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原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朝諸侯國之原國
 

分封君主周武王

國   都 :原

建立時間 :前11世紀

建國之君 :周武王的第十六個弟弟

亡國之君原伯貫

滅亡時間 :前635年

史書記載左傳

原國,是中國歷史周朝的一個諸侯國伯爵爵位,國君為姬姓氏,建國者是周武王的第十六個弟弟於原,後來被晉國滅亡。

原國歷史

原國,又名原城,為中國古代第一個王朝夏朝的都城之一,夏代曾遷都於原。

周武王滅商,封文王第十六子為原伯,根據《水經注》的記載國域在今河南省濟源市。[1]。"

楊守敬《水經註疏》曰:"在今縣西北四里,俗呼為原村,遺蹟猶存。"現濟源市西北2公里的廟街有原城故址,原墟。20世紀40年代尚存城垣,其文化內涵以龍山文化為主,也有周代遺存。

史傳夏帝寧都於原,周初的原國可能就建在夏都原城的故墟上。

魯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35年),晉國國君晉文公圍攻原國。

公元前635年,晉文公圍攻原國,原國人因晉文公守信而主動投降。

原國亡國後,晉文公將原國國君原伯貫遷往冀(今山西省河津市)。[2]

典故——守信降原

公元前635年冬季,晉文公包圍了原國,晉文公之所以包圍原國可能是因為平定王子帶作亂有功,周襄王便將原國封地賜給了晉國,當晉國去交割時,遭到了原國的拒絕。

晉文公本是個政治高手,不硬搶,只是包圍原國,按兵不動,並定下規矩,限三日之內拿下原國,僅帶三天糧草。但沒想到原國與晉軍耗了三天,毫無投降之意。無奈,三日期限已到,晉文公為了守諾準備下令撤離。這時,間諜從原國回來報告說:「原國將準備投降,請稍等。」晉文公說:「寡人已下軍令,如今三日期限已過,必須要撤離,信譽乃國家重器,民之所庇,若不講誠信,即使得到了原國,又拿什麼去統治原國臣民?」然後退兵一舍(三十里)。晉文公的這個裝模作樣的舉動果然比利箭大炮還利害,感動得原國人唏哩嘩啦的,原國人開城投降,心服口服的歸順晉國。晉文公便把原國國君原伯貫遷到翼地(在今山西河津市)。[3]

這即是晉文公「守信降原」的故事。

視頻

春秋戰國疆域變化

參考資料

  1. 《水經注》曰:"濟水有二源,東源出原城東北。」
  2.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冬,晉侯圍原,命三日之糧。原不降,命去之。諜出,曰:「原將降矣。」 軍吏曰:「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 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遷原伯貫於冀。」
  3.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記載:「冬,晉侯圍原,命三日之糧。原不降,命去之。諜出,曰:『原將降矣。』軍吏曰:『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遷原伯貫於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