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哲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卫哲治 |
wei zhe zhi |
中文名:卫哲治 出生地:河南济源 民族族群:汉族 主要作品:主修《乾隆.淮安府志》 职业:数学家 出生日期:1702年 所处时代:清朝 |
卫哲治(1702年—1756年),字我愚,河南济源人,清朝大臣。雍正七年,以拔贡生廷试优等,发江南委用。初署赣榆知县,调盐城。值蝗灾,设六条拊循:优礼德望,馈饷高年,旌奖孝义,经理茕独,讥警游惰,约束过犯。县北有司河,汇上游七县水入海。夏旱水弱,海潮至,咸苦不可食,甚乃浸溢民田;秋水盛,又患河宽流缓,入海不速。哲治建闸立斗门,蓄泄有备。斥卤化膏腴,岁有涸出地,给无业民承耕。田沉没而粮未除者,悉请豁免。循海筑土墩九十馀,潮大,渔者得就墩逃溺,号“救命墩”。 生平事迹
乾隆二年,补长洲,兼摄吴县。请豁坍荒逋赋十馀万。八年,迁海州知州。岁歉治赈,全活二十万人,流民有自山东就食者。擢淮安知府。十年,河决陈家堡,漂溺男女、田庐无算。哲治遣小舟载饼饵救之,躬涉风涛,往来存问。山东复灾,流民南下。哲治捐俸,益以劝募,葺草屋,自清江浦属鱼沟以北,衔接二百馀里,所在给粥糜、衣、药。十三年,山东又灾,两江总督尹继善令哲治运赈米至台庄。上闻哲治善治赈,调山东登莱青道。居数月,擢布政使。
十四年,授安徽巡抚。奏言:“歙县马田地在休宁,请折徵充饷。”又言:“广德催粮,每图有单头,数图有经催。前巡抚潘思榘改行顺庄,转有未便,请得仍旧。”皆下部议行。旋召诣京师。十五年,令回任,上谕之曰:“汝不满朕意。以一时无人,故仍留汝。宜奋勉改过。”调广西。入觐,哲治具言亲老不便迎养,命仍留安徽。寻丁忧。十八年,服阕,署兵部侍郎,暂管户部事。复授安徽巡抚。疏建歙县惠济仓。再调广西。二十年,内擢工部尚书。因病乞回籍。二十一年,卒。
乾隆十四年(1749)九月,两江总督黄廷桂、河道总督高斌、漕运总督瑚宝、副总河张师载、安徽巡抚卫哲治、江苏巡抚雅尔哈善、两淮盐政吉庆联名上奏,恳请乾隆巡幸江南。此折上奏后,乾隆朱批:“大学士九卿议奏”。这表明,他已同意南巡,只是走个十月,南巡之事最终确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