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口头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口头禅

成语: 口头禅

拼音: kǒu tóu chán

成语出处

宋·王懋《野客丛书》附录:“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成语释义

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成语示例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有闻必录’或‘并无能力’的话,都不是向上的负责的记者所该采用的口头禅。”

语法

作宾语;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成语结构

偏正式[1]

口头禅的故事

有个禅宗大师叫船子诚,又名船子和尚,那个船子和尚开悟后,与其他两个师兄弟下山去,有人到湖南去教化,有人到江西去教化,最后就问船子诚准备到那里去?

船子说:“师兄啊!我看你们这一生有好福报,将来可以做一方的大师,我这个苦命的人,此生做个平凡的人,多做一点好事再说吧!不过拜托你们两位,将来有第一等的人材,给我送一个来,接接我的这一支。师父把学问传给我,我不交代下去,上对不起历代先圣先贤,也对不起师父啊!”(原句:“公等应各据一方,建立药山宗旨。予率性疏野,唯好山水,乐情自遣,无所能也。他后知我所止之处,若遇灵利座主,指一人来,或堪雕琢,将授生平所得,以报先师之恩。”)    所以他就跑到江苏华亭,一个小地方,做个渡船人,一只小船整天渡人过河来去,给他钱,他收两个,不给钱也没有关系。    后来有个大法师夹山和尚,佛法好,学问好,讲经说法,听众极多,名气大得很。船子诚的师兄道吾和尚听到了,心想那个师弟船子,还天天在摇渡。道吾也是禅宗的大师,穿了件破破烂烂的和尚衣服,言不压众,貌不惊人,就去听夹山讲经。到夹山道场找个后面的角落坐下。

有人起来问:“如何是法身?”夹山和尚回答:”法身无相。”

又问:“如何是法眼?”他说:“法眼无瑕。”答的多好。法身无相嘛!根据金刚经,三十二相皆是非相。法眼是没有一点瑕疵的啊!心如明镜台,无所不照,无所不知。照佛学的理论,这个回答的确没有问题。    可是坐在那个角落的道吾,嘻!就给他那么一笑!这个笑是冷笑。夹山受不了啦,赶快下堂,经也不讲了,下来把和尚的大礼服袈裟一披,就去找这个破破烂烂的道吾和尚顶礼。他说老前辈啊!我刚才答话,那里错了?道吾说:错倒没有错,可惜没得师承。换句话说,你理论是对,你功夫上没有到,你不要瞎说。夹山就问当今天下,那一位是明师啊?道吾说,明师是有,但是你今天名气那么大,恐怕作不到,除非把招牌丢掉,名利不要,我再指给你一条明路。像道吾这种和尚,给师兄弟找徒弟,多有本事。    夹山果然丢弃既得的盛名地位,捆一个小包袱就去了,夹山在声名显赫时居然能为道而舍弃一切,证明他后来的大彻大悟是有道理的。道吾说:“我说的这个人啊!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上无片瓦,下无立锥,就是住在船上嘛!他说你到华亭三十里外,那个河边去找一个和尚。

夹山就找到这个船子诚。船子诚一看这个夹山啊!将来一定是个大师,知道是师兄搞来的,夹山上船以后,也没有说出道吾,也没有自我介绍,他们两个人彼此考察。

船子和尚就问夹山:“大德高栖何寺?”当时他们两个人的学问都很好,说话满口的字句文雅,夹山说:“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喝!那都是开悟了的话。就是我们普通讲:你贵寺在那里?夹山答话:“寺即不住,住即不似。”这似乎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嘛!还有所住就不是了!所以禅宗叫机锋,一句话,不等你考虑一下讲出来,等你考虑了一下再答,就已经不是了,那就住即不似了。

船子和尚问:“不似,似个甚么?”

夹山禅师道:“不是目前法。”

船子和尚问:“甚处学得来?”

夹山禅师道:“非耳目之所到。”

船子和尚道:“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 接着,船子和尚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

这两个人学问都好,佛学都呱呱叫,平常大概都在佛教刊物上登文章的。夹山刚要回答,船子和尚就拿起那个船桨,一下子就把夹山打下水去了。人掉下水去,不会游泳,咕噜噜……狼狈不堪,刚冒上来,船子诚就说:你说你说!夹山正准备张嘴,船子又把他按下去了,来往一共按下三次。人掉到河里去了,咕噜噜水吞下去,刚刚冒上来一点,又把他按下去,你快说,一定又讲道理,寺即不住,住即不似,赶快又把他按下去,不等他讲。    最后,把他满肚子学问道理给水泡光了,再一次冒上来,夹山说我懂了,再不要把我按下去了。这一下开悟了,船子说:我告诉你,佛法就是这样,你可以走了。

当然夹山在船上帮师父划船划了多久,就不知道,后来师父叫他走,他告辞师父走了,一边走,一边回头看这个师父。我们一定觉得他未免有情,恋恋不舍,但是这个师父一看到,说:”和尚,你以为我还没有教完你啊!”把船弄翻自己就沈下去了,这样坚定夹山的信心。不过他吩咐过夹山,从此不许住在闹市里当法师,要好好到深山里头,没得吃的都可以,香炉古庙冷湫湫的,好好去修行,修成功了再出来。

后来不知过多少年,夹山再出来做大师,有前辈又出来请问他,如何是法身?答以法身无相。如何是法眼?答以法眼无瑕。还是这两句话。同样是这两句话,悟后是证到了这个境界,开悟前只是理论上的话。理论上虽对,但是,你嘴吧上会说,这就是口头禅,满口高深理论,身心没有证进去,更有甚者像有的官员满口伦理道德和高尚信仰,然自己都不相信。到了后来,就不是口头禅了,因为经历过痛苦的修证,虽然同样淡淡的回答,分量就不一样了。

原故事可参考《指月录》卷之十五 澧州夹山善会禅师(船子诚嗣)。[2]

参考文献

  1. 敲竹杠,360国学
  2. 讲一个“口头禅”的故事 ,新浪网lionelwoo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