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斯塔夫·基尔霍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古斯塔夫·基尔霍夫原图链接来自 易呗网 的图片

古斯塔夫·基尔霍夫德语Gustav Robert Kirchhoff,1824年3月12日-1887年10月17日),德国物理学家。在电路、光谱学的基本原理(两个领域中各有根据其名字命名的基尔霍夫定律)有重要贡献,1862年创造了“黑体”一词。1847年发表的两个电路定律发展了欧姆定律,对电路理论有重大作用。1859年制成分光仪,并与化学家罗伯特·威廉·本生一同创立光谱化学分析法,从而发现了铯和铷两种元素。同年还提出热辐射中的基尔霍夫辐射定律[1],这是辐射理论的重要基础。

生平

基尔霍夫生于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的一个律师家庭。是弗里德里希·基尔霍夫和乔安娜·亨里埃特·维特克的儿子。他就读于于柯尼斯堡大学,曾参加卡尔·雅可比、弗兰茨·恩斯特·诺伊曼和弗里德里希·尤利乌斯·里什洛主持的数学物理研讨会。1845年,还是学生的基尔霍夫提出了基尔霍夫电路定律,至今仍广泛用于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上。他在研讨会上介绍了这项成果,后来成为他博士论文的主要部分。1847年他从柯尼斯堡大学毕业。同年,他搬到了柏林并任柏林大学无薪讲师,在那里他一直待到1850年,他接到一个在弗罗茨瓦夫大学教书的工作,在那里担任副教授(extraordinary professor)。后来,于1857年,他娶了数学教授里什洛的女儿克拉拉·里什洛(Clara Richelot)。他们共生有五名儿女。克拉拉于1869年过世。3年后,他又与路易丝·布勒梅尔(Luise Brömmel)结婚。

1854年他到海德堡大学就任教授。1857年,他计算出电子信号在无阻抗旅电线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1859年他提出了他的热辐射定律,两年后予以了证明。1854年,基尔霍夫应召来到了海德堡大学,物理学研究的同时,他和罗伯特·本生一起进行光谱学研究。1861年他们一起发现了铯和铷这两种元素[2]。次年因这一贡献基尔霍夫获得了拉姆福德奖章。同年在海德堡大学,他与莱奥·柯尼希斯贝格尔组织了和当年恩斯特·弗朗茨·诺伊曼相同模式的数学物理讨论会,阿瑟·舒斯特和索菲娅·柯瓦列夫斯卡娅都曾参加过这个研讨会。

1875年他接受了柏林大学的理论物理学系主任的位置。他使用麦克斯韦方程组为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861年基尔霍夫当选为柏林科学院通讯院士,次年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870年成为巴黎科学院通讯院士,1874年又当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1877年在亥姆霍兹的基础上基尔霍夫利用施瓦兹定理计算了边缘效应并测定了圆板式电容器的电容。同年,与本生一同因为对光谱的分析和发现而同时获得第一届戴维奖章。1884年,成为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成员。基尔霍夫于1887年去世,被安葬在柏林舍讷贝格区的墓地。

视频

古斯塔夫·基尔霍夫 相关视频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参考文献

  1. 基尔霍夫热辐射定律的缺陷,搜狐博客,2013-12-28
  2. 铷和铯的简介,矿道网,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