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红山飞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古道》是中国当代作家红山飞雪的散文。
作品欣赏
古道
这是一条长满荒草野花的土路。左手,是一条宛转的阴河。右手,是一座山,由此向东绵延而去。目光所及处,有一堆堆碎石残砖,散落在山脊或山坡上面,时隐时现,蛰伏着。据说那是赵长城,或者燕长城的遗址。当地人在面朝古道的山坡上,用遗址里的碎石摆放出“燕长城遗址”几个大字,以示这里曾经拥有的辉煌。
山的余坡缓缓过来,在土路边上收住脚步,让出一条崎岖的路来。
荒草没膝,野花遍地,将一条路遮掩住了,成了一条荒草的围篱,迤逦而去。里面是大山,外面的河流,依山傍水,环环绕绕了几千年。不知山里山外还有山花野草里面,隐藏着多少前朝往事。塞外的地形地貌就是这样。一座山脉一路绵延而来,相伴一条同样逶迤而来的河流。山与河之间,总会衍生出一条同样蜿蜒崎岖的路来,串联起一路的山山水水,串联起山沟水边的村落,就串联起了古往今来,也串联起了人间的悲悲喜喜,生生死死。
当地人说,这是一条早已经废弃了的古道。从遥远的北方草原而来,穿过山山水水村落营地,也穿越了燕赵长城曾经的隘口、废堡,消失在更加荒凉的崇山峻岭中。
是的,这条路废弃得太久了。连天的荒草从眼前蔓延到更远处,消失在一片野山荒野里。野花摇曳,在荒草间瞭望着胡天辽地,阴山、阴河。山风顺着山坡刮过来,强劲有力,撕扯着人的衣襟与长发。树木枝摇叶动,不时有鸟儿啾啾飞出来。远处,阴河水拍岸的声音,也隐隐传过来,让人顿发苍凉之感慨。
美女画家小叶一边拢着纷飞的长发,一边拨开路上的荒草,让路面泥土裸露出来,想更加仔细地观察脚下古道本来的模样。可是,她似乎有些失望了。路面除了坚实的泥土,堆积的沙石,就是丛生的杂草。她发现了隐在杂草下面的野花,一些在荒草里顽强生长的小花们。
苦麻子举着纤细的茎,将星星点点的小黄花,举过头顶,闪闪烁烁;牵着长长茎蔓爬行的拉拉蔓子花,在荒草里穿来穿去,将白的紫的小喇叭挂在蒿草上面,面对阴河,也面对苍山;车前子从坚硬的泥土钻出来,匍匐在地,似乎证明这里曾经是一条行车的路,一条被车辙碾压过的路。这些野花,让荒凉的山野多少有了一些温情,让人多少感觉到一些温暖。
学历史的老孔笃信我们脚下就是一条从草原通往中原的古道。他说这里曾经是燕赵古长城经过之地,这里曾经是鲜卑、匈奴、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出没之地。他指着山上那累累的乱石断瓦为我们讲述曾经的燕赵长城的修建与坍塌;讲述着匈奴、契丹等草原民族在这里进进出出,兴兴衰衰;讲述着成吉思汗率领着蒙古铁骑从这里进击中原,完成元代的统一大业;讲述了后来努尔哈赤踏着他们先人的足迹,也是从这里出发,将中原的花花世界据为己有,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满清王朝。他神采飞扬,像是风中那些摇曳的山花。
山花会记得身边这条古道吗?会记得这古道曾经的辉煌与落寞吗?会记得古道上行进过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那些队伍吗?应该会记得。那些车辙蹄印已经深深压进了泥土里面,那些被腐蚀得斑斑锈迹的雕弓剑戟已经埋进了沙石底下。古道的一草一木,一粒沙,一捧土,都含有燕赵的基因,含有匈奴、契丹的养分。从这土壤里面生长的花草,怎能会不记得这古道曾经发生的一切呢。山上的岩石会记得,狼烟四起的时候,那些往来突杀的马队,那些乱飞如雨的箭弩,那弯刀,那鸣镝,那嘶鸣的战马,是如何从古道汹汹过去,马踏中原;然后,又从古道潮水一般退却,消失在阴山深处。
阴河的涛声起起落落,像是匈奴人的鼙鼓鸣镝从远古而来。
我们在山风里行走,在荒草间寻找。这条路是不是曾经那条承载着兴亡,承载着生死,承载着别离与惆怅的古道,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离古道不远处的那条高速路,似乎更加重要一些。那里,来往着他们车辆,行走着他们的希望,是他们生活的通道。古道,说到底,只不过是一个符号,一道风景。一个可以用来一边缅怀,一边发思古之幽情的意象。
那条现代化高速路,许多年以后,或许也会成为后人眼里的“古道”。不知道是否会有人如我们一样,一边观赏风景,一边吊古伤情呢?
作者简介
红山飞雪,孙国华,内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小品文选刊》《四川文学》《意林》《语文报》《电影报》等报刊。
参考资料
- ↑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