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0.itc.cn/images01/20210202/45f628b2f1f8471d96e7d7ae154c149e.png width="23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48194024_120052222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县域森林生长量测计体系技术应用案例'''福建金森 [[ 森林资源 ]] 丰富多样,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县之一, 当地长期致力于森林培育营造和保有管护,始终倡导绿色理念,坚持通过造林、再造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加强森林可持续管理等措施,增加陆地植被和土壤碳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生态效益。
==一、应用场景==
福建金森森林资源丰富多样,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县之一, 当地长期致力于森林培育营造和保有管护,始终倡导绿色理念,坚持通过造林、再造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加强森林可持续管理等措施,增加陆地植被和 [[ 土壤 ]]<ref>[http://society.sohu.com/a/579833946_121124521 史上最全土壤知识!(绝版)],搜狐,2022-08-25 </ref> 碳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生态效益。区内乔木树种多,但高新技术应用局限,2016年以来,通过创建更加精准、全面、科学的县域生长量测计体系,形成从森林数表(生长、 [[ 经营 ]] 、决策模型)到森林调查监测(材积、蓄积、生长量、面积、生物量、碳汇量等)的现代化精准林业体系。
==二、主要解决的问题==
1、解决对单木、林分尺度的森林资源调查与精准快速 [[ 信息 ]] 采集和处理问题。
2、破解困扰林业部门长期年度生长量不能精确测定的难题。
==三、技术要点==
(1) 主导树种生长模型研建通过一类连清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以经纬度、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地学因子,降雨量、平均气温等气象因子,土壤厚度、类型等土壤因子为 [[ 环境 ]] 变量,以林分密度、遥感指数、NDVI、林分因子为模型变量,以胸径为关键参数,推算树高,建立福建金森森林年度生长量预测模型。利用基于一类连清数据研建的中国 43 个主要乔木胸径生长模型及生长表,实现对小班生长量的预测预估。
(2) 互联网+3S 小班数据库研建以二类调查数据为本底数据库,基于 [[ 互联网]]+遥感覆盖+基础地理信息+土壤+气候气象+微样地信息+固定样地信息+水文地质信息等数据,以福建金森为森林资源管理的基本单元,自动区划为营林区—林班—小班,根据已有森林起源、树(乔、灌)种、年龄、郁闭度或株树密度、坡度、坡向级、土壤厚度 7 类小班要素 41 个因子,建立福建金森森林小班数据库。
(3) 利用小样本抽样观测方法实现森林资源动态更新。 根据福建金森的 [[ 地理环境 ]] 和优势树种相似性,研建福建金森小班的聚类算法,将县域内全部小班依调查因子聚类分析为 300个左右独立异质划小班类,通过对这 300 个小班的精测,反映全部小班的整体情况,发明森林小班精准测树法,即微样地林分观测法。
(4) 研究福建金森区域内微样地连年监测通过对福建金森 72 个微样地连年观测,应用 GIS 对应分析功能,建立互联网+<ref>[https://www.sohu.com/a/232188649_164723 “互联网+”的八大特点 ],搜狐,2018-05-19</ref>GIS+RS+UAV+反演模型+年度造林计划/采伐计划+微样地/3D 角规样点,依照相似性原则实现未实测小班反演分类计算 D、H、M 等因子,预留 20%~30%微样地数据用于评定反演精度评定,平均误差不超过 5%、10%、15%时,分别评定为优、良、合格,超过 15%为不合格,进而 [[ 统计 ]] 出福建金森森林调查“三量(林地面积量、森林蓄积量、林木生长量)”数据,实现低成本、高效、多功能的森林监测。
==四、应用成效==
福建金森全国森林经营,各龄组林分面积3.96万公顷,蓄积量543.51万立方米,其中,近熟林0.61万公顷,蓄积量90.37万立方米,成过熟林2.09万公顷,蓄积量390.43万立方米。现林分平均年生长量30.29万立方米。森林 [[ 经营 ]] 面积为4.55万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地面积3000公顷,现有人工林年均生长量为22.68万立方米,现有单位面积林木生长量为6.29立方米/公顷。2、福建金森森林生长量的测计体系,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对公司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产生较大的效益。
==五、适用范围==
本案例适合全国各区县的年度生长量的测计体系,通过统计计算各县域年度生长量、净初 [[ 生产力 ]] 、年度碳汇量,全方面的实现森林资源精准监测。
==参考文献==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類]]
714,6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