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前韵赠贾耘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又次前韵赠贾耘老 》 | |
---|---|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诗 |
《又次前韵赠贾耘老 》是宋朝诗人苏轼的诗词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
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1]
诗词原文
《又次前韵赠贾耘老 》[2]
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従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
仙坛古洞不可到,空听余澜鸣湃湃。
今朝偶上法华岭,纵观始觉人寰隘。
山头卧碣吊孤冢,下有至人僵不坏。
空余白棘网秋虫,无复青莲出幽怪。(事见本院碑。
)我来徙倚长松下,欲掘茯苓亲洗晒。
闻道山中富奇药,往往灵芝杂葵薤。
诗人空腹待黄精,生事只看长柄械。
(杜子美诗云,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今年大熟期一饱,食叶微虫真癣疥。
(贾云,今岁有小虫食叶,不甚为害。
)白花半落紫穟香,攘臂欲助磨镰铩。
安得山泉变春酒,与子一洗寻常债。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3]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4]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