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南京大学

增加 91 位元組, 3 年前
| 姓名 = 南京大学
| 圖像 = [[File:南京大学.jpg|缩略图|居中|[http://a2.att.hudong.com/70/31/01300542458558140479318468354.jpg 原图链接]]]}}
[[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11工程]]“、”[[985工程]]”,是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 [[ 医生 ]] 教育培养计划、卓越 [[ 法律 ]] 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 教育部 ]] 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ref name="网络词汇大全">{{cite web |url=https://7195.net/m/xM--qbTz0acvMTM3NDgy.html |title=南京大学| accessdate=2019-10-08}}</ref>
南京大学其学脉可追溯自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调整出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ref name="南京大学">{{cite web |url=https://www.nju.edu.cn/12/list.htm |title=南大简介| accessdate=2019-10-08}}</ref>
截至2019年3月,南京大学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设有31个直属院系,88个本科专业;有“双一流”建设学科15个;有博士后流动站3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专业 [[ 博士 ]] 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专业 [[ 硕士 ]] 学位授权点25个;有教职工4647人;各类学生总计56068人。<ref name="相约久久旅游网">{{cite web |url=https://www.meet99.com/jingdian-nanjingdaxue-26972.html |title=南京大学校园风光之鼓楼校区| accessdate=2019-10-08}}</ref>==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6月,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创新人才30人、创业人才14人,“外专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5人、讲座教授25人、青年学者项目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16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6人次,“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9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3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81人担任150余种国际SCI(E)学术期刊编委会成员,其中21人担任主编或副主编。<ref name="高考网">{{cite web |url=http://www.gaokw.com/edu/2018/185266.html |title=南京大学怎么样| accessdate=2019-10-08}}</ref>
==学科建设==
南京大学最早在中国开展博士学位教育,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大理科通才教育班、第一个大文科通才教育班。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生物系、第一个气象系、第一个心理学系、第一个西洋文学系、第一个建筑系、第一个航空系、第一个体育科、第一个艺术科、第一个电影播音专修科、第一个农科、第一个林科、第一个现代地学系、第一个现代数学系、第一个国立大学医学院和新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大学医学院、第一个履践型政治行政系、第一个履践型法学院、中国第一个商学院以及第一个工商管理、金融理财、会计、国际贸易系等等。其他许多学科,如文、史、哲、[[戏剧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城市规划等等,都有深厚传统。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5个):[[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ref nam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cite web |ur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709/t20170921_314942.html |title=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accessdate=2019-10-08}}</ref>
==教学建设==
南京大学曾经首倡“教学法”,率先实行“学分制”和“选科制”。首开“女禁”,实行“男女同校”,引领中国风气之先。发起成立了中国最早的教师节。截至2014年10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5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0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国家十一五精品教材17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706项。<ref name="南京大学教务处">{{cite web |url=http://jw.nju.edu.cn/ContentList.aspx?res_type=introduction&MType=PX-WZSY-BKJXGK&FType=WZSY |title=本科教学概况| accessdate=2019-10-08}}</ref>
南京大学拥有国家基地班13个,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基地班覆盖了南京大学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的7个,均设有硕、博士点,配备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并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优势实施重点培养。基地班出国率30%以上,保研率60%以上。<ref name="南京大学本科招生网">{{cite web |url=https://bkzs.nju.edu.cn/6d/8b/c4576a93579/page.htm |title=走近南京大学国家基地班| accessdate=2019-10-08}}</ref>
==合作交流==
南京大学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二十多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
2015年,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入选“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动计划”。
==科研成果==
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现代科学研究实验室]]。截至2010年5月,南京大学共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名列大陆高校第一。
2014年9月9日,南京大学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5项。其中,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等完成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这是自1994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改革后、20年来江苏高校首次摘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ref name="中国江苏网">{{cite web |url=http://jsnews2.jschina.com.cn/system/2014/09/10/021822477.shtml |title=南京大学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accessdate=2019-10-08}}</ref>
==科研基地==
南京大学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设施、设备,例如,南京大学植物标本室、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南京大学天文台、南京大学太阳塔、南京大学气象台等。
==文化传统==
===校徽===
[[File:南京大学校徽.jpg|缩略图| |120px100px]]
南京大学校徽外形采用盾形的设计风格,该风格为中央大学时期所流传下来。校徽的左下方及右下方为英文 “NANJING UNIVERSITY”。南大[[校徽]]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紫色为标准色,并将其命名为南大紫。
校徽正中为南京市——雪松,寓意南大坚忍不拔的精神。雪松的下方为书图案及“1902”字样,点明南京大学的建校时间为1902年。校徽的上方中间部位为由“南京”的艺术字体所组成的圆形图案,其两旁各有一只金陵辟邪神兽([[貔貅]]),是南京的标志。(图册:南京大学视觉形象规范化标准)。
 
===校训===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八字校训,不仅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易于传记,而且端庄大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诚朴雄伟”原是中央大学时期的校训,“励学敦行”是从中国古代前贤名句中选取而来。“励学”二字在古文中常有出现,宋真宗写过一首名为《励学篇》的诗,劝勉人勤奋学习;“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将“诚朴雄伟”与“励学敦行”两句合为一起,既反映了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与特色,又能体现学校办学的理想追求和实现途径。八字校训既各自独立成意,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涵盖了教育思想、科学精神、品格修养等各个方面。<ref name="新东方在线">{{cite web |url=https://gaokao.koolearn.com/20161223/1078880.html |title=南京大学校训及其含义 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accessdate=2019-10-08}}</ref>
南京大学历史上最早的校歌(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创作于1916年前后)为南京大学校歌。该校歌由现代中国音乐界一代宗师[[李叔同]]先生制谱,南高师首任校长[[江谦]]先生作词。<ref name="第一星座网">{{cite web |url=https://www.d1xz.net/wenhua/chengshi/art116320.aspx |title=南京大学校训是什么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accessdate=2019-10-08}}</ref>
===校色===
[[File:南大校色.jpg|缩略图| |120px100px]]
南大标准色为紫色(南大紫),无正式校色。中央大学时校色为紫金二色,加之松青,故依据传统当为紫、金、青三色。紫色象征典雅、庄穆、高贵、浪漫,金色象征辉煌、光明、灵气、智慧,青色代表活力、自由、健康、纯朴、坚韧、清雅。紫金合于学校所在名山紫金山,青合于学校之象征树松。<ref name="新浪博客">{{cite web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4f4bcaa0102wfhd.html |title=南京大学养老| accessdate=2019-10-08}}</ref>
 
===校庆===
南京大学在院系调整之后以“五二〇”(五月二十日)为校庆日。
===吉祥物===
[[File:南大小蓝鲸.jpg|缩略图|右|120px100px]]
南京大学校园文化吉祥物是“南大小蓝鲸”,2016年12月30日发布。由于“蓝鲸”谐音“南京”,南大学子也时常亲切地以“蓝鲸大学”来表达对学校的热爱。长期以来,“小蓝鲸”一直是南大校内众多学生组织、文创设计团队热爱的卡通形象。同学们自发设计了众多版本的“小蓝鲸”卡通形象,作为各类活动宣传品、文创产品卡通形象。学校已启动“小蓝鲸”等商标注册,“小蓝鲸”即将成为南京大学校园文化的象征和吉祥物。<ref name="和讯网">{{cite web |url=http://news.hexun.com/2017-01-01/187581904.html |title=“南大小蓝鲸” 生动又俏皮| accessdate=2019-10-08}}</ref>
==知名校友==
中国政府在《新中国科技发展大事纪要》中遴选出解放后23项最重大的科技成果,其中有十项主要由南大校友完成。1955年至2014年中科院共评选出1255名院士,其中南京大学校友有226人(此处不包含5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友)。解放后就读于南大的校友中已有近百人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13人是恢复高考后的本科毕业生,为恢复高考以来全国高校之首。中共中央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的[[任新民]]、[[黄纬禄]]、[[钱骥]]、[[朱光亚]]、[[程开甲]]、[[赵九章]]是南大校友。截至2014年2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中[[闵恩泽]]、[[吴良镛]]、[[刘东生]]、[[张存浩]]、程开甲是南大校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闵乃本]]、[[王德宝]]、[[秦仁昌]]、[[冯康]]、[[侯先光]]等是南大毕业生,截至2012年2月,南大是唯一获得该奖的内地高校。历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数居全国第3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自1994年设立至2014年,南大有137位本科毕业生、113位硕博毕业生获得该基金,为全国高校之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亦为南大校友。<ref name="南京大学新闻网">{{cite web |url=http://news.nju.edu.cn/show_article_1_49548 |title=我校举行2017年度五四表彰大会暨“南大青年说”故事分享会| accessdate=2019-10-08}}</ref>
==南京大学2019高招咨询==
{{#ev:youku|XNDIxNzA1MTM0MA|640|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大專院 校]][[Category: 大学525 高等教育]][[Category:520 教育總論]][[Category: 中国高校非營利機構]]
72,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