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卡尔·蔡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卡尔·蔡司
出生 (1816-09-11) 1816年9月11日(207歲)
魏玛
逝世 1888年12月3日(1888-12-03)(72歲)
国籍 德国
职业 光学仪器企业家

卡尔·蔡司(1816年9月11日-1888年12月3日)是一位光学仪器企业家,蔡司公司(Zeiss)正是由卡尔·蔡司(Carl Zeiss)所创立。卡尔·蔡司本人对于现代透镜的制造生产也有贡献。在1840年代的德国魏玛(Weimar),他成为一个知名的透镜制作者。卡尔‧蔡司于1888年12月3日逝世于德国耶拿,耶拿也是他开始他透镜生涯的城市。

青年时期

Zeiss 在德国葳玛的语言学校学习,并在Dr.Friedrich Körne下

习艺,当时Körne博士正在研究用于望远镜目镜的玻璃。之后,他在耶拿大学(Jena University)学习数学、实验物理、人类学、矿物学、和光学。七年后,他靠自己的力量成立一个小型工作室,当时工作室中工具十分贫乏。他做出许多透镜,但只得到一点认同,直到1847年他雇用他的第一个学徒。当年他从前的老师Körn博士去世, 更激励了蔡司致力显微镜领域工作。

设计生涯

简单性显微镜

1847年卡尔·蔡司开始将全部心力放在显微镜研究上。他的第一个革新设计是做出只使用一个透镜的简单型显微镜,适合用于解剖的工作。在他第一年生产这批显微镜时,他卖了大约23台。他很快意识到他需要新挑战,因此此他开始研发复合式显微镜。随后,他创造了Stand I,并于1857年打进了销售市场。

复合式显微镜

在1861年,因为他的设计,在图林根州工业展示会,他获颁一枚金牌。他们被认为是德国最佳的科学仪器。此时,他有大约20个员工,而他的事业仍然持续成长。在1866年的蔡司工厂卖出他们的第1000台显微镜。同年物理学家Ernest Abbe博士以研究导师的身份加入蔡司工作室,两人一同研究光学产品的科学基础原理,1872年他们联合制作出了复合式显微镜,这台复合式显微镜是现代所有复合式显微镜的始祖。

在这个期间,蔡司做出他从未做出的最佳透镜。理论上,Abbe正弦学说能大大改善透镜品质。但问题是,没有足够强壮的玻璃来测试这个学说。

新型玻璃

幸运地,Abbe博士认识了奥多Schott (Otto Schott)。30岁的Schott是位刚得到博士学位的玻璃化学家。1879年他们进行合作,很快地于1886年生产了新型玻璃,能充分地表现Abbe正弦学说。这种新型玻璃为新显微镜的物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消色差物镜 (Apochromates),除此之外,也解决了色差问题。

Schott专门生产用于新型Carl Zeiss显微镜的玻璃,1884年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工厂,其所有权归属于卡尔·蔡司、Ernst Abbe和Freidrick Otto Schott,称为Jena Schott & Genossen光学工厂。耶拿玻璃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玻璃。

在卡尔·蔡司创造出划时代的显微镜不久后去逝(1888年12月3日)。卡尔·蔡司在遗嘱中将的股权转移给儿子Roderick。年轻的蔡司又将股权出售给Ernst Abbe,1889年,Ernst Abbe成立了卡尔·蔡司基金会。该基金会又成立了一个新的集团,作为卡尔·蔡司公司的所有者。

一波三折

1945年2月14日晚上,灾难降临,德累斯顿照相机工厂被盟军炸毁。在二战将近结束时,巴顿将军的第三军团占领了耶拿,由于雅尔塔条约规定美军的位置必须后退向西移,德国被一分为二,耶拿和德累斯顿全部由苏军占领。

对于这个光学巨人的财富,俄国人当然不会让"美帝国主义"染指,作为战争赔偿,苏军拆除了剩下94%的工厂设备。在基辅建立了现在的Kiev( 基辅)照相机制造厂(借着这一丝血脉,俄罗斯镜头至今还能在光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德国人的技术好像抢不走,在耶拿大学的支持下"Carl Zeiss Jena"的标志很快又出现了。当初被巴顿掠走的126名蔡司关键管理人员和技师,在美国的支持下,也在联邦德国(西德)的奥伯考亨重新建厂。卡尔·蔡司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获得了新生,蔡司厂从此一分为二。

东德的产品冠名Carl Zeiss Jena(卡尔.蔡司.耶拿)史称"东蔡",西德的产品冠名Carl Zeiss,史称"西蔡",东、西蔡都标榜自己为是蔡司正宗,其实双方在设计上都秉承了蔡司传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这种竞争使得蔡司在光学技术上的更臻完美。

两德统一后,东西德的蔡司厂又联系经营。总部仍在奥伯考亨,拥有员工3500名,同时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厂。这时的蔡司双剑合壁,在光学领域已经是第一强者。在135领域还尚有康太克斯与徕卡抗衡(康太克斯采用卡尔蔡司),但到了120领域Carl Zeiss 便称雄天下:哈苏、禄徕两大120巨头都使用卡尔蔡司镜头。进入数码时代,依靠蔡司的鼎力相助,原本是光学外行的索尼,摇身一变,成为消费级数码相机的业界老大之一。

缔造者

蔡司开创了镜头工业中的诸多经典设计。蔡司的创始师保罗·鲁道夫就是镜头制造史上最有名的设计师之一。1890年,他设计出第一只消像散正光摄影镜(Anastigmat),开创了蔡司镜头的新纪元。1896年鲁道夫又发表了大名鼎鼎的普兰纳(Planar)双高斯结构的镜头,对各种镜头像差都进行了出色的纠正。此后,世界各地生产的各种品牌的标准镜头(包括徕卡)无不借鉴普兰纳镜头的设计。

1902年,他又设计出四片三组的"鹰之眼"--天塞(Tessar)镜头,虽然结构简单、价格适中,成像质量惊世骇俗,明快锐利。

历史沿革

1846年蔡司创立,成为世界光学历史的缔造者和光学科技的领导者;

1925年爱因斯坦回信称赞蔡司镜片研磨的精度;

1936年 蔡司率先发明防反光镜片镀膜技术,并获世界专利;

1969年阿波罗11号船登月小艇使用蔡司镜头摄影;

1972年蔡司推出超薄片,荣获当年世界工业界100件重大发明之一;

1983年蔡司推出渐进镜片并获多国专利;

1995年蔡司荣获德国最佳工厂管理及制造大奖;

1996年成为欧洲光学产品第一家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的厂商;

1999年蔡司镜头第三度荣获奥斯卡电影科技最高荣誉--卓越光学技术奖;

2002年采用了蔡司镜头的SONY数码相机、摄像机推出市场;

2005年采用了蔡司认证镜头的NOKIA手机面世。

品牌发展

卡尔蔡司集团 (Carl Zeiss AG) 是全球视光学和光电子工业领域知名的跨国公司,总部设在德国上科亨(Oberkochen),拥有6个独立的事业部,包括显微镜、医学器材、光学眼镜、光电子设备、半导体以及工业测量仪。集团在生物制药技术、工业系统解决方案和视光学生活消费品三个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卡尔蔡司集团的销售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在欧洲、美洲和亚洲都设立了制造基地。蔡司中国是卡尔蔡司的在华子公司,主要的业务范围覆盖工业测量,医疗,科研等领域,技术和质量始终处于业界领先地位。卡尔蔡司庆祝该品牌生产相机镜头120周年。这家德国公司早在1890年生产相机镜头之前便在1846年生产制造显微镜头。另外,在一路的发展中,卡尔蔡司建立了许许多多的里程碑,包括它们的镜头第一次被用于人类太空月球探测,以及好莱坞电影乱世儿女(Barry Lyndon)中使用了旗下著名的f/0.7蔡司镜头拍摄场景。卡尔蔡司公司的主要成就还包括有Planar,Tessar镜头设计,T*防反射涂层等等。品牌所带来的高贵和顶级,以及其悠久的历史是目前许多摄影人追求和向往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