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双峰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双峰寺,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郡三大名刹”。“双峰晚钟”为揭阳八景之一[1]。位于揭阳市榕城区马山巷,是揭阳佛教的中心,属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为揭阳规模最大之古寺院。

双峰寺,始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旧址在磐溪都双山(今桂岭镇双山村),为法山禅师所创。明初,石山禅师移建于县治马山巷今址,乃粤东地区一大丛林。是时寺宇壮观,佛相庄严,茂林修篁。

双峰寺,每当夕阳西坠,钟鼓钹铎齐鸣,梵呗阵阵,木角笃笃,景色迷人,为礼佛和游览胜地。扩建后规模宏大,遂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汕三大名刹”。

双峰寺,历经两次扩建重修,全国佛协主席赵朴初为寺宇题匾。

中文名称: 双峰寺

地理位置: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马山巷

占地面积: 3200平方米

开放时间: 6:00-18:00(大门于18:00关闭,小门于21:00关闭)。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双峰晚钟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广东揭阳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可

寺院历史

双峰寺,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重置揭阳县,是年法山禅师创建揭阳双峰寺,成邑中丛林。原址在今之揭东县桂岭(古称磐溪都)双山南麓,后山两峰并峙,顶有六丈高天然巨石名曰“石母”,周围景致颇多,昔有“双峰八景”之说。

双峰寺,规模宏大壮观,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郡三大名刹。每逢祝圣良期,邑中官绅檀越多有沐浴来山礼佛者,由官道至距寺三里外之“鼎盖山”驱轿下马步行进寺,以表虔诚。

按民间相传,绍兴十年重建揭阳县城时,地理家认为,“地龙”从莲花山脉的龙颈一直行到双山,共99峰,再往东就是平川,而玉滘村正是“灵气所钟”,所以作为第99峰的石母山,也就成了风水宝地,而建起了双峰寺。它是古揭阳文化的一种综合积淀物。

重修扩建

双峰寺历代屡废屡兴。志书记:清雍正戊申(1728年)六月,双峰寺毁于飓风,楝梁楹桷瓦盖一应俱尽,知县陈树芝主持修复。民国十四年,县长陈卓凡废之,寺屋充作教育费用。邑绅林存厚、林仲良、局伯初等发起筹款赎回葺复。50年代,寺僧推行“农禅并举”之策,以寺辨工厂。“文革”期间,佛像、文物俱毁。

改革开放后,县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宗教政策,决定修建双峰寺,恢复古迹,开辟旅游胜地。1986年10月25日举行奠基礼,破土兴工。经过整整61个月施工,耗资四百万元,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1991年12月10日隆重举行修建落成暨佛像开光典礼,盛况空前。

发展历史

双峰古寺原名双峰寺,为揭阳榕城双峰寺的前身,因坐落于揭东县桂岭镇双山南麓,倚靠双峰并峙的双象峰——双山而得名,由释法山禅师于宋绍兴十年(1140)创建。寺后山峦之巅耸立着一块丈六高的天然巨石,人称“石母”,传说是石母娘娘的化身,故俗称“石母寺”。

石母双峰寺历来香火兴旺,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郡三大名刹”。但在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被毁,元至大元年(1308年)得以规划重建,元末又毁于战乱。为方便官绅及百姓礼佛朝圣,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初,由石山禅师移建于榕城东门马山巷,石母双峰寺仍然法灯相续,香火绵延至民国期间寺院犹存。

按县志记载:清雍正戊申年(公元1728年)6月,石母双峰寺毁于台风,栋梁楹桷瓦盖一时俱尽,是知县陈树芝主持修之;民国十四年,县长陈卓凡又废之,寺产充作教育费用,是邑绅林存厚、林仲良、周伯初等发起筹款赎回修复。20世纪50年代,寺僧推行“农禅并重”之策,以寺办厂。至70年代,佛像、文物俱毁,石母双峰寺面目全非。

及至1992年,揭阳市揭东县广安寺住持释耀瑜提议恢复古刹,获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并被聘为住持,主管重修古刹事宜。释如妙法师负责具体工作,负责管理监督建设工程进度兼管寺庙日常生活事务。历经近20年十方僧众的合力营建,占地46亩,祥光焕彩、美轮美奂、配备周全的石母双峰寺屹立双山之下,再现大丛林风采。为别于榕城的双峰寺,石母双峰寺更名为“双峰古寺”。2011年11月21日(农历辛卯年十月廿六日)举行“双峰古寺开光典礼暨耀瑜方丈晋院升座”仪式。

正是:双峰南北并立,慈音四方宣扬。喜看:华藏妙庄严,石母山前看诸佛拈花一笑;法门真广大,双峰寺里喜众生合掌皈依。

布局结构

双峰寺占地3200平方米,其中建筑物2400平方米重修后寺院呈四合院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前厅、大雄宝殿、泰佛殿,有东西两廊。寺中有历代文人雅士碑刻岁通,寺中有砖刻五块,其中虎寿碑最为珍贵。泰佛殿为楼阁式,正殿中金身泰式佛像一座,相传走近,其耳钩即不断轻摇,被传为异事。

清代郭光任阳江儒学时由肇郡移于双峰寺中,并题跋。寺中有木棉树,双峰竹。相传孟宗哭竹,孝感天地,每节黄皮竹上都留下了几行深绿色泪痕。寺内珍藏有泰国华侨赠送之观音菩萨铜像,人们前来瞻仰,常常见到菩萨的耳环在微微摆动,被称为双峰一奇。

景点评价

昔日这座寺院,环境幽雅,寺内耸竹修篁,庭树垂荫,内中建筑,曲经通幽。每当夕阳西坠,鸟雀归巢,伴之钟鼓声声,木鱼笃笃,梵经陈闻之际,别具一番情趣,故有“双峰晚钟”之称。于是“双峰晚钟”称为揭阳古八景之一。

明末大学士郭之奇有双峰寺怀石山禅师诗为证:“三百年来旧佛宫,依稀犹记石心翁。预为法界传灯钵,故人尘环试色空。四壁人烟天早暮,一湾流水日西东。镜台菩树今何在,锡杖遥遥觑紫峰。”

“双峰寺”也因此享誉海内外,游人如鲫,香火不断。许多文人骚客,达官贵人,更是慕名而来,在这座古寺名刹吟诗咏和,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

规模之大

如今,修葺一新的双峰寺,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殿宇更为壮观宏伟,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三宇并立,观音阁、地藏阁精巧玲珑,东西长廊、耳房及角楼,结构严谨,整个寺院雕梁画栋,古朴大方。汇集古建筑精粹,结合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去芜存精,博采众长,使该寺显得古色古香,美轮美奂,寺内奇花异卉,争妍斗胜,别具一番情趣。

寺中有砖刻五块,其中虎寿碑最为珍贵。虎字碑是清朝江南提督国栋所书。寿字碑为北宋著名理学家陈抟听书,粗看为“寿”字,细看则包含“林富佛寿”四字,为广东省价值较高的石碑。

相关典故

此记为元人程准于泰定元年(公元1324)所记,收录于明《永乐大典》卷五三四四,有序云:“诸寺院记文,不关世教者不录。此篇独能不胶异说,以悲喜衍义,行文有法,感人情思。

与他寺院记远甚,故时录之。”此乃双峰寺之重要史料。文中明确记载县尹彭振于公元1310年请石山禅师“初构殿于瓦砾间”重建双峰寺之史实,我们认为应是在原址重建。与揭阳一些书报所说“明洪武年间,僧人石山将双峰寺迁至榕城马山巷”有明显出入,本记文所据为程准于公元1324年所记,元人记元事,应可信也。

世人以成坏观物,见其成无不喜,见其坏无不悲。成者自成,坏者自坏;于我何有,而作是念?善哉善哉!此天地圣贤之心,愚不肖之所同,儒者之谓善端,佛者之谓无量心也。一切万物,皆有成坏;是悲喜心,无有成坏。由其不坏,坏无不成。故自一念之喜,以图其成,天工可代,七政可齐,六府可修也:自一念之悲,以极其坏,洚水可抑,龙蛇可驱,河流可塞也。鹊巢石窟,珍楼宝屋,广狭不同,华陋殊绝,皆不过人天小果,曾何足以置欣戚于其间!然十室之邑,三家之市,蘧庐一宿,终身眷眷不忘。

他日过之,颓垣断础,未有不徘徊故墟,为之感怆者;他日又过之,疏篱环堵,如旧观重来,又未有不欣然慰满,若己与有力焉。此岂复有穷奢极侈之工,动心悦目之景,可以牵萦怀抱者?终不成坏,坏无不成,彼之心犹吾之心也,吾不知此日是心何从而来哉?天高地下,在物无终坏之理;往过来续,在人有不坏之心。彼积苏累块,以成坏较难易;金地宝林,以兴创为殊胜。虽其徒稍知道者,亦必戚然颦、闵然啸矣!

皇元仁洽万方,垂情慈教,天马饮海,龙象如如。而揭阳双峰独罹劫灰,自丙子至戊申三十三载。归德彭君振来尹兹邑,报恩无地,将经始起废。民父老合辞荐请,君乃捐俸流貤,起释子石山必琼董其役。琼亦罄囊毕力,初构殿于瓦砾间,始庚戌夏,迄辛亥冬。邑人刘君用宾、林君叔翊好善随喜,法筵开,经轮转,山门品列,廊楹鱼贯,僧寮师室,香积宝庋,种种完美。又三年,梅倅蒙君果沿檄适至,暨归裒镪五十万圆满之。且尹有人民社稷,补弊塞责之不暇,能以余力及此,蒙君非居仕是邦而施与无吝容。

若刘与林,乡之善士,视琼虽为善不同,要皆非有所利而为之者。不远数千里,念记于予。公等得无悲其坏而喜其成乎?是心也何从而来哉?无往不复者天之道,感今怀古者人之情,余所谓天地圣贤愚不肖之所同。盖有不求而获,无为而为者。秉彝好德,固非夷法之所能外也。

韩山苍苍,韩木章章;大颠堂堂,庐存人忘!数书珍重,吾意公亦喜其聪明识道理而重其忧世之悲也夫!斯文耿光,千古一日。余方求公书而玩索之,又安得不因君之喜而为之书也!尹字文举,今为惠州路推官。蒙字仲刚,今为潮幕长。谦斋刘君,时主簿程乡。友梅、石山,林与琼自号也。财施工力姓氏列著碑阴。

泰定初元甲子三月朔,承直郎南雄路总管府推官程准记。

寺内楹联

古刹名胜,享誉遐迩。明末大学士郭之奇有双峰寺怀石山禅师诗足可作证。郭诗云:

三百年来旧佛宫,依稀犹记石山翁。

预为法界传灯钵,故入尘缘试声空。

四壁人烟天早暮,一湾流水日西东。

镜台菩树今何在,锡杖遥遥觑紫峰。

双峰寺现占有面积3200平方米,设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观音阁、东阁、西阁、东西长廊及僧舍等,是揭阳的一处游览胜地。

双峰寺有冠首寺联曰:“双修戒定,一念慈悲承般若,峰高林密,声传钟磐趣皈依。”描景状物,语出自然,既道了佛门的信念与宗旨,又写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完美。而上、下联的首字组合,又恰是寺名“双峰”,更是巧妙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双峰寺大雄宝殿里还有一副皇帝联,这在潮汕众多古刹中是绝无仅有的,堪称此寺一绝。此联为揭阳书法家蔡叔庸所书,联云:“引大海之法流,传智灯之长焰;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联句语出自唐太宗李世民撰文的《大唐三藏圣教序》,“三藏”即唐代高僧玄奘的通称,俗称唐僧。全联文辞典雅,对仗工稳,风格独特,主旨鲜明,上下联通过层层铺阵,有因有果,成功地刻划出玄奘教学者、旅行家、唐高僧、翻译家等身份。如此撰语,背景广,容量大,意象丛生,韵味无穷。

建筑雄姿

双峰古寺,设计精巧,集闽、粤、浙佛寺特色,融古今建筑艺术于一体,凸现明代风格。依山而建,沿中轴线次第上升,共成五进。第一进是气势恢宏三山门。第二进是大悲圣殿,供奉千手观音和石母娘娘,东厢爱心楼是弟子班学习生活场所,西厢福慧楼为信众修学培训之地。第三进是内三山门、天王殿、观音阁、藏菩萨,以及东厢的香斋楼和西厢的智慧楼。第四进是大雄宝殿、钟鼓楼、两侧通廊,东厢净禅楼和西厢净慧楼。第五进是双层藏经楼,一层为法堂,二层是万佛殿;东侧是方丈楼,西侧是法楼。在金黄琉璃,巍峨庄严的大雄宝殿西面,是红墙绿瓦,庄严肃穆的三层楼塔——普同塔,也叫海会楼。

双峰古寺整体建筑井然有序,细部刻画美轮美奂。朱甍雕梁,龙斗花拱,钩檐斗角,镂金焕彩。佛像龛座均出自名工巧匠,雄奇博大;匾诗联碑来自优雅方家,腾芳竞秀。

自然景观

双峰古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寺前田畴绵延,后山林木葱茏,寺中奇树名木,姿秀挺拔,鲜花摇曳,幽香阵阵,一派生机勃发之景。寺中种植的花木有南国红豆树、樟树、桂花、含笑、玉兰、红继木、降龙木、罗汉松、塔松、迎客松、菩提树、木棉树、榆树、九里香、竹柏、无忧树、盆架子、秋枫等几十种。

花树奇秀

双峰古寺寺前田畴绵延,后山林木葱茏,寺中奇树名木,姿秀挺拔,鲜花摇曳,幽香阵阵,一派生机勃发之景。种植花木有南国红豆树、樟树、桂花、含笑、玉兰、花旗木、降龙木、罗汉松、塔松、迎客松、菩提树、木棉树、榆树、九里香、竹柏、无忧树、盆架子、木棉、秋枫等几十种。

交通信息

乘坐3路、4路、5路、6路、7路、10路、11路、17路、18路、市区一环内环、市区一环外环等公交车在“进贤门”站下,然后往西沿着思贤路步行至与观音仔街的交叉口,往南沿着观音仔街步行约250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