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鄯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古鄯镇,隶属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县城南部,东与马营镇、总堡乡接壤,南与满坪镇相连,西靠南大山,北与西沟乡、巴州镇相邻,行政区域面积132平方千米。
古鄯镇,汉代为金城郡辖地、龙支县治,东汉为陇右郡都尉治所;隋唐时期,龙支隶属陇右道部州;元时属甘肃行省,为西宁州辖地;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此设驿站,为西宁卫7个驿站之一;清又设巴暖三川营于此,驻兵镇守;古鄯曾为古丝绸之路(南道)和“唐藩古道”的必经之地;截至2018年末,古鄯镇有户籍人口23610人;截至2019年10月,古鄯镇下辖1个社区和24个行政村。
2018年,古鄯镇有工业企业有3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个。[1]
中文名: 古鄯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地理位置: 地处县城南部
面 积: 132 km²(截至2018年)
下辖地区: 1个社区和24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 0972
邮政区码: 810800
气候条件: 大陆性高原气候
车牌代码: 青B
人 口: 23610人(截至2018年末)
目录
建置沿革
古鄯镇,汉代为金城郡辖地、龙支县治,东汉为陇右郡都尉治所。
隋唐时期,龙支隶属陇右道部州。
元时属甘肃行省,为西宁州辖地。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此设驿站,为西宁卫7个驿站之一。
清又设巴暖三川营于此,驻兵镇守。
古鄯曾为古丝绸之路(南道)和“唐藩古道”的必经之地。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古鄯镇下辖24个行政村:古鄯村、三姓庄村、范家河村、桦林准村、郭家山村、桦林滩村、山庄村、七里村、小岭村、夏家河村、尖岭村、菜子湾村、三岔村、联合村、来家山村、刘家湾村、邓家山村、牙合村、岘子村、李家山村、马营庄村、后山村、徐家庄村、柴沟村。
截至2019年10月,古鄯镇下辖1个社区和24个行政村:古鄯镇社区、古鄯村、三姓庄村、范家河村、桦林滩村、郭家山村、山庄村、尖岭村、三岔村、联合村、菜子湾村、夏家河村、小岭村、七里村、徐家庄村、岘子村、马营庄村、牙合村、刘家湾村、来家山村、邓家山村、桦林嘴村、后山村、李家山村、柴沟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古鄯镇地处县城南部,东与马营镇、总堡乡接壤,南与满坪镇相连,西靠南大山,北与西沟乡、巴州镇相邻,距县城4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3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古鄯镇境内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势属半浅山半脑山地区,海拔2120—2480米。
气候
古鄯镇境内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年平均降雨量410毫米,年平均气温2.4摄氏度。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古鄯镇辖区总人口23487人,有汉、回、土、藏等民族。
截至2018年末,古鄯镇有户籍人口23610人。
经济
2011年,古鄯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玉米、马铃薯、豌豆、蚕豆、油菜籽、胡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黄芪、当归、板蓝根、党参、柴胡、百合等,近年,大力推广旱地全垄双膜玉米种植技术,打造了2个万亩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区,2个千亩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片;耕地面积5.1万亩,农业总产值2807.5万元,比上年增长8.5%。
2011年末,古鄯镇有商业铺面门店286家,年销售额2800万元,已逐步成为工商贸综合性集贸市场和集农副产品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经济中心。
2018年,古鄯镇工业企业有3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古鄯镇有近209名中小学生享受到“两免补”政策,发放住校生生活补助30万元,贫困生学习用品补助16200元。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古鄯镇有农家书屋24个,文化大院2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古鄯镇有村卫生室24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0886人,参合率90%;2010年下拨合作医疗门诊药费及其他补助119.2万元。
社会保障
2011年,古鄯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53户,人数63人,发放资金38.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880户,人数2497人,发放资金345.67万元,扶助残疾人121人,优抚对象68人,发放保障金45.23万元;对71名低保户发放生活保障金13.93万元;对121名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金5.04万元。
交通
古鄯镇有川官公路纵贯全境,有古郡堡子桥、夏家河桥和山庄桥3座。
风景名胜
古鄯镇境内至今尚存有六七百年历史的城垣,以亭台楼阁著称的“古部八景”城隍庙、关帝庙、玉皇阁、石佛寺、娘娘庙等珍贵的古建筑和文物古迹部分保存,境内的七里寺峡闻名省内外,其喷涌于峡口岩石下的七里寺药泉,以奇特的疗效功能而闻名于甘、川、藏、宁等省区;境内富有神话色彩的娘娘天池、宏伟壮观的古部水库,湖光山色相互映照,景色格外宜人,不失为一处理想的旅游、休闲、避暑、疗养胜地。
视频
【1】2012年春节,青海民和古鄯镇联合村社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