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卜留克(王德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卜留克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卜留克》中国当代作家张奎高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卜留克

学毕业后,就回到“五七”队里干活儿,我的第一次农活体验就是到林场的山上去造林。

“造林”就是在山上规定的地方,按照规定的距离,栽种规定的树苗。一年两季,一次在春天,叫春季造林;一次在秋天,叫秋季造林。栽种的树苗都是松树,即落叶松和樟子松,较为珍贵。

那是一个秋天,社员们都起得很早。

天不亮就开拔,步行三十里。在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就已经到达了种树的地方,并开始上午的工作。中午休息时,大家聚在一起吃午饭。那天的午饭,妈妈给我带的是两个苞米面儿大饼子,几块儿卜留克咸菜,一瓶水。

卜留克是东北农村腌制咸菜的一种粗陋食材“芜菁”的俄语名字。芜菁,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草本生,块根卵球形或纺锤形,肥厚,无辣味,一半在地上为青紫色,有紫色长根颈,上有叶或叶痕;一半在地下,边侧上有纵沟,纵沟处生出许多侧根。卜留克是以根部作为蔬菜食用的,可盐腌或酱渍,也可炒食、煮食或生食。

卜留克在东北农村的餐桌上享有崇高威望,一年四季滋养著这里的农民。

我家的卜留克都是妈妈亲手腌制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酱缸里的腌制时间要远远地超过一个整年,把酱汁深深地染在卜留克的纤维上,通红剔透,看起来像宝石,吃起来嘎嘣脆,满嘴留香。热饭俨然成了一个智慧释放的过程,大家用一些干木头树枝燃起一堆篝火,然后便争先恐后各显其能。

我总是最后一个热饭的,火苗儿早已熄灭,只剩下了红红的炭火。

我用树枝削一个摆架儿,然后把大饼子放在摆架儿上,伸到炭火上慢慢地烘烤。很快,大饼子就深情地冒出热气,淡淡的苞米香味便袅袅地弥漫在山野之中了。一会儿的功夫,大饼子烤得,野餐便开始了。我把烤好的大饼子放回到饭盒里,就著卜留克慢慢地品尝著。大饼子,坚实厚重,金光灿灿,躺在饭盒的底部,闪耀著时代的光辉。

卜留克,晶莹剔透,厚厚的,红红的,就像一块块红宝石在金碧辉煌的大饼子上流光溢彩。不用吃,只要看一眼,就是一种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你要有热爱生活的好心情。

最艰苦的岁月、最富饶的旷野、最朴素的食物,交织在一起,在我的生命中注入了最深刻的情感。

尤其是卜留克,作为时代背景下农民餐桌上最为常见的元素,已经变成了一种青春情结,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

大家坐在一起,吃著自己带来的野餐美味,享受著美好的时光。一些喜欢讲男女故事的核心人物,添油加醋、眉飞色舞地渲染著他们的道听途说。一些要好的朋友,私下里说著自己感兴趣的悄悄话。就著红彤彤的卜留克,吃著金灿灿的大饼子,喝著随身带来的井拔凉水,听著活色生鲜的男欢女爱,恐怕天上神仙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吧,想到此一上午的疲惫就一扫而光了。

捻指轻弹,旧事浮云般地走远,但对造林时野餐的美好记忆却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珍藏在我的心底深处,从不曾忘记,也不敢忘记。

当然,再也不曾品尝过如此这般的浪漫。

流年似水,早已黯淡了消散的温馨。金灿灿的大饼子就著红彤彤的卜留克,就是一幅岁月的风景画,道出了我人生的真谛。任何经历,哪怕是苦难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年轻时的记忆尤为可贵。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得出那时的艰苦,即便是大饼子就咸菜条儿,人心也是通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简单的,干活不耍滑儿,说一句是一句。

记得一次干活儿的时候,爸爸来到山里给我送信儿说我考取了省里的学校。当时的小组长好像姓单,就对我说:“你回去吧,今天的工分儿照常给你记”。果然,在年末决算时,工分儿是给我记上的。今天想来,也许几个工分儿不足挂齿,但乡亲们“吐口唾沫就是钉”的作风却令人动容。

暖心的一句话,永远地镌刻在了我的骨子里。

往事,常在心头升起。

用沉静的心去追忆无华的过去,远去的季节就突然蓬勃起来。在那个火红的年代,能够吃上金灿灿的大饼子就上红彤彤的卜留克是一个多么弥足珍贵的时代大餐啊。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济腾飞,面对今天想吃什么就能够吃什么的幸福生活,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感到满足呢。路漫漫而修远,上下求索的应该是一颗纯粹的心,饱满而丰盈。挣扎的灵魂如果能够懂得知足常乐,至少会减少很多痛苦。

我经常想起那些金灿灿的大饼子就著红彤彤的卜留克的日子,或许因为记忆深刻,也或许因为不应该忘记。缺吃少穿不该是中国大地的常态,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道路是必然而又伟大的。一些曾经的故事,都有它独特的记忆。这些记忆,挥之不去,也抹杀不掉。许多记忆,写在了人们的心里,就像是埋藏在生命中的爆竹,会在人生的一些重要节点上情不自禁地燃放,令人动容,令人难忘,令人回味。

记起曾经的故事,就会常常念起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常常念起他为改变中国人民的命运而付出的心血。

或许,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属于自己的记忆,它虽然青涩但却永远都不能磨灭。对我来说,卜留克就是这样一种时代的记忆,盘踞在我的脑海里几十年。如今,这种岁月的味道已经变成了我成长的一部分,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一分一秒。

时代的记忆,该遗忘的都已经遗忘,该相逢的会再度相逢。[1]

作者简介

王德明,哈尔滨市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