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籽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双籽棕 |
双籽棕(学名:Arenga caudata (Lour.) H. E. Moore),为棕榈科桄榔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矮小灌木。 叶一回羽状全裂,长40-50厘米,有时更长,羽片少数,近菱形或不等边四边形。 产海南。印度、越南、老挝亦有分布。双籽棕用于止血清热,通经收敛。主治月经过多,血崩,子宫下垂,肺结核咯血。[1]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双籽棕
拉丁学名: Arenga caudata (Lour.) H. E. Moore
别称: 大幅棕(海南植物志)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科: 棕榈科
属: 桄榔属
种: 双籽棕
分布区域: 海南印度,越南,老挝
形态特征
矮小灌木,高0.5-2米。叶一回羽状全裂,长40-50厘米,有时更长,羽片少数,近菱形或不等边四边形,长10-25厘米,宽2.5-8厘米,基部楔形,不具耳垂,羽片中部以上边缘具不规则的啮蚀状小齿,顶端具尾尖或不明显;叶鞘边缘具网状纤维。花序单生于叶腋间,直立,长17-30厘米甚至更长,不分枝或具稀少分枝;佛焰苞数个,包着花序一梗;花单性,雄花花萼3片,圆形,覆瓦状排列;花瓣3片,长圆状倒卵形,长6-7毫米,具条纹脉;雄蕊15-30枚;雌花球形,花萼3片,卵圆形;花瓣3片,倒卵圆形,长3.5-4毫米,与花萼一样具条纹脉;无退化雄蕊;子房球形,钝三棱。果实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径12毫米,熟时红棕色。种子3颗,钝三棱,胚乳均匀。花果期4-5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1600米的森林中。
分布范围
栽培技术
采种应选15~20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采种。桄榔树4~5月开花, 属圆锥花序腋生, 长1.5~1.8 m, 果穗下垂,果实倒卵形,11~12月果皮由青绿色变棕褐色、黑色即可采收。其果穗果皮、种子尚湿未干有毒,刺激皮肤发痒,果实采收和加工要带胶手套或塑料手套防备,取出种子后可密播于苗圃或沙藏好。 育苗桃榔树播种后出苗不齐,有的到第2年春才出土,所以一般先把种子密播于苗圃地的河沙中。播后3~5个月苗木出土并长出真叶,雨天移到苗床上培育,一般株行距10 cm×25 cm,每667 m↑2约2万株,苗木移栽后立即淋透水,并搭荫棚遮荫,每月除草1~2次,4月和8月各施一次氮肥,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护理得好的第3年可全部出圃上山造林。 造林造林最佳时期是大寒前后。造林地以选在沟谷及石山或土山的中下部灌木林下土层较深厚肥沃不积水、pH值5~7的地方为宜。较平缓地可机耕后挖穴,坡地可沿等高线整地挖坑,坑规格视苗木大小而定,一般坑宽深为50 cm×50 cm, 株行距2 m×3 m或3 m×3 m, 每667 m↑2110株左右。心土、表土分放坑两旁, 每坑放农家肥、塘泥10~20 kg,也可用磷肥3~4 kg拌表土入坑,雨天可集中造林。起苗注意不伤根,起苗后用ABT生根粉3号20×10-6~50×10↑-6药液与黄泥调配成泥浆后,再把苗根放入药泥浆中来回拖几下, 使苗根蘸足药泥, 上山定植。栽植时苗放正并紧靠坑上方边缘,根要舒展自然,不卷曲成团。填培土分两次入坑分层踏实, 使湿泥和根紧贴接, 有水源的淋一次定根水,一般雨天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造林后1~2年内每年夏秋除草、施肥2~3次, 促进幼树生长; 桄榔树病虫害较少, 一般栽后管理得当,7~10年可成材。 砍伐加工树高2~2.5 m,茎粗25~30 cm即可砍伐利用, 砍伐先从根部开刀,把整株桄榔树伐倒,后剥除叶鞘和叶柄, 再削去茎杆外缘木质, 取其肉质茎髓心切片或捣碎,加水磨浆似豆腐浆一样装入布袋压挤出桄榔粉水浆去渣,待淀粉沉淀于水底结块, 排去上层清水,将沉淀的结块晒干即成桄榔粉可上市或食用。
主要价值
止血清热,通经收敛。主治月经过多,血崩,子宫下垂,肺结核咯血。[2]
栽培技术
采种:应选15~20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采种。桄榔树4~5月开花, 属圆锥花序腋生, 长1.5~1.8 m, 果穗下垂,果实倒卵形,11~12月果皮由青绿色变棕褐色、黑色即可采收。其果穗果皮、种子尚湿未干有毒,刺激皮肤发痒,果实采收和加工要带胶手套或塑料手套防备,取出种子后可密播于苗圃或沙藏好。 育苗:桃榔树播种后出苗不齐,有的到第2年春才出土,所以一般先把种子密播于苗圃地的河沙中。播后3~5个月苗木出土并长出真叶,雨天移到苗床上培育,一般株行距10 cm×25 cm,每667 m↑2约2万株,苗木移栽后立即淋透水,并搭荫棚遮荫,每月除草1~2次,4月和8月各施一次氮肥,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护理得好的第3年可全部出圃上山造林。 造林:造林最佳时期是大寒前后。造林地以选在沟谷及石山或土山的中下部灌木林下土层较深厚肥沃不积水、pH值5~7的地方为宜。较平缓地可机耕后挖穴,坡地可沿等高线整地挖坑,坑规格视苗木大小而定,一般坑宽深为50 cm×50 cm, 株行距2 m×3 m或3 m×3 m, 每667 m↑2110株左右。心土、表土分放坑两旁, 每坑放农家肥、塘泥10~20 kg,也可用磷肥3~4 kg拌表土入坑,雨天可集中造林。起苗注意不伤根,起苗后用ABT生根粉3号20×10-6~50×10↑-6药液与黄泥调配成泥浆后,再把苗根放入药泥浆中来回拖几下, 使苗根蘸足药泥, 上山定植。栽植时苗放正并紧靠坑上方边缘,根要舒展自然,不卷曲成团。填培土分两次入坑分层踏实, 使湿泥和根紧贴接, 有水源的淋一次定根水,一般雨天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造林后1~2年内每年夏秋除草、施肥2~3次, 促进幼树生长; 桄榔树病虫害较少, 一般栽后管理得当,7~10年可成材。 砍伐加工:树高2~2.5 m,茎粗25~30 cm即可砍伐利用, 砍伐先从根部开刀,把整株桄榔树伐倒,后剥除叶鞘和叶柄, 再削去茎杆外缘木质, 取其肉质茎髓心切片或捣碎,加水磨浆似豆腐浆一样装入布袋压挤出桄榔粉水浆去渣,待淀粉沉淀于水底结块, 排去上层清水,将沉淀的结块晒干即成桄榔粉可上市或食用。
参考文献
- ↑ 中藥大全 - 雙籽棕_【中藥材大全】
- ↑ 双籽棕”,医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