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珠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双珠风》,传统戏,该剧1959年由上海越剧院演出,陆锦花主演。1984年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
剧目介绍
越剧《双珠风》由花碧莲、陈少春改编。写洛阳解元文必正,在问心庵邂逅才女霍定金,无意中拾到她的一支珍珠凤,意欲当面归还,却被婢女秋华所阻。于是他改名换姓,卖身到霍府为仆,伺机求爱。一日,必正奉太夫人之命去给定金送莲花,中途又被秋华拦住盘问,秋华见其一片真诚,才华超群,便引他与定金相会,终使他俩面订终身。
《送花楼会》折子戏是《双珠凤》中一折。写文必正卖身霍府,改名霍兴。一日,必正得到了为小姐送花上楼的机会,经定金丫鬟秋华考察,终于让必正把珠凤送还定金。定金以珠凤相赠,两人私订终身。
《大盘洛阳》即《送花楼会》
《堂楼送花》即《送花楼会》
中国戏曲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样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用来娱神的原始歌舞。《尚书尧典》上说:“於!子击石拊石,百鲁率舞。”《吕氏春秋古乐》上也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日《玄鸟》,三日《遂草木》四日《奋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 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1]”;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视频
双珠风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傩戏是什么?傩戏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网,2015-07-18
- ↑ 历史知识 > 参军戏,国学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