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发廊情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下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发廊情话》为王安忆所作短篇小说,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发廊情话》以风尘女子虚实掺夹的情话讲述,对世俗人生的一种人情世态作了生动逼真传神的艺术写照,它讲述的是一个象征性的故事,现实性很强,不同的是它和爱情有关,和女性主义也有关,意在指陈女性文学的现状和弊端。 《发廊情话》体现了王安忆对上海市民阶层人物的职业、语言、心态特点以及世风民情的精准把握与表现。这篇小说语言和叙事技巧是极其老到的,其对人物心理的把握完全可以说洞幽烛微,语言与心理描写贴合人物身份,在基本以人物内视角进行的故事讲述和人物对话中,问或又跳出其外以全知全能的视角描写女孩的神色表现,猜测女孩心理,仿佛有一故事的旁观者,虽不言语却在悄悄观察注视着这一幕,把一些隐藏在时间和叙述后的故事谜底,一点点揭去,这可以说是非常巧妙的灰蛇草线的伏笔,为理发师最后对人物身份的揭破悄然蓄势,由此也体现出了王安忆驾驭故事的艺术功力。 《发廊情话》让读者看到了人生百态的一种新变化,旧时代的娼妓热衷于为自己树贞节牌坊,现代的娼妓则热衷于谱写自己最为浪漫的情话传奇。这个自我感觉良好、口才出众、喜欢表现、善于掩饰的淮海路上的女孩,还有她口中富于传奇色彩的智商高人一等的老法师,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说,王安忆的上海市民众生相画廊中又增添了两个新的形象。 《发廊情话》这个精巧的富于隐喻意味的文本,以文学的形式来指陈文坛的是非,以象征来完成对整个小说价值的一种升华,既描写了当下的人情世态、回击了那些辱骂与挑衅,又代表着王安忆对一些所谓女性自传写作的一种嘲讽和真相出示,其批判的锋芒直指当前女性文学创作中出现的“妓女文学”及对其作品的辩称和赞美。

作者简介

王安忆,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当代作家、文学家。 1972年,考入徐州文工团工作。1976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向前进》。1981年初与李章结婚。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96年发表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4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 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1985年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中篇小说《小鲍庄》引起回响,获得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 1986年应邀访美。 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 1996年发表个人的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并且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此书在当当网图书中,成为畅销书,且在当当小说榜中排名第45位。 2000年《长恨歌》获选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作品。 2001年获第一届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华文作家。 2004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 2011年获提名布克国际文学奖。 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2016年12月

内容预览

这一间窄小的发廊,开在临时搭建的披厦里,借人家的外墙,占了拐角的人行道,再过去就是一条嘈杂小街的路口。老板是对面美发厅里辞职出来的理发师傅,三十来岁的年纪,苏北人。也许,他未必是真正的苏北人,只是入了这行,自然就操一口苏北话了。这好像是这一行业的标志,代表了正宗传继。与口音相配的,还有白皙的皮肤,颜色很黑、发质很硬的头发,鬓角喜欢略长一些,修平了尖,带着乡下人的时髦,多少有点流气,但是让脸面的质朴给纠正了。脸相多是端正的,眉黑黑,眼睛亮亮,双睑为多,鼻梁,比较直,脸就有架子。在男人中间,这类长相算是有点“艳”,其实还是乡气。他们在男人里面,也算得上饶舌,说话的内容很是女人气,加上抑扬缠绵夸张的扬州口音,就更像是个嘴碎的女人了。这与他们剽悍的体格形成很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