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带前颌蝴蝶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Prognathodes geminus是一种新发现的前颌蝴蝶鱼,于2019年发布科学描述,成为前颌蝴蝶鱼属第十三个确定成员,仅在帕劳附近海域水深110-150米的陡坡和石灰岩区域有发现。在使用混合气体闭路循环呼吸器进行深潜活动时用手网采集了两个样本,带至海面后通过拍照和基因样本对比确定其为新物种,定名为geminus,在拉丁语中意为“双胞胎”,因为其外观与夏威夷群岛的巴氏前颌蝴蝶鱼Prognathodes basabei和西印度洋的格氏前颌蝴蝶鱼Prognathodes guezei十分相似,但是它们在背鳍软条数量、头部尺寸、体长以及身体高度都不同。因为双胞胎这个名字实在不好叫,所以我暂时把它的中文名叫做双带前颌蝴蝶鱼。
形态特征
体型与其他前颌蝴蝶鱼一样,侧扁,嘴尖伸长,体白色,嘴尖至额头有细黑纹,面部有穿过眼睛的斜向黑纹,体侧有两条褐色至黑色的宽条纹。胸鳍透明;腹鳍硬棘白色,软条褐色至黑色;背鳍与臀鳍与身体一致,白色被条纹穿过;身体后部有褐色边缘;尾柄有褐色环纹,尾鳍透明至白色。颜色与条纹几乎与巴氏前颌蝴蝶鱼一模一样,唯一较明显的可见区别是背鳍第三枚硬棘,双带前颌蝴蝶鱼为褐色,而巴氏前颌蝴蝶鱼为白色,实际上,遗传物质分析表明它们的亲缘并不近,比人和黑猩猩之间的亲缘关系还要远。[1]
介绍
蝴蝶鱼科Chaetodontidae是最广为人知的珊瑚礁鱼类,包含12属120多种,其中蝴蝶鱼属Chaetodon最多,目前已发现并命名的有88个种。蝴蝶鱼科的鱼类外形和颜色相差较大但体色一般都很鲜艳,通常是黄色或白色的底色上带有强对比的深色花纹,同时利用穿过眼睛的条纹和身体后部的假眼点来迷惑捕食者。
体长9到30厘米不等,侧扁。口小吻尖,端位,略可伸缩。牙齿细长尖锐,密集排列成刷子状。全身覆盖小型弱栉鳞或圆鳞,鳞片延伸到背鳍和臀鳍,侧线完整但不明显,呈弧形。背鳍连续或稍有凹口,有硬棘6到16枚,软条15到30枚。臀鳍硬棘一般3枚,多至5枚,软条14-23枚。尾鳍圆形或截平,有15枚分支鳍条。
信息
建议水族箱尺寸:
饲养难度:难
珊瑚兼容性:小心
盐度:1.020-1.026
温度:
性情:温和
食物:肉食
最大体长:14厘米
分布范围:帕劳附近海域
生活水深:110-150米
IUCN评级:未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