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聖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聖鎮隸屬于海南省五指山市,地處五指山市東南部,東北部和南部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北部與水滿鄉相毗鄰,西部和西北部與通什鎮接壤;中心位置約在北緯18°44′,東經109°35′; 行政區域總面積152.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南聖鎮總人口10513人。
南聖鎮原名志媽,屬陵水縣。1936年,定安縣水滿峒併入置鄉,改屬保亭縣。1948年,改設通什鄉。1949年,易名文化鄉。1961年,置南聖公社。1987年,置鎮,屬通什市(2001年改五指山市)。截至2020年6月,南聖鎮下轄6個行政村。
2019年,南聖鎮農、林、牧總產值1.2547億元,同比增加1043萬元,增長9.06%。[1]
沿革
明清至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南聖鎮轄區由南聖、同甲峒兩地組成。南聖原叫指(志)瑪,屬陵水縣指(志)瑪弓。同甲峒(包括毛祥),屬定安縣管轄。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月,兩地劃歸保亭縣,設置志瑪鄉;同年5月7日,保亭縣設立3個區、14個鄉,南聖鄉屬第一區管轄。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7月,保亭縣設有南聖等14個鄉鎮。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保亭縣民主政府成立,南聖地區設文化鄉,屬保亭縣第三區管轄。
1950年6月,保亭縣管轄4個區、32個鄉。南聖鄉屬保亭縣第三區管轄。同年8月29日,保亭縣進行區劃調整,撤銷區級政權,實行縣直接領導鄉的行政建置,全縣設文化鄉等13個大鄉。同年12月31日,保亭縣撤銷13個大鄉,恢復區鄉建置,全縣設立5個區、56個鄉,文化鄉分出南聖鄉、同甲鄉,南聖鎮屬第四區管轄。
1951年5月,保亭縣行政區划進行調整,南聖鄉屬第三區管轄。
1953年6月,分出紅溝鄉。
1955年11月,保亭縣改數字命名為地名命區名稱,保三區改為通什區,南聖鄉、同甲鄉、紅溝鄉屬通什區管轄。
1956年12月24日,南聖鄉、紅溝鄉2個小鄉合併為南聖鄉。
1958年3月3日,南聖鄉、毛岸鄉、同甲鄉3個鄉合併為南聖鄉,駐地南聖村。
1958年9月,南聖鄉與通什鎮、福安幹部農場、福安示範場、國營通什茶場合併,成立通什鎮紅旗人民公社。同年12月,隸屬崖縣管轄。
1959年11月,隸屬保亭縣管轄。
1961年5月,劃出成立南聖人民公社。
1966年9月,劃出南聖公社管轄的毛岸,成立毛岸公社。
1983年,南聖人民公社改為南聖區公所。
1986年,劃歸通什市。
1987年1月,改稱南聖鎮。
行政區劃
1987年1月,南聖鎮轄毛祥、同甲、牙南、什蘭、紅合、南聖共6個村委會,29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南聖鎮下轄6個行政村:南聖村、紅合村、什蘭村、牙南村、同甲村、毛祥村,鎮人民政府駐南聖鎮政府大院。[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聖鎮位于海南島中南部五指山南麓,五指山市東南部,東北部和南部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北部與水滿鄉相毗鄰,西部和西北部與通什鎮接壤;中心位置約在北緯18°44′,東經109°35′。 行政區域總面積15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南聖鎮地處山區,山高嶺峻,地形複雜。青春嶺、創造嶺、南畜嶺分別為海拔1445、1366、1201米,構成西北山結。山青林密,峭壁陡峻,是水源林區。風門嶺、哥老嶺、賢芳嶺等海拔620至952米之間,組成東部邊界。多為荒山,草場寬廣。九曲嶺、三角山、七指嶺等,海拔在713至1107米之間,是東南界山,森林之中有草地,草地之中有森林,為半林半牧區;西南邊沿,低丘平緩,為南聖盆地。
氣候
南聖鎮年平均氣溫22℃,最低氣溫1.5℃,最高氣溫37.4℃,年均降水量1893.9毫米。
水文
南聖鎮境內河流主要有通什河(南聖河)。支流多為坡陡水急,狀如樹枝放射全境。主要支流有三條,一是毛祥河,東源出自賢芳嶺,西源出自創造嶺,由北向南貫穿毛祥谷地;二是七指嶺河,源出七指嶺,由東南流向西北,會合於毛祥河,縱貫同甲盆地;三是什牙內溝,源出青春嶺,由北向南。[3]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南聖鎮境內大理石、花崗岩等儲量較多。
森林資源
截至2020年8月,南聖鎮林地面積39713畝,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南聖鎮總戶數3436戶,人口10382人,黎族5867人,苗族3329人,漢族1139人,其他47人。
截至2018年末,南聖鎮總人口10445人,其中農業人口8479人,黎族5603人,苗族2762人,漢族2080人。
截至2019年末,南聖鎮總戶數3479戶,人口10513人,其中男性5293人,女性5220人;鄉村人口8044人,城鎮人口2469人;黎族5958人,苗族3353人,漢族1156人,其他少數民族46人。[4]
經濟
綜述
2017年,南聖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912億元,同比增加了1226.5萬元,增長12.3%。農村常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4元,同比增加了1186元,增長12.4%。
2018年,南聖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004億元,同比增加了1092.2萬元,增長10%。農村常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620元,較2017年增加了1155元,增長11.04%;人均家庭經營可支配收入為5899元,同比增加了594元,增長11.2%。
2019年,南聖鎮農、林、牧總產值1.2547億元,同比增加1043萬元,增長9.06%;全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2672元,同比增加1186元,增長10.33%。
第一產業
2017年,南聖鎮植業收入6786.2萬元,同比增加了817.7萬元,增長13.7%;畜牧業收入1834.8萬元,同比增加了169.8萬元,增長10.2%;漁業收入395.7萬元,同比增加了12.2萬元,增長7.5%。糧食產量達777.62噸;瓜菜產量達1777.92噸;水果產量達322.08噸;檳榔產量達1921.5噸;畜禽總肉量達716.92噸。累計種植樹仔菜550畝、龍鬚菜種植220畝、四棱豆50畝、黃秋葵72.04畝、牛大力160.2畝、憂遁草83畝、百香果166畝、辣椒150畝。果子狸新增養殖100對;安裝蜘蛛養殖箱5.98萬套,投放種苗16.53萬隻。
2018年,南聖鎮種植業收入6957.2萬元,同比增加了171萬元,增長9.8%;畜牧業收入1845萬元,同比增加了180萬元,增長9%;漁業收入405.7萬元,同比增加了10萬元,增長6%;瓜菜產量達1866噸,收入1492萬元;檳榔產量達2001.5噸,收入3202.4萬元;水果產量達342.08噸,收入112.86萬元;畜禽總肉量達728.22噸。
2019年,南聖鎮種植早造、晚造水稻面積1721.6畝,橡膠、檳榔、益智等面積29052.05畝,實現年產值2544餘萬元,同比增長5%;全年種植冬季菜瓜1100餘畝,其中樹仔菜400畝、毛節瓜100 畝、朝天椒320畝等,年產值近400萬元;養殖五指山螞蟻雞8萬羽、五腳豬500頭等,年產值320萬元,引進板栗南瓜新品種種植40畝,台灣地瓜葉50畝。
第二產業
截至2000年,南聖鎮鄉鎮企業有文化農場、木材聯合加工廠,年產值達341.3萬元。
2018年,南聖鎮有工業企業4個。
第三產業
2018年,南聖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5]
交通運輸
截至2000年,南聖鎮每天有車輛通往市區、保亭、三亞、陵水等地,每天來往經過鎮政府駐地前往五指山的旅遊車、客車有50多輛。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民國初期,保亭營黎族世襲大總管王維昌在南聖創辦志瑪學校,是通什地區黎族人創辦最早的學校。日軍侵瓊後停辦。解放前,南聖沒有學校。截至2000年底,南聖鎮有初級中學1所、6所完小和3個教學點,在校教職工123人,學生1285人;學生入學率98.5%。
2013年,南聖鎮有中心小學1所,教學點9個,教師112人,小學在校學生76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
2014年,南聖鎮中心小學1所,教學點9個,教師103人,小學在校學生69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
文化事業
2014年,南聖鎮新建村級文化室2間,健身路徑3個,籃球場1個;創建省級農家書屋1個,市級農家書屋1個;為綜合文化室安裝公共電子閱覽室管理信息系統,為6個村委會和40個村小組配備村廣播,為村農家書屋、中心小學及各村教學點發放書籍6800冊。利用元旦、"三月三""五一""五四""十一""歡樂節"等節慶舉辦各類文體活動。
2014年,南聖鎮舉辦愛心助學文藝匯演、喜迎新春暨首屆農民文藝匯演等重大文藝活動3場次,下村放映電影24場次,指導和鼓勵村級舉辦文體活動10次,選派文化骨幹或群眾參加五指山市民歌傳唱、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等培訓班或文體活動15次。
醫療衛生
2014年,南聖鎮共有醫療衛生院1個,病床10張,衛生技術人員21人,診所4個,村衛生室6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906人,參保率96.33%;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5人,參保率88.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017人,參保率93%;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22人,參保率100%。
基礎設施
2017年,南聖鎮基礎設施項目32個。其中27個基礎設施項目已竣工,驗收合格並投入使用。項目涉及農村經濟路、公路、水溝、擋土牆、太陽能路燈、水利渠、電力改遷、安置樣板房、過渡安置房、集中養豬場、飲水工程、美麗鄉村建設等。實現行政村、自然村和生產路互聯互通,太陽能路燈使用率100%,開通電視、廣播、電話、行政村光纖網絡等基礎工程實現全覆蓋。
社會保障
2017年,南聖鎮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477人,參保率85.9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086人,參保率97%;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20人,參保率104%。城鎮最低生活保障26戶,農村最低生活保障359戶,新納保25戶25人,各項資金均落實到各村。發放生態直補2470戶8574人,發放資金334.386萬元;落實農村危房改造164戶,撥付資金650萬元,開工率117%。
2019年,南聖鎮累計發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農村低保、特困供養家庭學生特惠性資助142萬元,實現農村適齡人口全部上學。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到100%,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參加新農合全額給予補貼,累計報銷醫藥費用60萬元。城鎮最低生活保障5戶9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157戶242人,全年落實低保戶、殘疾人生活補助121餘萬元。發放二、三女戶和獨生子女就讀中小學補助96700元。發放生態直補2416戶7955人,發放資金302.991萬元;落實農村危房改造34戶,撥付資金97.6萬元,開工率100%。[6]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南聖系黎語音譯,意為"水源豐富"。
風景名勝
南聖鎮境內主要旅遊景點有紅峽谷漂流、生態休閒農莊、白毛女瀑布、永忠黎族特色村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