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成大魚的沙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3年2月4日 (六) 22:56 由 心平气和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变成大鱼的沙门 '''<br><img src="https://p1.itc.cn/images01/…”)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變成大魚的沙門
圖片來自搜狐網

變成大魚的沙門,這時候,大魚聽見這種聲音,覺得十分熟悉,於是合上大嘴用心聽。海水停住不再流了,而船離大魚的嘴也只差一點了。穿上誦經之聲依然響着,大魚聽見後,眼中流出了淚水,由於淚水太多,所以又使得船不住的左右搖晃起來,但已經沒有什麼危險了

原文

很久以前,在印度中部的一個小國里,住着一個沙門。由於他家世代經商,而且經營有方一次,到了他這一代時,家裡積累的財富之多,除了國王外無人可比。有一天,這個沙門覺得自己富甲一方,財富多的簡直都不知道如何去花費了。突然間,他想到自己可以用這筆財富去建造一座佛塔、一座寺院。不久後,他的計劃就開始實施了。   

佛塔和寺院很快就開始興建起來,沙門花費了許多錢買來最珍貴的檀香木做成柱子,又購置了赤金、白銀、琉璃、琥珀、珊瑚、瑪瑙、珍珠等七種寶物,用來裝飾塔尖。總之,為了建造佛塔和寺院,沙門不惜巨資,所用的材料都是最好的。   

佛塔和寺院還沒有完全建好的時候,從很遠的地方慕名而來了五百個沙門。他們歌托着一個缽,衣衫襤褸地到了還正在建造中的佛塔,寺院旁邊。這個沙門因為佛塔及寺院還未建好,因此未來的及給任何布施。但是這個國家的五百名賢達人士,看見這些從遠方而來的沙門衣衫不整,  

面容憔悴,於是大發慈悲之心,給他們每人布施了新的袈裟以及衣服和被子。這些仙大人士對寺主沙門說:「遠來的眾位沙門因為佛塔和寺院都未完全修好,所以他們只好先離開,我們布施後送他們走了。」   

寺主沙門本來想在佛塔和寺院修好後,就馬上接待他們。可是現在這五百沙門卻接受他人布施後一走了之。他非常生氣,心中暗想道:「我修塔、修寺的功德,堆積起來如同須彌山那樣高的不可算計,但是其他人卻不肯幫助我,反而瞧不上我。」   

於是他就搬來柴草,放火燒掉他花了巨資以快要修成的佛塔和寺院。大火一直燒了三天三夜才熄滅,這一把火其實也燒掉了他大部分財富。不久,這個遭全國民眾咒罵的沙門的病臥床不起,幾天以後便死去了。   

沙門死後,他的靈魂墜入地獄經過了九十劫,後來六道輪迴時,又在畜生道里經歷了九十劫。之後,沙門投生在海里化作了一條大魚。大魚身長四十萬里,一對眼睛如同太陽那麼大、那麼亮;嘴裡長着兩萬里長的大牙,大牙純白如同積着白雪的大山一樣;舌頭寬有四萬里,並且紅的向正在噴發的火山一樣;嘴也有五萬里寬。當它在海中遊動時,掀起的大浪差不多和天一樣高。   

一天,他正在海里休息,突然,海面划過來一隻大船,船上坐着五百個到海里尋求珍寶的人。其實,這五百個人的前身,正是當初布施袈裟、衣服和被子給五百沙門的五百賢達人士。這船上的五百人由於和沙門的前緣未了,因此,船駛來正好遇到大魚張嘴喝水,於是,載有五百人的船隨着海水直往大魚嘴邊飄去。滿船人都非常恐懼,以為自己一定要命喪魚腹了,危急之時,船上的人都不由自主口稱「南無(na mo)阿(e)彌陀佛」。   

這時候,大魚聽見這種聲音,覺得十分熟悉,於是合上大嘴用心聽。海水停住不再流了,而船離大魚的嘴也只差一點了。穿上誦經之聲依然響着,大魚聽見後,眼中流出了淚水,由於淚水太多,所以又使得船不住的左右搖晃起來,但已經沒有什麼危險了。   

過一會兒,吹來一陣強勁的東風,那五百人急忙掛起風帆,漸漸遠去了。沙門化成的大魚十分後悔,它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聽見誦經聲了。他開始後悔前生不該焚燒佛塔和寺院。從此它不在進食,七天之後,悔恨交加的大魚就餓死了。   

它的屍體被海水送到了海岸上。大魚的靈魂投生到一個有德之家,剛一生下來就能說話,並且知道自己前身是什麼。剛過八歲,由於聰慧異常,所以修成了羅漢。   

以後,羅漢還到過大魚停屍的地方看見了他的前身,不過現在只剩下堆積如山的白骨,羅漢看了七天也還沒有看完。這些白骨就是因為他前身犯下了焚燒佛塔及寺院的罪過,而得到在惡道中經歷八十劫的結果。自此以後,羅漢更加虔心向佛了。[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處,有些雖然信仰他教亦能獲得,但畢竟佛教要高超、殊勝多了。

佛教詳盡地剖析宇宙人生的問題,目的在使人對人生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一般人對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觀樂觀兩種。

而佛教的人生觀,嚴格說來,是既不屬於悲觀,也不屬於樂觀的,我們可以勉強稱它做:『中觀』。

什麼叫『中觀』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而正確地認識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認為眾生是一體的,休戚與共的,小我生活於大我之中。因此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對命運操縱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當,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勞,努力奮鬥,為了明日,必須獻出今天,沒有辛勤的耕耘,哪會有豐碩的收穫呢?

佛教的戒律,對人的行為並不是死的束縛,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極方面可以止惡防罪,在積極方面能夠鼓勵救人濟世。舉『不殺生』為例,它的真正精神與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殺,而是要去勸人戒殺,一個立志學菩薩道的人,自己殺生固是破戒,就是見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盜』、『說謊』,更要勸人不要偷盜、說謊,苦口婆心的,不厭其煩的勸人改邪歸正。

嚴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違犯五戒在社會上就不能立足,同時為國法所不容,最後只有身系囹圄,飽嘗鐵窗滋味。而佛教更認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違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將墮入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了。(這三類眾生的報應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稱為惡道。)我們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夠了,人能不殺生,社會上就沒有殺人命案;能不偷盜,就沒有小偷、強盜;能不邪淫,就不會有男偷女娼,破壞家庭倫理的事;能不妄語也就不會有欺、詐、騙等事;能不飲酒,則身心愉快,頭腦清晰,不會因一時糊塗而闖禍。(酒有害身體,早經醫學一再證明。)如此,這個社會不是寧靜、安樂的社會嗎?因此我說佛教有淨化社會人心的功用。

佛從不生氣,或處罰弟子,在佛教經典中,絕對找不到佛發怒而用洪水、瘟疫來處罰人類的。

佛對弟子一直和顏悅色,諄諄教誨,他真的是『有教無類』——不論老、少、貧、富、貴、賤,同時包括宇宙間每一類眾生在內。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時機,對不同資質的眾生說最好的道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