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古村落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 古村落

特色: 具有独特民俗民风

相关村落: 婺源古村落

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1]

目录

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

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皖南古村落与其他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而是保留和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皖南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的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是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

皖南古村落--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是随着明清时期徽商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能够在有限地建筑空间内最大程度地体现其构思的精巧以及工艺的高超,实为别具匠心的建筑形式。后来徽商逐渐衰败没落,而这种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却依附在古民居村落里保留下来,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

婺源古村落

江西婺源地处赣东北,与皖南、浙西毗邻,已被国内外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农村"。它的美,除了山川之迷人―――峰峦、幽谷、溪涧、林木、奇峰、异石、古树、驿道、亭台、廊桥、溶洞和鸟类奇多之外,就是古村落古民居建筑堪称九州大地之一绝。

婺源古村落的建筑,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全县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栋、古民宅36幢和古桥187座。

村庄一般都选择在前有流水、后靠青山的地方。村前的小河、水口山、水口林和村后的后龙山上的林木,历来得到村民悉心的保护,谁要是砍了山上的一竹一木,就要受到公众的谴责和乡规民约的处罚。自1992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后,河流、林木、古民宅、古树、古桥、古祠堂、古府第、古楼台、古碑和珍禽飞鸟保护得更好了,成了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县"。

婺源明清时代的徽式建筑几乎遍布全县各乡村。走进古村落,可以看到爬满青藤的粉墙,长着青苔的黛瓦,飞檐斗角的精巧雕刻,剥落的雕梁画栋和门楣。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群,依山而建,面河而立,户连户,屋连屋,鳞次栉比,灰瓦叠叠,白墙片片,黑白相间,布局紧凑而典雅。门前听水响,窗外闻鸟啼。许多古村落被影视导演看中,成了影视拍摄的镜头。

婺源民居中的"三雕"(石雕、木雕、砖雕)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典范。不仅用材考究,做工精美,而且风格独特,造型典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号称"江南第一祠"的汪口喻氏宗祠,占地665平方米,其梁、柱、窗上的浅雕、深雕、浮雕、透雕、圆雕形成的各种图案达100多组,刀功细腻,工艺精湛,被我国古建筑学家誉为"艺术殿堂"。值得一提的是,婺源县城乡今天人们建造的公寓、酒楼和民舍,也按县政府要求,均为清一色的明清式建筑,与古代的建筑相辉映。

灵坑古村落

灵坑古村落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东北部,灵坑村因溪得名,当地人称溪为坑,发源于苍山的灵坑贯穿整个峡谷,灵泉汇而秀溪坑,故名"灵坑"。古大路沿坑岸而砌,溯溪而上,当地人把此山谷俗称为"坑路",此坑路是浙东唐诗之路其中一段宁海县通往天台山的古道。大旅行家徐霞客三游天台山,第一次从宁海县到天台山华顶旅游时他就经过灵坑村。附陆树栋先生霞客古道线路考:宁海县-筋竹庵-筋竹岭-泳溪街-梁坑-三王岭村-枪旗岭-坎头湖村-丰家村-兰湾村-外岙村-杨家岙村-烧基弯-八辽村-桐油树-毛竹蓬-天封寺。

灵坑从村间流过,从上游往下兰湾村,丰家村,坎头胡村相邻而立,张家山村位于半山腰上,村后鸡冠尖山顶是另一支霞客古道,也是李白观赏海日之处。2002年行政村合并后四个自然村统称为灵坑村,灵坑村是典型的江南山区古村落,是农耕文明智慧的结晶。因古建筑群保存的相对完整,又因文化传承等方面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历史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2016年11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天台县泳溪乡旅游风景区灵坑古村有竹海梯田、明清老屋、古石拱桥、古宗祠、古狮子岩庙、山岗殿等名胜古迹。有古红豆杉、古银杏、古大枫树等名木。灵坑古村高山深谷,村里大多为明清建筑,石木砖瓦结构,随坡而建。古民居的整体格局以灵坑丰家村保存的最为完好,农舍临灵坑溪,呈阶梯式布局。

灵坑石屋,古民居的整体性以丰家村保存的最为完好,村内有九个道地,起石头屋因山就势,就地取材,墙弄、踏道、石窗凝于岁月,建筑与自然相契。石屋、梯田、竹海、松林、近水、远山等山水景胜相呈。

德星桥,此石拱桥建于清光绪六年(1885),跨于灵坑之上,桥体花岗岩石块取自溪坑,桥面有鹅软石铺陈,呈朴不雕,融与自然。东通泳溪、宁海,西通华封石梁,至今仍在发挥通道作用!

爱心天梯,在兰湾古村有一条村脚通往村居最高处坝头的直岭,村人叫坝头岭,长80米、宽1.3米,共185级,坡度50度左右的平整台阶,远远看去如同一条天梯。以早是乱石砌磊,遇落雨落雪打滑难走,在2008年柴永宁先生带领村民一起修好。

呆桥,呆桥是兰湾古村一座石拱桥的名字,跨于灵坑之上,此桥是张家山村跟兰湾村在一九八一年共同建造,此名有深层含义,张家山姓周,兰湾姓柴,是取周之"口",柴之"木",寓意两村同心协力之成果。呆桥边有一石亭,名兰亭,亭有当地文人柴永宁先生撰联:凉亭依桥添光彩;石桥恋亭增姿色。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