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可穿戴设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可穿戴设备
圖片來自澳华财经在线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1]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2]

发展历程

2012年因谷歌眼镜的亮相,被称作“智能可穿戴设备元年”。在智能手机的创新空间逐步收窄和市场增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智能可穿戴设备作为智能终端产业下一个热点已被市场广泛认同。

2013年,各路企业纷纷进军智能可穿戴设备研发,争取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分一杯羹。

2022年12月2日,人工智能赋能的可穿戴设备入选“智瞻2023”论坛发布的十项焦点科技名单。

产品形态

可穿戴设备多以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形式存在,主流的产品形态包括以手腕为支撑的watch类(包括手表和腕带等产品),以脚为支撑的shoes类(包括鞋、袜子或者将来的其他腿上佩戴产品),以头部为支撑的Glass类(包括眼镜、头盔、头带等),以及智能服装、书包、拐杖、配饰等各类非主流产品形态。

主要产品

watch类 :Apple Watch、三星Galaxy Gear、PS-500智能手表、PS-100智能手环

shoes类: 耐克智能运动鞋

Glass类: 谷歌眼镜

其他

存在问题

1、价格昂贵。Google Glass售价高达1500美元;Nike+ FuelBand SE售价为149美元;阿迪达斯即将推出的安卓系统智能手表售价399美元。

2、电池续航时间短。普通的智能手表电池使用时间在24小时左右,如果开启更多功能耗电量会增加,这样使用者不得不每天充两次电才能正常使用。

3、不能独立使用或功能不全。很多智能手表的功能需要搭载手机才能够使用,消费者不禁要问:那还用它做什么?

引发问题

隐私问题

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增强,可穿戴设备强化了这种依赖性,当到处印刻着健康指数、行为习惯、生活偏好和工作履历痕迹的时候,个人隐私泄露的危险大大增加。可以获得的个人数据量越多,其中的隐私信息量就越大。只要拥有了足够多的数据,我们甚至可能发现有关于一个人的一切。我们知道,互联网将每时每刻都释放出海量数据,无论是围绕企业销售,还是个人的消费习惯,身份特征等等,都变成了以各种形式存储的数据。大量数据背后隐藏着大量的经济与政治利益,尤其是通过数据整合、分析与挖掘,其所表现出的数据整合与控制力量已经远超以往。

辐射问题

可穿戴设备辐射对人的健康真的不会受到影响吗?就这一问题,记者特地请教了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教授胡波。胡波介绍说,智能手环是通过传感器把脉搏压力、温度等身体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电磁波发射给手机等数据终端。因为发射距离短,所以信号强度比手机接收和发射的一般信号要弱,辐射相对也就更弱。

解决关键

元器件

元器件的质量、性能、大小、材料等决定着产品的功能与用户体验。与用户最直接相关的,首当其冲的是电池,如果续航能力不强,经常需要充电,很容易引起用户反感。在解决耗电问题上,一种方式是平衡性能与功耗之间的关系,有所取舍;另一种就是探索新的供电方式,移动研究院的黄院长提出,既然是可穿戴设备,可以考虑将人体散出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供电,这也是一个可以研究的方向。

用户体验

视觉感受问题容易解决了,毕竟大部分用户不会过于刁钻。困难的是功能问题。交互方面,随身佩戴产品如手环、手表,没有屏幕的话,体验会很差,不能直接与产品交互,给人感觉这就是个数据收集器,用户想看到相关分析数据、结果必须依赖于手机和电脑,体验不佳。在交互方式上,如果屏幕小,利用触摸方式感知很差,可以可虑通过声音、眼睛动作等方式使得交互更加人性化。功能数量方面,大而全的设置要么功耗较大,要么大多功能闲置;小而专是一个方向,以更集中的方式解决用户的一两个痛点。

数据和服务结合

所有不提供软件服务和数据服务的可穿戴设备都是耍流氓。可穿戴设备本身价值并不大,关键在于其获得的数据与提供的服务,越垂直越深度往往价值越大。需要注意的是,用户要的不只是数据,大部分用户对一些数据本身是没有概念的,经过分析得出的结果和解决方案才是最重要的。所有数据监测不准的可穿戴设都是耍流氓。不准确的数据会降低用户的信任感,如果是健康类数据,如测试心率血压,不准确的话,容易出事情。如果数据不准确,基于数据的分析及解决方案都是空谈。如果监测慢性疾病的设备,能够通过CDC健康认证等,则会大大增加用户的使用信心。

触感技术

触控是人与智能设备自然的连接方法,也是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变革。分析师预测,到2019年,在可穿戴设备的总交付量中,智能手表占比将超过70%,智能手表又离不开触控技术。例如,华为的智能手表选择的是SynapticsClearPad电容式触摸控制器,是因为该控制器成熟可靠、功耗很低,而且具备高度灵敏的人机交互性能,用湿的手指触控,效果依然良好。设计师还要求实现经典的圆形表盘,而Synaptics是惟一能够提供完全圆形触控界面的提供商。ClearPad电容式触感技术是业界值得信赖的解决方案,已用在超过10亿部面向消费者的设备中。

压力触控

压力触控技术最早进入公众视野是源于Apple Watch的发布,通过Force Touch设备可以感知轻压以及重压的力度,并调出不同的对应功能,丰富了用户使用手机触控交互的层次及使用体验。3D Touch在原有Force Touch轻按、轻点的基础上,新增了重按这一维度的功能。iPhone 6s的屏幕有轻点、轻按及重按这三层维度,比Apple Watch上的压力触摸屏技术更加敏感。压力触控技术ClearForce可以通过用手指或触控笔施加不同的力度,调整滚动速度和缩放比例、实现连续可变的游戏控制以及不同的文本或照片编辑方式,因此可使设备制造商实现智能手机差异化。

电池创新

要让可穿戴设备变得像智能手机、平板一样流行,电池必须更小,续航时间必须更长,而且它还必须更轻薄更有弹性。三星SDI在首尔2015年InterBattery展会上展出了新成果。三星展示了两款新电池。3毫米厚的超薄电池Stripe是一款可弯曲电池,三星称它的能源密度比市场上的其它电池更高,主要是因为它采用了最小的电池封闭宽度。超薄和可弯曲这两大特色,使得Stripe很有机会进入到更多可穿戴设备,如项链和衣服。还有一款电池是Band,它可以装在智能手表表带上,使得电池电量比原来的设备增加50%。在测试时三星弯曲电池50000次,看看它是不是耐用,三星不只关心它的形态,还重视其功能。2017年Band电池将进入市场,它可能改变市场格局。

LG化学也推出一款新的可弯曲智能手表电池,这款电池从2012年就开始研发。电池可以装入半径15毫米的设备中,它的尺寸只有目前市场上电池的一半。有了这些电池,未来智能手表的设计将更加自由。

产品评论

苹果CEO蒂姆·库克:

可穿戴设备很多,却没有重量级产品。不过,没有一个设备能说服一个不戴眼镜或者腕带的孩子去使用这个产品。这个领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想要成熟还需要进行探索。我想,会有大量企业踏足这个领域。

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开发商Synaptics公司总裁兼首席官Rick Bergmanzai :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基于环境的情境识别技术、基于极致体验的全方面感知技术,将在全球呈现强劲需求趋势,生物识别技术正在代替传统密码。支持灵活的触控、显示,是可穿戴设备取得成功的关键。因为增加触控功能,可为人们与可穿戴设备互动提供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

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我们更关注手机里面的服务,怎么样用硬件设备发挥独特的体验。另外是关注可穿戴设备,包括以后的手表、手镯、眼镜,未必是直接去做,但是我们会关注里面的体验怎么跟我们的服务结合。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

可穿戴设备未来5年可能会冒出不少新东西,但依然会在试错阶段,而微软10年前已经试过了。

谷歌实验部门(Google X)主管Astro Teller: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可穿戴设备仍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

我试用了市面上各种各样的智能手表,实话实说看不出它们有什么用。一方面是屏幕特别小,很难操作,另一方面,智能手表就是一个蓝牙外设,什么都不能干,拥有大屏幕的手机比任何智能手表干得都要好。

映趣科技CEO王小彬:

在可穿戴方面,既然做不到更好,就做一些不一样的。健康、商务、社交、运动也是可以考虑的发展领域。

知名博客ItTalks魏武挥:

可穿戴设备,在我看来,不是一种品类。它更像是一种传统事物的升级:手表升级为智能手表,戒指升级为智能戒指,运动鞋升级为智能运动鞋。总会有人不戴手表,有人不戴戒指,有人不穿运动鞋,但同样,依然有人戴手表戒指穿运动鞋。

《连线》杂志:

与手机、平板不同,可穿戴设备是大家平时经常佩戴着的东西。因此,它必须具备有吸引力的外观,还需要可以激发穿戴者的情感共鸣。而可穿戴设备要想真正实现销量“起飞”,还需正确商业模式的指引。

果壳电子顾晓斌:

有大的巨头进来,才能推动行业大发展,就象当年智能手机一样。”“苹果没有落下来,这个市场不会火起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