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古斯塔夫·赫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德语Gustav Ludwig Hertz,{{bd|1887年|7月22日|1975年|10月30日),德国物理学家,与詹姆斯·弗兰克共同获得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2]。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Gustav Ludwig Hertz)出生于汉堡。他的父亲是律师古斯塔夫·西奥多·赫兹(Gustav Theodor Hertz),母亲是奥古斯特·阿宁(Auguste Arning)。他的叔叔是著名的电磁波专家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Hertz)。[3]

生平

在约翰内姆体育馆完成学业后。

1906年,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物理学。一年后,他转到了慕尼黑的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

1908-11年,在柏林洪堡大学继续他的学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论文题目是“关于碳酸的超红吸收光谱随压力和分压的变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军队服役。

1915年,赫兹因战争受到重创。由于恢复缓慢,他于1917年从军队退伍,然后回到柏林大学成为Privatdozent(无薪教师)。

1920年,在飞利浦白炽灯工厂的埃因霍温(Eindhoven)担任研究物理学家的职位,并在那里呆了五年多。赫兹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气体的分离(通过扩散获得某种气体的纯净形式)

1925年,赫兹(Hertz)担任哈雷大学物理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所长。

1928年,他成为柏林夏洛滕堡理工大学物理研究所所长

1932年,发明了一种称为“扩散级联”的技术,通过气体扩散来分离氦和氖的同位素。这项工作在核能竞赛和铀同位素的使用中将变得有用。

1933年,由于新的族裔法律和犹太人的体面,国家社会主义者在德国上台时,赫兹于1934年辞职。

赫兹成为柏林西门子公司的首席物理学家,他继续进行同位素分离研究。他留在西门子,直到前往苏联。


1945年,在苏联苏维埃任职,成为G研究所所长,该研究所从事核研究,生产放射性同位素。

1949年,赫兹(Hertz)与其他六位德国科学家合作完成了一个名为Sverdlosk-44的项目,该项目涉及铀浓缩用于核武器。

1950年,赫兹(Hertz)移居莫斯科。

1951年,和古斯塔夫·赫兹(Gustav Hertz)和詹姆斯·弗兰克(James Franck)被授予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1955年,获得苏联列宁奖。

晚年

1955年,赫兹(Gustav Hertz)回到德国,在莱比锡大学(University of Leipzig)担任教授,教授实验物理学。

1961年,自莱比锡大学退休。

1975年,逝世于德国。[4]

家庭

妻子

1919年,与艾伦·迪尔曼(Ellen Dihlmann)结婚。艾伦·迪尔曼于1941年去世。

1943年,再婚与夏洛特·乔拉斯(Charlotte Jollasse)结婚。

两个儿子

约翰内斯·海因里希·赫兹(Johannes Heinrich Hertz)

卡尔·赫尔穆特(Carl Helmut),他们都成为了物理学家。

著作

1957年,出版了一本有关核物理学原理和方法的书。

1958年至1962年出版了三本核科学著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