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禅寺 (无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南禅寺是江苏省无锡市南门附近的一处佛教寺庙,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古名刹。其毗邻古运河[1] 畔,与世界遗产大运河无锡段保护点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相接。
整体布局
南禅寺寺前旧有牌坊,坊额“江南最胜丛林”为明代无锡籍浙江布政使龚勉所题,现移至古运河南禅寺码头处,寺前另建大牌坊一座;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观音殿、地藏王殿、法堂、斋堂、寮房等建筑。以南禅寺为核心的周边地区,则有宗教文化、古玩字画、书城和美食街等旅游休闲为主的步行街区,这一街区已于2012年获评为国家4A级景区。
发展历史
南禅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太清年间(547年4月—549年12月),据清代《重修无锡南禅寺碑记》中载:“梁溪十大刹,首惠山,次南禅,属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寺初名“护国寺”,唐高宗咸亨年间改“灵山寺”,北宋天圣年间赐名“福圣禅院”,因处城南,遂俗称为“南禅寺”。作为江南名刹,南禅寺曾驻锡过众多名僧,如南宋之兀庵普宁、明清之诗僧静荪等。
南禅寺东侧,建有七级浮屠妙光塔,为北宋雍熙年间所筑,“妙光”二字为宋徽宗钦赐。该塔命运多揣,元、明两代历遭祝融,塔身无存,直至明宣德二年(1427)由主持一苇发愿重建,经九年方告完工。此后,明、清、民国时期均有修缮,宝塔得以存世至今。
1949年后,南禅寺废,改作民居,妙光塔亦险为拆除。是时正1974年4月江苏溧阳地震,无锡亦狂风骤起,妙塔顶避雷针遭吹落,砸中塔旁一民居。事后,修与不修成了难题,在破四旧正兴之下,无锡市革委会拨款2万元下令拆除,惟由于需要拆塔的脚手架毛竹一时无法买到,只得作罢。不久文革结束,1980年起,无锡市人民政府予以修缮,并在老建筑工鲍阿五的指引下,挖掘出明代须弥座、莲花座、青石香炉等文物。南禅寺亦于此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