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湖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湖乡原为浙江省平阳县辖乡,位置在鳌江上游,东连麻步镇,南界原朝阳乡,西南接原闹村乡,西北与水头镇毗邻。其地形是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小盆地,是平阳北港地区的鱼米之乡。[1]

历史沿革

2011年4月,根据温州大都市核心区区划调整方案,撤销南湖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平阳县水头镇,设立南湖乡办事处。

区域概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南湖乡 位于鳌江上游,距县城昆阳镇30多公里,介于麻步、水头两个重镇之间,东连麻步镇,南界朝阳乡,西南接闹村乡,西北与水头镇毗邻,是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小盆地。有文献载,古时平阳南湖一带尚处海浸。《平阳竹枝词·南湖》云:"曾为海角浪汤汤,嬗作明湖接大江。那岁泥平新水退,旧时鱼宅已栽桑。"全乡总面积20.4平方公里,耕地11781 亩(其中水田8273亩),内河水面1000多亩,

是平阳北港地区的鱼米之乡。全乡辖有22个行政村,164个村民小组,14428人(2000年)。2010年为10村。

2005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60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2356元,南湖是产业结构单一的纯农业乡,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南湖的总体目标,加快实施"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教兴乡"四大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000年被省林业厅命名为"浙江省马蹄笋之乡",2003年命名为"温州市十佳绿色农产品基地"。

物产资源

原南湖乡是著名的马蹄笋之乡,早在南宋时期湖西片(即南湖底)就有人在山边缓坡上栽种绿竹,并成一定规模,是南北港地区乡镇的马蹄笋供应地。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全乡拥有马蹄笋基地5000多亩,年产量250万公斤,产量属温州各县乡镇之冠。南湖的马蹄笋具有个大、嫩脆、肉白、鲜甜可口的特点,富有清凉解署和降压降脂功能,被营养学家誉为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在1998年浙江省首届农特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银质奖。在科技攻关方面,马蹄笋早产、丰产、缓产栽培保鲜真空包装试验技术已取得初步的成功,为马蹄笋的远距离销售,弥补淡季市场蔬菜供应不足的空档,丰富市民的菜蓝子提供了方便。生产马蹄笋的绿竹是很好的工业原料,可造纸、制作一次性割箸及竹类工艺品等,开发的潜力很大。

南湖乡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主要有石英、伊利石、花岗石等,据探测,全乡石英贮藏量近2 亿吨,矿产业是南湖乡工业的支柱,由于资金设备条件的限制,石英等矿产的开采处于粗采粗制之状,进一步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潜力很大。[2]

经济状况

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477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50元,财政收入172万元,上缴税收18多万元。改革开放以来,全乡人民解放思想,实是求是,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5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60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2356元。南湖乡是产业结构单一的纯农业乡,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南湖的总体目标,加快实施"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教兴乡"四大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000年被省林业厅命名为"浙江省马蹄笋之乡",2003年命名为"温州市十佳绿色农产品基地"。

南湖乡是一个农业大乡,历届党委政府把农业作为经济工作首要任务来抓,积极探索效益农业发展思路,培育和扶持名特优产品,增强效益农业的发展后劲。南湖乡是马蹄笋之乡,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乡马蹄笋产量达520万斤。

在重点做好马蹄笋支柱产业的同时,南湖乡大力培育其它特色农业,积极引导和扶持广大种养户巩固提高早香茶和食用菌的生产能力,还开发了莲籽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2005年,全乡有绿竹基地10075多亩,早香茶基地700多亩,莲籽基地近500亩,蔬菜基地2000亩。并一一建立农业基地挂钩联系制度,每一基地有一名农技人员联系,定期到时基地指导工作,帮助种养户解决困难,为效益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

社会事业

经过多方集资,多年的建设,南湖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形成了东接麻步、北通水头、南连朝阳,村村通公路的网络,投资180 多万元的南湖至水头水泥路面改造和投资近万元的环湖北线4公里水泥路面改造工程已胜利竣工交付使用,方便了物资流通和群众的交往。此外,还实现了村村通程电话和通有线电视。

2000年来,南湖乡先后投资1800多万元,启动了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一、二期工程已全部竣工,初步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联"的现代化农业园区格局,为实现耕作全程的机械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于2003年月8月底全部完工,构筑起安全、高效的农村电力系统,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为南湖加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5年,实施康庄工程建设计划,完成清江至华明村的通村道路改造工程,全面推进麻南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和通村公路建设,彻底改变了"南湖窟能进不能出"的历史。

20世纪90年代,建成了南湖建峰中学和普美小学,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省级"两基"达标验收。2006年,南湖乡将实施教育创强计划,等筹集资金600万元,整合教学资源,将原有的四所小学合并为一,新建南湖乡中心小学。

卫生事业也进一步得到发展,顺利通过了"初保"达标验收,建立了多个村级卫生室,方便了群众的看病就医。

党的十六大指明了南湖未来的发展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在南湖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湖人民将积极行动起来,谱写更加辉煌的明天。[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