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通与创新:宇文融与盛唐时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唐朝宰相 |
变通与创新:宇文融与盛唐时代提起中国古代那个朝代比较富有,唐朝一定占据一席之地,强汉盛唐也是一直流传下来的说法。[1]
而唐朝的经济如此发达,必定离不开一些财政高手,在唐玄宗时期,就有这样一位能人,他因为能赚钱,一步步晋升成了宰相。
但就在他走上人生巅峰时,却因为一件事直接被打落云端,只做了99天宰相就被一贬再贬,最终在流放途中含恨而终。
他就是宇文融,起于微末,一步步进入大唐权力核心,却不知收敛,最终为自己招来了祸患。
宇文融是京兆府万年县人,他走上仕途后,第一个担任的官职是一个小主簿,差不多是入仕的最低点了。
但他却兢兢业业,在其位谋其事儿,将自己手下的工作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任劳任怨,并不觉得自己官职太低,就敷衍做事。
那时候,有很多凭借关系步入仕途的官员,经常秉持“做一个和尚敲一天钟”的态度,遇到什么事情能不管就不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但宇文融不同,无论大小事,无论平头百姓还是富豪乡绅,只要是他分内的事情,都会事无巨细的做好。
时间长了,他的才干逐渐被发掘,开元初年,在京兆尹源乾曜的推荐下,他成为了正八品的监察御史,一下子平步青云,从一个地方官成为了京官。
成为京官后,宇文融很快就迎来了第一个任务。
当时是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初期,虽然国力强盛,但在繁华之下,国家也衍生出了很多隐患。
其中土地兼并问题,是急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土地兼并越严重,地主阶级力量就会越强,对国家的长久稳定有很大的影响。
而在唐玄宗执政初期,在各种制度的制定下,大财主手中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土地。
而且很多时候,财主得来土地的手段并不光明,他们也会巧取豪夺,迫使一些农民不得不变卖土地和房产。
而这些被迫害的农民,最终都沦为了佃农。
佃农的出现,对百姓的幸福无疑是更大的伤害。但佃农问题早已存在,从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依附地主的佃农。
到了魏晋南北朝,佃农的地位更加低下,他们的身份被一并列入地主家籍,也就是没了自由。
想要获得自由,必须经过放免和自赎手续,可佃农被剥削一辈子,根本没有足够的钱赎身。
到了唐朝,佃农的身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统治者准许其户籍独立,这让一部分佃农和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但到了唐玄宗时期,佃农现象又开始泛滥,甚至对国家经济造成了影响。
百姓都赚不到钱,人口不断流失,国家收不到税,这样下去,朝廷的基本开销都无法维持,这让唐玄宗很是苦恼。
而造成这种原因最主要的就是逃户数量过多,社会中存在很多逃避户籍管理的流民。这些流民没有户籍,导致朝廷的赋税、徭役、兵役都失去了征收对象。
即便强行征收,也是无处可收的局面,既然都已经成了流民,那意味着一无所有,唯一有的只是一张嘴,最多加一个讨饭的碗。
根据《旧唐书》中记载,在一些地区,流民逃户的比例甚至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国家财政不亮红灯才怪。
而就在唐玄宗发愁的时候,宇文融站了出来,他提出“检括逃户,增加税赋”的建议。
意思就是,通过检查户口,将一些隐瞒不报,活着逃亡人口搜出来,将其遣送还乡,然后在进行赋税的增收。
办法很简单,在宇文融之前也不是没有人提出来,可唐玄宗让其制定集体计划时,却没有人能说出个一二。
并不是没有能人,实在是搜括逃户和土地,事情牵涉太广,关系重大,而且逃户都是历史长期遗留下来的,处理稍有不当,非常容易引起社会波动。
而在唐玄宗在位初期,大臣们追求的都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很多人不敢触及这个敏感话题。
宇文融提出检括逃户正中玄宗下怀,他立即命其指定检括之法,本意是试一下宇文融的才华。
不曾想仅仅12天,宇文融就拟定了一个完整的括户方针,以及具体办法,他设立劝农判官20余人,分往天下十道,检括田畴,招携户口。
为了使逃户主动归籍,宇文融还采取了轻税的优惠政策,不但允许逃户选择落户地点,还允许其五六年减少赋税,其他的杂税甚至可以不交。
在宇文融的办法下,括户推行很快,当时是“老幼欣跃,惟令是从”。
唐玄宗也很高兴,给宇文融升了官,成为御史中丞,之后宇文融又负责漕运,广开稻田,给朝廷大大增加税收。
国库充盈,唐玄宗高兴,于是让宇文融当了户部侍郎,没多久又拜黄门侍郎,一路当上了宰相。
根据《资质通鉴》记载,宇文融成为宰相后,依旧主持大唐财政,这期间,国库丰盈,收入日渐增多,唐玄宗很多年都没有为钱发过愁。
但就在宇文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他却迷失了自己,开始结纳朋党,整日在丞相府中欢饮达旦。
而且在朝廷上,他也不把许多人放在眼里,经常驳斥别人的意见,因此树立了很多敌人。
不过凭借他的理财才能,唐玄宗对这些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能给朝廷赚钱的人,不伤害国本的情况下,是允许有一些特权的。
但宇文融除了狂傲外,还猜忌心很重,他怕信安王威胁他宰相的位置,于是让御史构陷信安王。
事情被信安王知道了,提前将事情告诉了唐玄宗,玄宗很生气,觉得宇文融结党营私,于是将他罢为汝州刺史,宇文融仅在宰相位置上待了99天。
成了汝州刺史后,宇文融依旧不得安宁,以前的对头将他做的恶事一件件找出来,让他一贬再贬,最终被流放崖州,在途中身患重病死去。
可叹宇文融这个理财高手,精明一世,最终还是败给了私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