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南志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志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51年10月
河北省曲阳县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授

南志标,男,汉族,1951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曲阳县,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1] 。现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院长,国家二级教授,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和教育部草业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自然科学分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草地退化与治理、草类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草类植物病害与防治、禾草内生真菌学等。现主持国家973项目 "中国西部牧草、乡土草遗传与选育的基础研究",任首席科学家。

简介

南志标,男,汉族,1951年10月出生,河北曲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草业科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1989年获新西兰梅西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草地农业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畜牧兽医水产学科评审组(1998-2002)和草地与畜牧学科评审组成员(2007-2011),国家科技进步奖养殖业专业评审组成员(2000-),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2002-2011)、名誉理事长(2011-),国际草地大会连续委员会委员(2008-2016),美国牧草和放牧术语委员会(2009-2012)。《草业学报》主编(2004-)、《生态学报》(2013-)和《草地学报》副主编(1993-),《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3-)和《草业科学》编委(1990-),澳大利亚The Rangeland Journal 咨询委员会成员(2012-)和日本Grassland Science编委(2005-2013)。

南志标院士以提高草地生态生产力为中心,在天然草地退化治理和栽培草地植物病害防治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并较为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育成牧草新品种1个,主编出版著作2部、SCI期刊专辑和专栏各1期、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各1部,参编著作4部,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 40余篇。作为首席科学家或课题主持人,主持了包括973项目、863课题、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和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项目等。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和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各一项[2]

培养的博士生1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9年)。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二获奖人,2009)。2010年,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讲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2004年至2008年,担任国际草地/草原大会组委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和组委会副主席,提出并确立了"变化世界中多功能草地"的大会主题,带领团队成功地组织了大会的学术活动,,为举办这两会做出了突出贡献,2006年主办第二届中国-日本-韩国草地大会,2012年带领团队成功主办第8届国际内生真菌和禾草互作大会。2008年获国家引进国外智力贡献奖。

南志标

基本经历

1969年由北京到甘肃山丹军马场下乡,任拖拉机手;


1972年由甘肃山丹军马场推荐到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读书。

1975年初,毕业返回山丹军马场,任草原技术员,从事野生牧草驯化、选育,种子生产,草地改良。

1978年考入甘肃农大草原系研究生,专攻牧草病理学。

1981年,研究生毕业分配至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

1986年赴新西兰梅西大学和国家草地农业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89年底获博士学位。1990年初回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工作。

1997年聘为教授,2001年聘为兰州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

1998年-2001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畜牧兽医学科评议组成员。

1999年-2006年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养殖业专业组评审专家。

2002年随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整体调入兰州大学。

2002年兼任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

2003年任农业部草原保护与监测专家委员会成员。

2008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畜牧兽医学科评议组成员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获得荣誉和奖励

1996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3]

1999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1年,获得"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

2005年,甘肃省政府草业科学领域特聘科技专家。

南志标

2008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突出贡献个人。

2008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以及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各一项。

2017年8月,山东省泰安市结束的"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南志标荣获"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终身成就奖"。

研究方向及成果

南志标院士以提高草地生态生产力为中心,在天然草地退化治理和栽培草地植物病害防治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并较为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育成牧草新品种1个,主编出版著作2部、SCI期刊专辑和专栏各1期、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各1部,参编著作4部,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 40余篇。作为首席科学家或课题主持人,主持了包括973项目、863课题、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和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项目等。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和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各一项。

科研成果

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期刊论文34篇,国内CSCD和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部,参编国内外出版的著作4部,主编SCI期刊专辑(The Rangeland Journal, Special Issue)和专栏(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Special Section)各1期,主编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各1部,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已颁布执行。

科研贡献

依据4个生产层和3个界面的草地农业系统理论体系,和同事共同努力,建立了我国首个农业经济管理(草业经济管理方向)的本科专业和硕士研究生专业授权点。系统的发展了我国草地保护学的教学体系,建立了草地保护学(本科专业课)、牧草病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和草地病理生态学(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等课程。

主讲课程

"草地保护"课程为甘肃省精品课程。( 2008年,以任继周院士为顾问、南志标教授为带头人的"草业科学"专业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中,1人被选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篇博士论文评为兰州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推荐参加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

个人生活

带病培养学生

南志标的右眼已经完全失明,仅靠左眼工作。但是由于连续的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左眼视力也每况愈下。多年来,左眼数次做了青光眼和白内障手术,视力最差的时候,即使是熟人面对面,也看不清。在这种情况下,他对每个学生试验仍然亲力亲为,看不了文字,就请人念。甚至在刚做完手术后不到1小时,眼睛还蒙着纱布,就开始处理学生的邮件

人物评价

南志标在天然草地退化治理和栽培草地植物病害防治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并较为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南志标热爱农业、服务三农,自1969年从北京下乡到甘肃山丹军马场,先后作为工人、草原技术员、科研与管理工作者已在草地畜牧业生产与科研领域工作了40多年,始终扎根西北偏远地区、奋战在草业研究、教学、生产一线,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在示范推广、草畜产业化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推动西部地区支柱产业—草地畜牧业技术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积极发挥着在学科中的引领作用和对草产业发展的咨询和指导作用,加强和推动国际合作,更好地促进中国草产业和学科的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

视频

南志标:云南有能力把草业和草地畜牧业打造成一个特色

兰州好人——南志标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