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衛星影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衛星影像是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運用衛星搭載各種傳感器,獲取全面、真實、客觀地反映地表特徵的數據,這些數據通過專業的遙感技術處理,就成為了帶有高精度地理坐標信息的影像。

衛星影像具有分辨率高、覆蓋區域廣、更新周期短、光譜特徵豐富等特點,被稱為太空中的「千里眼」「透視眼」。

目前通過衛星獲取地面影像,一般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用攝影機拍攝底片,將裝好底片的攝影機安置在衛星上,將衛星送入設計好的軌道上對地面進行攝影,攝影完成後再將衛星收回,通過一系列的攝影處理後得到底片,可以通過影像掃描進行數字化,從而得到數字的衛星影像;第二種是"數字成像"的,成像原理類似於數碼相機。

象素是構成數字圖像的最小單位,數字圖像的分辨率是用於描述構成圖像的像素密集程度的單位,一般以DPI(每英寸的影像所包含的象素數)來表示,可以看出,分辨率越大,象素則越小。以電腦屏幕為例,800*600個象素與640*480個象素比較,前者象素小,分辨率大,畫面更細緻。遙感影像的地面分辨率是指在影像像上能夠分辨地面最小景物的大小,一般以一個象素代表地面的大小來表示,通常所講的2米分辨率就是指1個象素表示地面大約2米X 2米的面積,對於遙感影像而言,分辨率通常是指地面分辨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