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华顶云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顶云雾

来自  农村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 华顶云雾茶

别称: 天台山云雾茶

类别: 绿茶类

华顶云雾茶,历史上为浙江四大名茶之一,素有“佛天雨露,帝苑仙奖”的美誉。华顶云雾茶亦称华顶茶,产于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这里峰峦重叠,雄伟壮丽,坡圆谷广,风景奇丽。唐朝诗僧灵彻有:“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其空,有时半不见,崔嵬在其中”的诗句,是一个“三伏暑天如寒秋,四季云雾泛浪头”的云雾缥缈世界。山上有太白堂,相传是李白读书和写《天台了望》等诗的地方,又有右军墨池,据说是王羲之草《黄庭经》处,更有云雾悠悠、芳草萋萋的归云洞,是茶树生长的良好环境。

“雾浮华顶托彩霞,归云洞口茗奇佳”。华顶云雾茶,品质特别高,素为名茶之一。客来敬奉一杯香高味甘、韵致清远的华顶云雾茶,定会令人心旷神怡,劳倦顿消。

天台山产茶历史悠久,据考,远在东汉未年,道士葛玄已在华山顶上植茶。到了公元5世纪,这里的茶叶生产更有发展,隋唐以后已很有名。据史料记载,北齐佛僧慧思的弟子智3禅师来天台撰述佛经仪,实行戒酒坐禅,提倡饮茶驱睡,此为茶与佛教不解之缘之一例。天台国清寺周围山峰发展茶叶生产,除供山上僧侣饮用外,还用来招待进山朝拜的香客。相传隋帝在江都今扬州生病,天台山智藏和尚携带天台茶到江都替他治病,自此北方对茶叶的爱好更甚。

华顶山山高风大,夏凉冬寒。当地农民形容说:“华顶山上无六月,冬来阵风便下雪。”四季浓雾笼罩,冬天霜雪连绵。这里气候虽寒,但茶园四周,都长有茂密高大的柳杉、金钱松、短叶和天目杜鹃、沙萝树,还有箭竹、箬竹等竹木,形成了挡风蔽雨的天然屏障。华顶山上的茶树年生长期虽短,但一到春暖花开,茶芽竟相迸发,葱翠满山,香飘四野。古人一到春暖花开,茶芽竟相迸发,葱翠满山,香飘四野。古人很欣赏和留恋那优美谧静的环境,有诗曰:“华顶六十五茅篷,都在悬崖绝间中。山花落尽人不见,白云堆里一声钟。”过去华顶山上人们住茅舍,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茅篷”,大都建筑在绿荫深处。在每个茅篷里,居住着一二个诗僧,管理附近一小块茶园,这样的茅篷,传说共有六十五处。茅篷四周有茶树,茶树点缀了茅篷,形成了幽雅的景色。

华顶云雾茶加工工艺精湛,经鲜叶摊放、杀青、摊凉、轻揉、初拱、再摊凉、入锅初炒,再摊凉,低温4干而成。成茶外形细紧弯曲,芽毫壮实显露,色泽绿翠光润;香高持久,汤色绿明;滋味醇厚爽口;叶底嫩绿明亮,具有高山云雾茶的优良特色。[1]

制作工艺

华顶云雾茶亦称华顶茶,产于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这里峰峦重叠,雄伟壮丽,坡圆谷广,风景奇丽。

华顶云雾茶属半烘炒绿茶,制作全系手工,要经过摊故、炒青、摊;京、轻揉、初烘、入锅炒制、低温烘干、摊凉入罐等工序,工艺精湛,堪与其他名茶媲美。

据了解,决定茶叶品质好坏的因素很多,芳香油的含量多少却是主要因素。山愈高,空气愈稀薄,气压愈低,茶树芽叶的蒸腾作用也就愈快,芽叶本身就会形成一种抵抗累,即芳香油,来抑制水分的过分蒸腾。

山高空气洁净,有利于紫外线和红、黄光线的辐射,又能促使茶叶中芳香油的积聚。山高多雾,阳光被雾中水气吸收和折射后,形成浸射光,叶片光合作用得以循序渐进,芽叶不致突变为粗纤维,能长期保持幼嫩,使其他化学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多酚类等得以充分蕴蓄,含量比一般茶叶丰富。因此,高山茶色香味好,药用价值也高。

华顶云雾茶,外形细紧弯曲,芽毫壮实显露,色泽绿翠有神,香气请高,滋味鲜醇,产于佛教胜地天台山诸山峰,尤以最高峰华顶所产为最着名,向有“雾浮华顶托彩霞,归云洞口茗奇佳”的赞誉。

鉴赏

华顶山是天台山的主体,华顶主峰拜经台,海拨约1100米。身临绝顶向远处眺望,能看到八大山峰,层层围裹,像八瓣莲花,华顶之说由此而来。峰顶四周常有浓云翻滚,有时云雾笼罩之下,咫尺难见。从归云洞看过去,只见白茫茫的云雾阵阵弥漫过来,恰如滔天白浪,“华顶归云”因此得名。

华顶云雾茶,历史上为浙江四大名茶之一,素有“佛天雨露,帝苑仙奖”的美誉。华顶云雾茶色泽绿润,具有高山云雾茶的鲜明特色。采摘约在谷雨至立夏前后,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成茶外形细紧略扁,芽叶壮实,颜色绿润,冲泡后香高持久,滋味浓厚鲜爽,叶底嫩绿明亮。

华顶云雾茶 茶诗

华顶云雾茶,历史上为浙江四大名茶之一,素有“佛天雨露,帝苑仙奖”的美誉。华顶云雾茶色泽绿润,具有高山云雾茶的鲜明特色。

饮茶歌送郑容(皎然)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名藏仙府世空知,骨化云宫人不识。

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

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

赏君此茶怯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

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赞美了华顶山人饮茶成仙之事,虽然稍嫌夸张,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华顶云雾茶的优异品质。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