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古辣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古辣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地处宾阳县东南部,东接王灵镇、露圩镇,南连露圩镇、甘棠镇,西邻中华镇,北靠大桥镇、王灵镇。行政区域面积为113.92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古辣镇常住人口为33966人。

1951年,属永淳县第4区。1952年8月,古辣乡并入宾阳县第4区和第12区。1958年1月,设古辣乡。1962年9月,古辣公社改古辣区。1968年9月,古辣区复改为古辣公社。1984年8月,古辣公社撤改为古辣乡。1993年,古辣乡改古辣镇。截至2021年10月,古辣镇辖2个社区、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古辣圩城东新区。

2018年,宾州镇有工业企业15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个。[1]

概况

古辣镇位于宾阳县东南部。面积113.92平方千米(2017年)。辖义陈、古辣2个社区,联泉、马界、新胜、刘村、平龙、龙额、稔竹、六窑、新兴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古辣圩,距县城24千米。湘桂铁路过境并设站。

沿革

1962年设古辣区,1976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1997年,面积112.3平方千米,人口4.7万人,辖义陈、马界、联泉、新胜、古辣、刘村、平龙、龙额、稔竹、六窑、新兴11个行政村。2003年末,全镇有11839户,总人口49602人,其中农业人口48395人,共88个自然村、536个村民小组。

基本信息

据《宾阳县志》(1987年修订本)记载古辣镇始建于明朝年间,由于境内土地平坦肥沃,水利条件较好,因而农业历来比较发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现有人口48500人,辖区总面积110平方公里,境内绝大部分为平原,兼有部分山地,辖区交通便捷,有湘桂、黎湛铁路经过,设有稔竹火车站,有桂海高速公路与省道宾横公路交叉而过,并修建有古辣互通出入口。走高速公路至首府南宁仅76公里,至大西南出海港 口防城、北海也只有300公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开通的程控电话全镇已安装了2000部,移动、联通发射塔信号覆盖全镇,现开通的移动电话3000多部,通讯网络比较发达。

地理交通

古辣镇位于宾阳县东南部,辖11个村委,现有人口3.82万人(2017年),总面积113.92平方千米(2017年),境内平原开阔山林苍翠,生态环境优良,一年温暖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辖区交通便捷,有湘桂、黎钦铁路、桂海高速公路、省道宾横公路穿境而过,并分别设有稔竹火车站和高速公路出入口。走高速公路至首府南宁仅79公里,至工业重镇柳州138公里,至南宁到广州高速公路六景转盘15公里。[2]

社会经济

特色农产

古辣镇历来就是宾阳县东南农产品集散中心,在明清期间为永淳与宾上郡之接壤处,集市繁华,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可追溯到此年代。宾阳三大古建筑群之---蔡氏古宅就建成于此年间。建筑群古雅幽深,至今仍保持气势恢宏的神韵,为游人所向往。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古辣镇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地位日益凸现。桂中南平地,宾阳有名的"不丈垌"即位于境内,每年所产水稻18000多吨,粮食产量位列我县16个乡镇前列。由于该田垌土层厚且土质优,因而其所产的八桂香、99香等优质米闻名区内外。该镇已有近二十年的种桑养蚕历史,现有桑园20000多亩,年产鲜茧294万公斤,占全县总产量之30%, 亦为全县各乡镇之冠。

此外,古辣镇发展起来的桂红3号无籽西瓜、黑美人西瓜与大肉四季苦瓜远销广州、上海等地。工厂企业方面,标明产地并注册的"常发"、"顺发"等四个品牌的大米厂以本地优质香谷为加工原料,其产品已经在我区及广东、海南等地市场占据优势成并为抢手产品;七家烤茧厂也因本地茧丝厚,个大雪白而使产品供不应求。此外,引进外资建成的台湾建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500亩,为我镇发展农业产业化路子开了先河。手工业方面有供不应求的"农力"牌轻便小型吊机,出口创汇的草(绳)编织品等。

农业基地

宾阳县古辣镇按照"创办一个基地,树起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带富一方农民"的工作思路,积极创建农村党员乡土人才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带动,较好地促进全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辣镇过去桑蚕、优质谷等虽然都有多年的种植历史,但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产品质量低,难销售。古辣镇从培植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出发,积极引导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和农民,立足于本村的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古济桑蚕、不丈垌优质谷、平地村牛养殖等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的带动辐射下,桑蚕、优质谷、养牛等产业都能快速发展。如桑蚕生产,年产鲜茧484.4万公斤,产值6781.6万元,桑蚕生产在全镇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是宾阳县桑蚕生产的第一大镇,所打造的特色农业品牌"古辣茧"正以茧质好、茧层率高和解舒率高而闻名县内外。

为了发挥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在资金、信息、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优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农民解放思想,用实实在在的利益引导农民壮胆子、迈步子,让农民在实践中接受示范项目,解决"想干不敢干,想干不会干"的问题,该镇本着"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的原则,把创办农村党员乡土人才示范基地作为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在项目、资金、信息、政策等方面积极扶持引导陈安尤、张佩珍等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创办基地,全镇因此掀起了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创办基地的热潮。

如:院镇联姻创办基地。该镇采取及时与科研院校联系,聘请专家学者或专业技术人员当顾问等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千方百计地去落实新项目,确保项目既处于实用技术的前沿,农民又可以接受。该镇与自治区农科院等科研院校联姻,聘请李文信、黄吉森等专家,共同创办了火龙果、早蜜桃等2个基地。在创办示范基地的同时,镇党委还通过打造平台、搭建桥梁、创办家园的形式,努力发挥好示范基地的作用。将示范基地打造成提高技能的平台。镇党委经常组织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和农民到示范基地"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开展科技培训。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听专家或优秀农村党员乡土人才现场讲课、现场示范指导等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和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使一批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和农民在培训中掌握实用技术,在生产实践中成行家里手和技术骨干。培训人员达1500多人次。

古辣镇党委通过组织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和农民到示范基地学习,使他们掌握了技术,获得了信息,了解了新项目。回去后他们凭借着在基地学到的技术,吃苦耐劳,面向市场,找准选好致富路子和项目,大胆调整农业结构,带头创办各类基地,成为"一人致富,带动一方"的科技致富明白人、农业调整带头人和农村市场经纪人。获得技术、信息而发家致富的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和农民,全镇共有叶其杰、覃启良等33名。

为了解决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和农民专业知识技能差、信息不流通等问题,该镇党委每月都组织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和农民到示范基地进行经验交流。通过交流,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生产经营能力。

土地出售

在旅游与房地产项目方面,古辣还是一块处女地。坐落在省道旁,湖基高于地面,湖水碧绿无污染,呈标准的长方形,面积340亩的人工湖--"水丽湖",交通便捷,下车即到,是开发旅游的现成宝地;桂海高速公路与省道宾横公路交叉互通口旁,是平坦而瘦脊的旱地,而且地理位置较高,可开发面积八千多亩,地价低廉,是作为我镇重点推出的招商项目。[3]

喜获丰收

普遍提早对桑园进行春季护理,加上降雨丰沛,桑树萌芽生长快,已可满足养蚕之需。

一批春茧。

据蚕农说,宾阳县古辣镇第一批春蚕的饲养进展比较顺利,没有蚕病等异常情况的反映,桑叶长势也较好,可以保障前三批蚕的饲养有足够桑叶。

旅游景点

蔡氏书香古宅位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蔡村,距南宁市约80公里。

蔡氏书香古宅由蔡氏书院、蔡氏书香古宅群、小金洋楼、洋房等组成,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有500多年的历史,清代举人蔡凌霄于咸丰九年劫后重修。从明朝中叶开始,蔡氏家族便成立蔡氏书院,供奉孔子,以儒家思想教育后代;蔡氏子弟秉承家训,发奋读书,家族代有人才辈出而领尽风骚,成为广西闻名的书香世家。

古宅群占地75亩约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大小房间189间,共有一系列完整的防御系统和排给水系统。主体建筑分为正厅、二厅、三厅。正厅最高,二厅,三厅渐次之,体现正殿至高无上的地位;各厅之间左右均有首廊连接,中间有天井,形成"四水归堂"的建筑格局,体现"四方聚财"的民间建筑理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