中心、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规划设计院和工程部共同从事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工作。

华北制药集团有一支较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拥有先进的科研开发装备,具备较强的新产品开发和中试能力。

截止到1999年止,华北制药集团共获得国家发明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0项。

"八五"期间,华北制药集团投产新产品、新品种达30余种,1999年度新产品、新品种、新规格产品产值达9亿元。

华北制药集团公司是国家经贸委第一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华北制药集团新药开发中心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中心"承担的13个新产品研究和2项重大工艺研究课题,已完成2个新产品研究,获新药批准文号4个,已有6个新药进入中试阶段。

至2000年后,每年将有1-2个创新药物或现代 生物技术药品投放市场。

发展历史

华北制药集团公司前身华北制药厂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工程。"一五"计划全国共安排大中型建设项目694个,医药工业在全部项目中占四项:抗生素厂、淀粉厂、玻璃厂和磺胺厂。在四个项目中,华北制药厂占其三,即从 苏联引进的抗生素厂、淀粉厂和从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引进的药用玻璃厂。1953年6月,华北制药厂开始筹备,三个项目于1955-1956年间先后破土动工,到1958年全部建成投产。华北制药厂总投资7588万元,总占地面积24.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设计年产青霉素32.5吨、 链霉素53吨、干淀粉14850吨、食用 葡萄糖1712吨、药用玻璃小瓶2.9亿支。华北制药厂建成投产结束了我国青霉素、链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并成为新中国抗生素生产和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

华药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1958年至1978年,华北制药厂依靠挖掘内涵发展,通过开拓创新,消化引进技术,抓住菌种选育和发酵、提炼工艺条件的改革和优化,使抗生素生产水平步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产品由建厂时的5种累计增加到75种,抗生素年总产量增长近20倍,初步奠定了规模和成本的优势。依靠自己力量,华北制药厂在1958、1959年建起土霉素、丙丁溶剂车间,建成从链霉素废液中提取维生素B12的工段。1969年在土霉素厂房建成四环素工段。1970年5月,玻璃厂大瓶车间试产显像管成功,1975年2月成立华北制药厂显像管分厂,1981年划归省电子局,成为石家庄市显像管厂(即后来的石家庄宝石电子集团公司)。1973年动工兴建 抗癌药综合车间,建成后于1979年改产林可霉素。1970年,华北制药厂中心实验室改组为抗生素研究所。抗生素研究所历年来开发投产的新抗有:杆菌肽、去甲基万古霉素、新生霉素、曲古霉素、 春雷霉素、 争光霉素、 赤霉素、更生霉素、 正定霉素、林可霉素、庐山霉素、 平阳霉素、盐酸克林霉素和头孢菌素C等。

2、华药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1979年至1990年,本阶段的重点是企业转轨变型,实行经营承包,推行现代化管理,开展 横向联合和技术转让,逐步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产品品种累计增加到98种,抗生素总产量较1978年增加54%。1981年,华北制药厂成立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1983年改为企业管理处),引进和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素质得到不断提高。1986年获国家质量管理奖,1987年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89年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华北牌"26个主要产品中2个获化工部部优,8个获国家医药管理局局优,23个获省优质产品称号(含并获局优产品7个)。五个主要产品先后获国家质量奖金银牌各三枚。自1981年开始,华药逐步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横向经济联合,至1990年底,有紧密型联营企业25家。对25家紧密型联营企业的累计投资达5360万元。1982年12月,华北制药厂建成第二条青霉素生产线,青霉素生产能力翻番。

3、自1991年起,华药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华药积极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大技改、基建力度,通过外引内联壮大企业规模,生产经营和各项事业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到1997年,华药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分别比1991年增长326%、422%、161%,产品累计增加到300多种。1991年3月10日,华北制药集团成立,随后被国务院列为首批55家试点集团之一,取得外贸进出口权、外事审批权,并先后组建了财务公司及新药研究开发中心。1992年10月,华北制药厂对生产经营部分进行股份制改造,经定向募集后组建了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募股,1994年华药股份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 河北省首批上市公司之一。1995年、1997年华药股份公司先后两次增资配股。华药股份公司通过定向募集、社会募集及两次增资配股,共募集社会资金7亿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华药"八五"、"九五"期间的技改、基建和新产品开发项目,使这些项目保持了高速度、高质量、高水平。1992年起,华药开始利用外资工作。在六年的时间内,创建了十六家中外合资、合作公司,完成一项补偿贸易项目,累计利用外资7000万美元。根据 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华药实施资产重组,先后收购、兼并了12家企业,租赁经营两家企业,扩大了规模,壮大了实力。1996年1月,华北制药厂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工艺设备

华北制药集团公司是中国较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上具有较大发酵吨位的工厂之一。制剂品种繁多,剂型齐全,年产粉针能力居中国首位。具有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

参考资料: 1. 企业概况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9-03-01[引用日期2019-03-01] 词条标签: 生物工程制药药品医院经济医疗经济人物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