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卢贲(541~594年),字子征,涿郡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人。 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燕郡公卢光之子。 略涉书记,精通音律。北周时期,历任鲁阳太守、仪同三司,袭封燕郡公。参与平定北齐有功,迁司武上士,保护大司武杨坚,支持左丞相杨坚夺权即位。隋朝建立后,拜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左领军卫将军。不满高颎和苏威联合执政,图谋废立太子杨勇,除名为民。隋文帝念及旧情,起为检校太常卿,联合仪同三司杨庆和删定音律。外放治理郢、虢、怀、齐等四州。心怀怨愤,除名为民,不复任用。
开皇十四年,卒于家中,终年五十四岁。
基本信息
本 名=卢贲
字 号=字子徵
所处时代=北周→隋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涿郡范阳
出生时间=541年
去世时间=594年
主要成就=隋朝开国元勋 修造“利民渠” 删定礼乐
官 职=散骑常侍 太子左庶子 左领军卫将军
封 爵=燕郡公
}}
人物生平
力助杨坚 卢贲早年略略读了点书,对音律颇有所知。北周武帝时,卢贲袭爵为燕郡公,食邑一千九百户。后来历任鲁阳太守、太子小宫尹、仪同三司。平定北齐有功,增加食邑四百户,转任司武上士。当时杨坚为大司武,卢贲知道杨坚是非常人物,与他深深地交结。周宣帝继位后,加授卢贲开府。 杨坚刚受北周宣帝托付总理朝政时,群情还不一致。杨坚就把卢贲引到自己身边。杨坚将到东宫去,文武百官都不知他的去向。杨坚悄悄地让卢贲部署人马,然后召来百官,对他们说:“想求富贵的,就跟我来。”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想跟着去,有的想离开。卢贲率兵赶到,大臣都不敢动。杨坚出崇阳门,到了东宫,东宫守门的卫士不让进去。卢贲晓谕他们,仍不行。卢贲张目呵斥,卫士才让开。 继而杨坚才得进东宫。卢贲总是守卫在杨坚身边。杨坚问他,他说:“周朝的气数已完了,天人之望,实归于明公。望早点应天顺民。天给您,您不要,就会反受其咎。”杨坚深以为然。
争权夺利
开皇元年(581年),支持杨坚篡周建隋,是为隋文帝,命卢贲清点宫中,主管守卫。卢贲于是上奏,更改周代的旗帜,另取好名。其青龙旗、驺虞旗、朱雀旗、玄武旗、千秋旗、万岁旗等旗名,都是卢贲取的名。 不久,隋文帝授他散骑常侍,兼任太子左庶子、左领军、右将军。当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卢贲心里很不服气。柱国刘昉当时被疏远猜忌,卢贲因此劝上柱国元谐、李询、华州刺史张宾等人,谋划废了高赹、苏威,五个人共同辅佐朝政。 因晋王杨广是隋文帝的爱子,谋划废立太子杨勇。又私下里对杨勇说:“卢贲想拜谒殿下,又怕陛下谴责,请明白我的区区之心。”计谋泄露,隋文帝穷追此事。刘昉等人把罪过全推在张宾、卢贲身上。大臣们上疏要处死这两个人。隋文帝因他们是创业登基前的朋友,不忍心杀他们,把他们都削职为民。张宾不久就死了。
制定音律
一年多后,卢贲恢复爵位,任检校太常卿。卢贲因古乐宫悬七八,损益不同,历代的通儒,又没个一致的说法,于是上表说:“殷商人以前,通行用五音。周武王灭商,得到鹑火、天驷之应,其音于是用七种。汉代,又加上应钟,所以十六枚而在一虡。郑玄注《周礼》,以二八十六为虡。这样,那么七音和八音的意义,由来很久远了啊。但世有沿革,取舍不同。北周武帝时,又改为用七音,以林钟为宫。那音乐,是治天下的根本,所以移风易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因此吴国公子季札观乐而辨别兴亡。那么,音乐是动天地、感鬼神的。情发于心中,变为声音,治乱就会相应表现出来。北周武帝以林钟为宫,大概是周代将亡的征兆。而且林钟是黄钟派生的。黄钟是君,而在臣之下,明明是大隋得天下的征兆。又,阴是臣,而居君位,更显出我大隋皇帝登基的吉祥。这实在是冥冥之中的事与人事相符,与一般的人事无关。伏请陛下治理天下,道逾前王,功成作乐,比以前更加灿烂。我听说,五帝不相沿袭音乐,三王不相沿袭礼仪,这大概是因为要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之道。” 隋文帝最后听了他的,就改七音为八音,以黄钟为宫。有诏令卢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北周、北齐音律。
后期经历
不久,授卢贲为郢州刺史,继而转任虢州刺史。后任怀州刺史,挖沁水东流,名叫“利民渠”。又流入温县,名叫“温润渠”,以灌溉盐碱地,百姓靠渠得利。几年后,转任齐州刺史。百姓闹饥荒,粮价猛涨。卢贲不让别人卖粮,但自己却去卖,因此被削职为民。后来,卢贲随隋文帝到东都洛阳。隋文帝闲谈时对卢贲说:“我刚当大司马的时候,你对我推心置腹。我当左丞相后,你常在我身边。我与你可以说是老朋友了。你若没有过错,地位当与高颎相同。因你叛逆交好,因此废黜了你。但我念你往日的交情,又恢复你当州牧的地位。你怎么不思报效,到了这种地步?我不忍心杀你,这是枉法行私罢了。”卢贲拜伏谢罪,有诏恢复原职。 几天后,与隋文帝交谈时,有违隋文帝旨意。自叙功绩,口出怨言。隋文帝大怒,对群臣们说:“我将给卢贲一个州,我看他不能再重用了!”后来,太子杨勇说:“这些人都有佐命开国之功,虽然品性轻薄,但的确不能抛弃他们。”隋文帝说:“我抑屈了他,是想保他的性命。没有刘昉、郑译、卢贲、柳裘、皇甫绩等人,那么我就不会到如此地位。但这些人都是反复无常的家伙。北周宣帝时,凭着无赖而得宠。北周宣帝病重时,颜之仪等人请求用宗室王爷辅政,这些人行诈,北周宣帝让我辅政。我想大治天下,他们又想捣乱。所以刘昉谋反于前,郑译为巫惑于后。像卢贲这些家伙,心里总是不满的。用他们吧,他们又不谦逊;不用吧,又会招来他们的怨恨。是他们难得让人信任,不是我抛弃他们。众人见了这些,也许有人私下议论,说我对不起功臣,其实不然。” 苏威进言说:“汉光武帝欲保全功臣,都用列侯之位而让他们入朝。陛下仁爱,再用此法来安顿他们吧。”隋文帝说:“行。”于是废卢贲于家。卢贲这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 《隋书·列传第三》 《北史·列传第十八》 有记载
人物评价
隋文帝杨坚:“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及总百揆,频繁左右,与卿足为恩旧。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言念畴昔之恩,复当牧伯之位,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此辈并有佐命之功,虽性行轻险,诚不可弃。”“我抑屈之,全其命也。微刘昉、郑译及贲、柳裘、皇甫绩等,则我不至此。然此等皆反覆子也。当周宣帝时,以无赖得幸,及帝大渐,颜之仪等请以宗王辅政,此辈行诈,顾命于我。我将为治,又欲乱之。故刘昉谋大逆于前,郑译为巫蛊于后。如贲之徒,皆不满志。任之则不逊,致之则怨,自难信也,非我弃之。众人见此,或有窃议,谓我薄于功臣,斯不然矣。” 《隋书》:“高祖肇基王业,昉、译实启其谋。当轴执钧,物无异论。不能忘身急病,以义断恩,方乃虑难求全,偷安怀禄。暨夫帝迁明德,义非简在,盐梅之寄,自有攸归。言追昔款,内怀觖望,耻居吴汉、耿兖之末,羞与周勃、灌婴为伍。事君尽礼,既阙于宿心,不爱其亲,遽彰于物议。其在周也,靡忠贞之节;其奉隋也,愧竭命之诚。非义掩其前功,畜怨兴其后衅,而望不陷刑辟,保贵全生,难矣。柳裘、皇甫绩、卢贲,因人成事,协规不二,大运光启,莫参枢要。斯固在人欲其悦己,在我欲其骂人,理自然也。” 《北史》:“卢贲二三其德,虽取悦于报己,而移之在我,亦安能其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