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叶银莲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卵叶银莲花(学名:Anemone begoniifolia H. Lév. & Vaniot)是毛茛科,银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达39厘米。根状茎斜或近垂直,基生叶有长柄;叶片心状卵形或宽卵形,两面疏被长柔毛,叶柄近无毛。花葶常紫红色,苞片无柄,长圆形,萼片白色,倒卵形,外面有疏柔毛;花丝丝形;花柱极短,瘦果菱状倒卵形,2月至4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海拔约1000米、广西西部、贵州、四川东南部。生山谷密林中或阴湿的沟边草地或岩石上。
- 中文学名:卵叶银莲花
- 拉丁学名:Anemone begoniifolia Levl. et Vant.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毛茛目
- 科:毛茛科
- 亚 科:毛茛亚科
- 族:银莲花族
- 属:银莲花属
- 种:卵叶银莲花
- 命名者及年代:H. Lev. & Vaniot, 1902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5-39厘米。根状茎斜或近垂直,粗3-6毫米。
基生叶3-9,有长柄;叶片心状卵形或宽卵形,长(1.5-)2.8-8.8厘米,宽(1.3-)2.2-8.4 (-10)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深心形或心形,不分裂或不明显三或五浅裂,边缘自基部之上有浅牙齿,两面疏被长柔毛; 叶柄长(2-) 3-21厘米,疏被开展的长柔毛或近无毛。
花葶1(-2),常紫红色,有与叶柄相同的毛;苞片3,无柄,长圆形,长0.6-1.4厘米,不分裂或三裂,上部边缘有小齿;伞辐3-7,长1.5-4厘米,密被短柔毛;萼片5,白色,倒卵形,长0.5-1.1(-1.3)厘米,宽2-5.5(-8)毫米,外面有疏柔毛;雄蕊长2-3毫米,花丝丝形;心皮约40,无毛,卵形,花柱极短,稍向外弯。
聚合果直径约4毫米;瘦果菱状倒卵形,长约2毫米,在背面和腹面各有1纵肋。2月至4月开花。
主要价值
药用:根:消肿接骨,止血生肌。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于疮毒。
该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皂苷类, 其苷元多以齐墩果酸和常春藤皂苷元为主,研究得到多种皂营类成分。此外还有黄酮类、香豆素类、有机酸类、内酷类和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研究表明,作为药用该植物对体外癌细胞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具有抗肿瘤作用, 其活性成分主要为皂昔类,在抗炎、抗菌、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组胺、抗氧化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以及其他的一些药理活性。[1]
生长环境
喜温暖,也耐寒,但在气温低于0度停止生长,怕炎热和干燥,每年夏季和冬季处于休眠和强迫休眠阶段。此花要求日光充足,土壤富含腐殖质且稍带粘性。
生长在山谷密林中或阴湿的沟边草地或岩石上。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麻栗坡、文山,海拔约1000米)、广西西部、贵州、四川东南部(南川,650-820米)。模式标本采自贵州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