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博陵 |
东汉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晋置国,治所在安平。相当于今河北定州、深州、饶阳、安国等地。历史上究竟有几个博陵,中学课本注解博陵在今河北定州,而蠡县、博野、安平、深州、定州等地的街区、店面等,多有冠以"博陵"之名。根据深州前磨头南3km残存的博陵碑文分析,古博陵郡遗址在这一带。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博陵
置郡时间:东汉本初元年
位置变迁
据《晋书·地理志》,晋武帝泰始元年置高阳国,封司马珪为高阳元王,领博陆、高阳、新北城,蠡吾,领四县七千户;汉时之蠡吾,改隶高阳国,而高阳国的治所在博陆。这里所说的博陆,是当时的博陵和陆成县合并后的称谓。当时城在蠡吾南十五里,即北魏时的博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博陵)晋太始元年复为国,今谓是城为博野城。"杨守敬注据《舆地广记》,说"晋改博陵为博陆。"并且说:"《晋志》高阳国治博陆,……后魏改县为博野,属高阳郡。《地形志》,饶阳有博陵城,博野有博陆城,是县城屡有迁徙,即今蠡县治。" 由此看来,博野之称博陵也是不无根据的。而且据此饶阳也可以称博陵。
蠡吾与博野,北魏时俱隶高阳郡。《魏书·地形志》:"高阳郡:晋置高阳国,后改。领县九户三万五百八十六,口十四万一百七。高阳前汉属涿,后汉属河间国,晋复。有郝神、高阳城。博野有博陆城、侯城、武城、中乡城。蠡吾前汉属涿,后汉属中山,晋属。有清凉城、颛顼城、蠡吾城、石羊垒。"北齐省蠡吾并入博野。《隋书·地理志》:"(河间郡)博野旧曰博陆,后魏改为博野,后齐废蠡吾县入焉。"
至隋,废北齐在安平所设博陵郡,《隋书·地理志》:"安平后齐置博陵郡,开皇初废。十六年置深州,大业初州废。"当时深州治所设在安平,唐时移治所于深泽,一度改为饶阳郡,后又复深州。至宋代又移治静安,在今深县南二十五里。到了明代废静安归入深州,迁治所于吴家庄,即深县之所在地。据此看来,深州之称博陵亦不谓无据。
隋炀帝又于大业九年十月下诏,改博陵为高阳郡。诏书说"博陵昔为定州,地居冲要,先皇历试所基,王化斯远,故以道冠《豳风》,义高姚邑。朕巡抚氓庶,爰届兹邦,瞻望郊廛,缅怀敬止,思所以宣播德泽,覃被下人,崇纪显号,式光令绪。可改博陵为高阳郡,缓境内死罪已下,给复一年。"后复隶定州。《地理志》又说:"博陵郡旧置定州。后周置总管府,……大业初置博陵郡,又废安喜入焉。"自此至唐,博陵之称专属定州矣。
定州的历史变迁,唐杜佑的《通典》记载的非常详细,《通典·州郡·博陵郡》说:"定州,帝尧始封唐国之地。战国初为中山国,后为魏所并,后又属赵。秦为上谷、钜鹿二郡之地。汉高帝置中山郡,景帝改为中山国。后汉因之,晋亦不改。后燕慕容垂移都于此,北岳常山在焉。后魏为中山郡,兼置安州,道武帝改为定州。后周置总管府,领鲜虞郡。隋初郡废,炀帝初置博陵郡,后改为高阳郡。大唐为定州,或为博陵郡。领县十一:安喜、北平、鼓城、恒阳、新乐、义丰、望都、无极、唐昌、深泽、陉邑。"
而据《旧唐书·地理志》:"安平汉县,属涿郡。武德初,置深州,以县属。十七年,州废,属定州。先天二年,来属。……博野,汉蠡吾县,属涿郡。后汉分置博陵县,后魏改为博野。武德五年,置蠡州,领博野、清苑,割定州之义丰三县。[1]八年,州废,三县各还本属。九年,复立蠡州,领博野、清苑二县。贞观元年,废蠡州,博野、清苑属瀛州。永泰中,属深州"这里记述了深州、安平、博野、蠡县、定州等地当时归属变迁的基本情况。
有趣的是,古之蠡吾为后来之博野,博野则后来的蠡吾,而且几次迁徙更换。据《大清一统志》,今之博野,乃汉之蠡吾,今之蠡县,乃汉之博陵,后魏及唐宋以来之博野。自北齐废蠡吾入博野,历隋唐时,蠡吾故地为博野之西境,宋置永宁军,金改蠡州,并以博野为倚郭,元至元初省博野,三十一年复置博野县于今蠡县界,属保定路,其时蠡州与博野始分,然博野之名犹在故地也。明洪武元年,迁于西南十八里,为今治。由是博野蠡县名称互易,皆非故地。
综上所述,大略可知此博陵所指,东汉之时在今蠡县或博野,晋至北齐在今安平,隋时或谓今深县,隋唐以后则谓今之定州矣。
此外,据《隋书·地理志》:"(临洮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更名县曰临洮。……又置博陵郡及博陵、宁人二县。"《新唐书·地理志》也说:"洮州临洮郡亦有博陵县:十二年省博陵县,天宝中省美相县,皆入临潭。"此博陵当为今甘肃岷县、临潭之地。
参考文献
- ↑ 博陵崔氏家族成员的儒质化,腾讯网, 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