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中港」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08080" align= center| '''<big>台中港</big>''' |- |<center>缩略图|居中</c…”)
 
 
行 25: 行 25:
 
 大  小:973公顷
 
 大  小:973公顷
  
 陆地面积 :2820 公顷
+
 陆地面积 :2903 公顷
  
 
 总面积:3,793公顷
 
 总面积:3,793公顷
行 46: 行 46:
 
  
 
  
 
|}
 
|}
'''台中港'''旧称梧栖港,位于中国台湾省台中市清水区。 港口背向大肚山,滨临台湾海峡,大甲溪及大肚溪分别自其南北出海,地形上突出于台湾海峡西海岸,于1982年完成港湾建设,为十大建 设的重要工程之一,与高雄港、花莲港、基隆港同为本省四大国际港。正宗号船提供乘客游览海上风光,换个角度眺望各国商船及大肚溪出海口,台中火力发电厂的景观,另有新鲜感觉。<ref>[外链网址 网页标题],外链网站</ref>
+
'''台中港'''旧称[[ 梧栖港]] ,位于中国台湾省台中市[[ 清水区]] 。 港口背向[[ 大肚山]] ,滨临[[ 台湾海峡]] [[ 大甲溪]] [[ 大肚溪]] 分别自其南北出海,地形上突出于台湾海峡西海岸,于1982年完成港湾建设,为十大建 设的重要工程之一,与[[ 高雄港]] [[ 花莲港]] [[ 基隆港]] 同为本省四大国际港。正宗号船提供乘客游览海上风光,换个角度眺望各国商船及大肚溪出海口,[[ 台中火力发电厂]] 的景观,另有新鲜感觉。
  
 
==基本概况==
 
==基本概况==
 台中港位于台湾岛西海岸中部台湾省台中市梧栖镇,是台湾新辟的国际港。为减轻基隆、高雄两港的营运压力,台湾于1973年开始兴建台中港,1976年加入营运。港口位处北纬24度17分,东经120度29分,港区土地面积1495万公顷,港区泊地水域487万平方米,港口航道水深12.5-13米,可容5万吨船舶出入,港区内各主航道水深13米。到90年代初,该港有仓库8座,可容纳16.1万吨货物;营运码头29座,长6530米,可停船泊29艘;拥有起重机21台,堆高机95台,驳船3艘,拖船8艘。重大建设工程包括港区及联外道路新建工程、港口第二期扩建工程、9至11号码头整建工程等。台中港不如高雄、基隆两港繁忙,但面积大,且可开辟新生地,兴建新码头,很有发展潜力。同时,台中港不仅距台湾南北交通枢纽的中山高速公路很近,且距对岸的厦门港只有110海里,普通船航程只需5小时,是两岸通航的最佳港口之一。<ref>[外链网址 网页标题],外链网站</ref>
+
 台中港位于台湾岛西海岸中部台湾省台中市梧栖镇,是台湾新辟的国际港。为减轻基隆、高雄两港的营运压力,台湾于1973年开始兴建台中港,1976年加入营运。港口位处北纬24度17分,东经120度29分,港区土地面积1495万公顷,港区泊地水域487万平方米,港口航道水深12.5-13米,可容5万吨船舶出入,港区内各主航道水深13米。到90年代初,该港有仓库8座,可容纳16.1万吨货物;营运码头29座,长6530米,可停船泊29艘;拥有起重机21台,堆高机95台,驳船3艘,拖船8艘。重大建设工程包括港区及联外道路新建工程、港口第二期扩建工程、9至11号码头整建工程等。台中港不如高雄、基隆两港繁忙,但面积大,且可开辟新生地,兴建新码头,很有发展潜力。同时,台中港不仅距台湾南北交通枢纽的中山高速公路很近,且距对岸的厦门港只有110海里,普通船航程只需5小时,是两岸通航的最佳港口之一。
  
 
==运输能力==
 
==运输能力==
 台中港(TAICHUNG)以大宗谷类、肥料等散货运输为主。2002年,台中港进港船舶5546艘,总吨位7688万吨;出港船舶5535艘,总吨位为7669万吨;全计进、出港船舶11081艘,总吨位15357万吨;货物吞吐量4361万吨,货物装卸量8151万吨,集装箱装卸58万个标准箱。<ref>[外链网址 网页标题],外链网站</ref>
+
 台中港(TAICHUNG)以大宗谷类、肥料等散货运输为主。2002年,台中港进港船舶5546艘,总吨位7688万吨;出港船舶5535艘,总吨位为7669万吨;全计进、出港船舶11081艘,总吨位15357万吨;货物吞吐量4361万吨,货物装卸量8151万吨,集装箱装卸58万个标准箱。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台中市出海门户。位于台湾岛西岸中部(北纬24°19′40″,东经120°29′27″),大甲溪口与溪(大肚溪)口之间,西临台湾海峡,东接大甲平原,属台中县梧栖、清水2镇。旧有梧栖小港,无良好天然港湾,海岸前缘水浅。自大甲溪口迤南,因年中有长时期(10月~翌年3月尤盛)北及东北风形成的海流,向南漂沙量大,本不利于建港。但因北部基隆和南部高雄两港吞吐能量将近饱和,此处位置却较适中(北距基隆港约108海里,南距高雄港约120海里),故决定建筑新人工大港,以供发展西中部地区经济和调节南北两大港海运。新港计划水深为低潮下14米,可供6万吨级船自由进出,8万吨级船乘潮进出。
+
 台中市出海门户。位于台湾岛西岸中部(北纬24°19′40″,东经120°29′27″),大甲溪口与溪(大肚溪)口之间,西临台湾海峡,东接[[ 大甲平原]] ,属台中县梧栖、清水2镇。旧有梧栖小港,无良好天然港湾,海岸前缘水浅。自大甲溪口迤南,因年中有长时期(10月~翌年3月尤盛)北及东北风形成的海流,向南漂沙量大,本不利于建港。但因北部基隆和南部高雄两港吞吐能量将近饱和,此处位置却较适中(北距基隆港约108海里,南距高雄港约120海里),故决定建筑新人工大港,以供发展西中部地区经济和调节南北两大港海运。新港计划水深为低潮下14米,可供6万吨级船自由进出,8万吨级船乘潮进出。
 
 港口宽350米,航道长1500米,宽300米,深水码头27座,防波堤14万余米,填筑港区用地(新生地)1079公顷,工业区265公顷,防风林185公顷。自1971年起分3期施工。第3期于1979年底开工。全部工程完成后,营运量可达1100万船运吨,居全省第3位,次于高雄和基隆。台中港的新城市计划以新港区为中心,开发面积预定为4700多公顷,未来城市人口容量约为50万人。
 
 港口宽350米,航道长1500米,宽300米,深水码头27座,防波堤14万余米,填筑港区用地(新生地)1079公顷,工业区265公顷,防风林185公顷。自1971年起分3期施工。第3期于1979年底开工。全部工程完成后,营运量可达1100万船运吨,居全省第3位,次于高雄和基隆。台中港的新城市计划以新港区为中心,开发面积预定为4700多公顷,未来城市人口容量约为50万人。
 台中港东隔大度(大肚)山台地与台中市区相邻,距市中心约30公里。港东至大度山台地山麓线间为大甲滨海平原,东西宽约5公里。纵贯铁路“海线”及省第1号公路并行通过平原南下。港区另有公路分别自清水、沙鹿两镇通台中市。自港东清水站过彰化市东北的追分站及成功站,转“山线”东北至台中市,亦不过近40公里。故台中港与台中市间,公路、铁路交通均便。台中港距台湾海峡西岸厦门(127海里)、福州(117海里)两港最近,对大陆海运联系亦具重要意义。<ref>[外链网址 网页标题],外链网站</ref>
+
 台中港东隔大度(大肚)山台地与台中市区相邻,距市中心约30公里。港东至大度山台地山麓线间为大甲滨海平原,东西宽约5公里。纵贯铁路“海线”及省第1号公路并行通过平原南下。港区另有公路分别自清水、沙鹿两镇通台中市。自港东清水站过彰化市东北的追分站及成功站,转“山线”东北至台中市,亦不过近40公里。故台中港与台中市间,公路、铁路交通均便。台中港距台湾海峡西岸厦门(127海里)、福州(117海里)两港最近,对大陆海运联系亦具重要意义。
  
 
==建港历程==
 
==建港历程==
 台中港位于台中县梧栖镇,港口经纬度为北纬廿四度十七分四十点三秒,东经一百二十度廿九分廿七点三秒。梧栖古称“竹筏穴”居民多以捕渔为生,故又为“网罟寮”,复因位居鰲峰山西麓亦称“鰲西”,公元1891年(光绪十七年)地方士绅集议更名,乃取“凤非梧不栖,非醴泉不饮,非竹实不食”之寓意而更名“梧栖”,公元1895年(光绪廿一年)甲午战败台湾割让给日本,民国廿七年(1938)日本拟订筑港计画,并订名为“新高港”,民国三十三年日本战争失利,全部工程陷于停顿。
+
 台中港位于台中县梧栖镇,港口经纬度为北纬廿四度十七分四十点三秒,东经一百二十度廿九分廿七点三秒。梧栖古称“竹筏穴”居民多以捕渔为生,故又为“网罟寮”,复因位居[[ 鰲峰山]] 西麓亦称“鰲西”,公元1891年(光绪十七年)地方士绅集议更名,乃取“凤非梧不栖,非醴泉不饮,非竹实不食”之寓意而更名“梧栖”,公元1895年(光绪廿一年)甲午战败台湾割让给日本,民国廿七年(1938)日本拟订筑港计画,并订名为“新高港”,民国三十三年日本战争失利,全部工程陷于停顿。
 
1961年初期,政府积极从事经济建设,拓展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量急剧增加,致基隆﹑高雄两港逐渐发生拥挤情况,当时政府已预见对外贸易将继续加速成长,除积极从事原有港埠之改善与扩建外,亟应另辟新港以应需要。
 
1961年初期,政府积极从事经济建设,拓展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量急剧增加,致基隆﹑高雄两港逐渐发生拥挤情况,当时政府已预见对外贸易将继续加速成长,除积极从事原有港埠之改善与扩建外,亟应另辟新港以应需要。
 
1968年八月展开新港港址调查研究,1969年七月完成新港港址调查报告,报经行政院来核定台中港为商、工、渔业之综合性国际新港。
 
1968年八月展开新港港址调查研究,1969年七月完成新港港址调查报告,报经行政院来核定台中港为商、工、渔业之综合性国际新港。
1971年二月一日台中港工程局成立,1973年十月卅一日于北堤抛下第一车块石,台中港建港工程于焉展开。<ref>[外链网址 网页标题],外链网站</ref>
+
1971年二月一日台中港工程局成立,1973年十月卅一日于北堤抛下第一车块石,台中港建港工程于焉展开。
  
 
==港口设施==
 
==港口设施==
 
 台中港是一座人工港,具有辽阔的港区发展空间可塑性极大、加上便捷的联外交通、严密的安全管理措施、全面电脑化作业、单一窗口服务等优点,而台中港区的设施也十分完备,包含假日鱼市、渔货销售区、整网场、渔船整修场、渔具仓库、停车场、游客休憩区、岸上服务台等。贩售著各式各样的乾、鲜鱼货、还有各式口味的小吃。且台中港务局于八十八年六月通过ISO9002国际品保认证后,又于九十一年九月一日升级并通过ISO9001:2000国际品保认证,持续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让民众以及使用业者更能够享受到国际化的设施和品质。台中港港区总面积为3760公顷,水域面积960公顷,陆地面积2800公顷,在日本时代曾有新高港的建港计画,但是后来因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争而停顿。台中港东接腹地台中市、西邻台湾海峡、北隔大甲溪与苗栗相接、南临彰化和南投,台中港建港工程自1972年展开,1976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后开始营运为十大建设中重要工之一,台中港旧名为梧栖港,与高雄港、基隆港、花莲港同为台湾四大国际港。台中港距离厦门港最近,仅136海浬,作为两岸直航口岸最为适合。
 
 台中港是一座人工港,具有辽阔的港区发展空间可塑性极大、加上便捷的联外交通、严密的安全管理措施、全面电脑化作业、单一窗口服务等优点,而台中港区的设施也十分完备,包含假日鱼市、渔货销售区、整网场、渔船整修场、渔具仓库、停车场、游客休憩区、岸上服务台等。贩售著各式各样的乾、鲜鱼货、还有各式口味的小吃。且台中港务局于八十八年六月通过ISO9002国际品保认证后,又于九十一年九月一日升级并通过ISO9001:2000国际品保认证,持续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让民众以及使用业者更能够享受到国际化的设施和品质。台中港港区总面积为3760公顷,水域面积960公顷,陆地面积2800公顷,在日本时代曾有新高港的建港计画,但是后来因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争而停顿。台中港东接腹地台中市、西邻台湾海峡、北隔大甲溪与苗栗相接、南临彰化和南投,台中港建港工程自1972年展开,1976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后开始营运为十大建设中重要工之一,台中港旧名为梧栖港,与高雄港、基隆港、花莲港同为台湾四大国际港。台中港距离厦门港最近,仅136海浬,作为两岸直航口岸最为适合。
 台中港在清朝前是大陆渔船来台时的重要停泊港口,后来因为泥沙渐渐淤积969年才又重新辟建台中港。<ref>[外链网址 网页标题],外链网站</ref>
+
 台中港在清朝前是大陆渔船来台时的重要停泊港口,后来因为泥沙渐渐淤积969年才又重新辟建台中港。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前期===
 
===前期===
 台中港位于台中县梧栖镇,港口经纬度为北纬24度17分40点3秒,东经120度29分27点3秒。梧栖古称竹筏穴,居民多以捕渔为生,故又为“网罟寮”,因位居鳌峰山西麓也称鳌西。公元1891年(光绪17年)地方士绅集议更名,乃取“凤非梧不栖,非醴泉不饮,非竹实不食”之寓意而更名梧栖。公元1895年(光绪21年),满清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公元1938年日本拟订筑港计划,并订名为新高港。1944年日本战败后,全部工程陷于停顿。
+
 台中港位于台中县梧栖镇,港口经纬度为北纬24度17分40点3秒,东经120度29分27点3秒。梧栖古称[[ 竹筏穴]] ,居民多以捕渔为生,故又为“[[ 网罟寮]] ”,因位居鳌峰山西麓也称鳌西。公元1891年(光绪17年)地方士绅集议更名,乃取“凤非梧不栖,非醴泉不饮,非竹实不食”之寓意而更名梧栖。公元1895年(光绪21年),满清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公元1938年日本拟订筑港计划,并订名为新高港。1944年日本战败后,全部工程陷于停顿。
 
20世纪60年代初期,台湾拓展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量急剧增加,致基隆﹑高雄两港逐渐发生拥挤情况,台湾当局另辟新港以应需要。1968年8月展开新港港址调查研究,1969年7月完成新港港址调查报告,报经台当局“行政院”核定台中港为商、工、渔业的综合性国际新港。
 
20世纪60年代初期,台湾拓展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量急剧增加,致基隆﹑高雄两港逐渐发生拥挤情况,台湾当局另辟新港以应需要。1968年8月展开新港港址调查研究,1969年7月完成新港港址调查报告,报经台当局“行政院”核定台中港为商、工、渔业的综合性国际新港。
1971年2月1日台中港工程局成立,1973年10月31日于北堤抛下第一车块石,台中港建港工程展开。<ref>[外链网址 网页标题],外链网站</ref>
+
1971年2月1日台中港工程局成立,1973年10月31日于北堤抛下第一车块石,台中港建港工程展开。
  
 
===现状===
 
===现状===
行 82: 行 82:
 
 码头后线储转区的仓栈设施有杂货通栈13座,水泥筒仓22座,堆货场8处,货柜场3处,液体货储槽255座。
 
 码头后线储转区的仓栈设施有杂货通栈13座,水泥筒仓22座,堆货场8处,货柜场3处,液体货储槽255座。
 
 台中港提供业者良好的投资环境,栈埠装卸及仓储业务多开放民间投资经营,全港拥有许多自动化的装卸仓储设备,作业效率高。
 
 台中港提供业者良好的投资环境,栈埠装卸及仓储业务多开放民间投资经营,全港拥有许多自动化的装卸仓储设备,作业效率高。
 在该港投资的公司计有45家,总投资金额约3,472亿元。<ref>[外链网址 网页标题],外链网站</ref>
+
 在该港投资的公司计有45家,总投资金额约3,472亿元。
  
 
==港口发展==
 
==港口发展==
 
 台中港是一座人工港,具有辽阔的港区发展空间,可塑性大、加上便捷的联外交通、严密的安全管理措施、全面计算机化作业、单一窗口服务等优点,且台中港务局于1999年6月通过ISO9002国际品保认证后,于2002年9月1日升级并通过ISO9001:2000国际品保认证,持续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台中港是一座人工港,具有辽阔的港区发展空间,可塑性大、加上便捷的联外交通、严密的安全管理措施、全面计算机化作业、单一窗口服务等优点,且台中港务局于1999年6月通过ISO9002国际品保认证后,于2002年9月1日升级并通过ISO9001:2000国际品保认证,持续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台中港未来经营目标为:拓展货柜业务、发展物流中心、加工再出口仓储转运中心、发展西码头区成为全台最大化学品及油品储运中心、以及滨海游憩专业区的开发计划等;港埠各项软硬件设施正因应国际海运市场及业者投资需求积极兴建中。
+
 台中港未来经营目标为:拓展货柜业务、发展[[ 物流]] 中心、加工再出口仓储转运中心、发展西码头区成为全台最大[[ 化学品]] 及油品储运中心、以及滨海游憩专业区的开发计划等;港埠各项软硬件设施正因应国际海运市场及业者投资需求积极兴建中。
 未来的扩建计划包括商港扩建计划与工业港区开发计划等,将台中港建设成为一座拥有83座码头的全方位、多功能国际大港。<ref>[外链网址 网页标题],外链网站</ref>
+
 未来的扩建计划包括商港扩建计划与工业港区开发计划等,将台中港建设成为一座拥有83座码头的全方位、多功能国际大港。
  
 
==主要出入==
 
==主要出入==
行 95: 行 95:
 
 澳洲
 
 澳洲
 
 日本
 
 日本
 美国<ref>[外链网址 网页标题],外链网站</ref>
+
 美国
  
 
==视频==
 
==视频==
行 104: 行 104: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Category:997 智力遊戲]]
+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於 2021年6月28日 (一) 12:31 的最新修訂

台中港
台中港.jpg

來自 台灣自由貿易區港區 的圖片

中文名:台中港

外文名:Taichung Port

座 標:24°16′48″N 120°30′30″E

啟 用:1973年

運營者:台灣港務公司台中港分公司

類 型:漁港、商港、工業港

大 小:973公頃

陸地面積:2903 公頃

總面積:3,793公頃

碼頭數量:50座(計劃增至83座)

主航道水深:低潮位下16公尺

碼頭水深:低潮位下9至18公尺

年靠港船隻:7,894 艘次

船隻總重量:119,797,015噸(2013年)

年貨物噸位:70,084,123 公噸(2013年)

年櫃量:1,467,605TEU(2013年)

地理位置:中國台灣省台中市清水區  

台中港舊稱梧棲港,位於中國台灣省台中市清水區。 港口背向大肚山,濱臨台灣海峽大甲溪大肚溪分別自其南北出海,地形上突出於台灣海峽西海岸,於1982年完成港灣建設,為十大建 設的重要工程之一,與高雄港花蓮港基隆港同為本省四大國際港。正宗號船提供乘客遊覽海上風光,換個角度眺望各國商船及大肚溪出海口,台中火力發電廠的景觀,另有新鮮感覺。

基本概況

台中港位於台灣島西海岸中部台灣省台中市梧棲鎮,是台灣新辟的國際港。為減輕基隆、高雄兩港的營運壓力,台灣於1973年開始興建台中港,1976年加入營運。港口位處北緯24度17分,東經120度29分,港區土地面積1495萬公頃,港區泊地水域487萬平方米,港口航道水深12.5-13米,可容5萬噸船舶出入,港區內各主航道水深13米。到90年代初,該港有倉庫8座,可容納16.1萬噸貨物;營運碼頭29座,長6530米,可停船泊29艘;擁有起重機21台,堆高機95台,駁船3艘,拖船8艘。重大建設工程包括港區及聯外道路新建工程、港口第二期擴建工程、9至11號碼頭整建工程等。台中港不如高雄、基隆兩港繁忙,但面積大,且可開闢新生地,興建新碼頭,很有發展潛力。同時,台中港不僅距台灣南北交通樞紐的中山高速公路很近,且距對岸的廈門港只有110海里,普通船航程只需5小時,是兩岸通航的最佳港口之一。

運輸能力

台中港(TAICHUNG)以大宗穀類、肥料等散貨運輸為主。2002年,台中港進港船舶5546艘,總噸位7688萬噸;出港船舶5535艘,總噸位為7669萬噸;全計進、出港船舶11081艘,總噸位15357萬噸;貨物吞吐量4361萬噸,貨物裝卸量8151萬噸,集裝箱裝卸58萬個標準箱。

地理位置

台中市出海門戶。位於台灣島西岸中部(北緯24°19′40″,東經120°29′27″),大甲溪口與溪(大肚溪)口之間,西臨台灣海峽,東接大甲平原,屬台中縣梧棲、清水2鎮。舊有梧棲小港,無良好天然港灣,海岸前緣水淺。自大甲溪口迤南,因年中有長時期(10月~翌年3月尤盛)北及東北風形成的海流,向南漂沙量大,本不利於建港。但因北部基隆和南部高雄兩港吞吐能量將近飽和,此處位置卻較適中(北距基隆港約108海里,南距高雄港約120海里),故決定建築新人工大港,以供發展西中部地區經濟和調節南北兩大港海運。新港計劃水深為低潮下14米,可供6萬噸級船自由進出,8萬噸級船乘潮進出。 港口寬350米,航道長1500米,寬300米,深水碼頭27座,防波堤14萬餘米,填築港區用地(新生地)1079公頃,工業區265公頃,防風林185公頃。自1971年起分3期施工。第3期於1979年底開工。全部工程完成後,營運量可達1100萬船運噸,居全省第3位,次於高雄和基隆。台中港的新城市計劃以新港區為中心,開發面積預定為4700多公頃,未來城市人口容量約為50萬人。 台中港東隔大度(大肚)山台地與台中市區相鄰,距市中心約30公里。港東至大度山台地山麓線間為大甲濱海平原,東西寬約5公里。縱貫鐵路「海線」及省第1號公路並行通過平原南下。港區另有公路分別自清水、沙鹿兩鎮通台中市。自港東清水站過彰化市東北的追分站及成功站,轉「山線」東北至台中市,亦不過近40公里。故台中港與台中市間,公路、鐵路交通均便。台中港距台灣海峽西岸廈門(127海里)、福州(117海里)兩港最近,對大陸海運聯繫亦具重要意義。

建港歷程

台中港位於台中縣梧棲鎮,港口經緯度為北緯廿四度十七分四十點三秒,東經一百二十度廿九分廿七點三秒。梧棲古稱「竹筏穴」居民多以捕漁為生,故又為「網罟寮」,復因位居鰲峰山西麓亦稱「鰲西」,公元1891年(光緒十七年)地方士紳集議更名,乃取「鳳非梧不棲,非醴泉不飲,非竹實不食」之寓意而更名「梧棲」,公元1895年(光緒廿一年)甲午戰敗台灣割讓給日本,民國廿七年(1938)日本擬訂築港計畫,並訂名為「新高港」,民國三十三年日本戰爭失利,全部工程陷於停頓。 1961年初期,政府積極從事經濟建設,拓展對外貿易,進出口貨物量急劇增加,致基隆﹑高雄兩港逐漸發生擁擠情況,當時政府已預見對外貿易將繼續加速成長,除積極從事原有港埠之改善與擴建外,亟應另闢新港以應需要。 1968年八月展開新港港址調查研究,1969年七月完成新港港址調查報告,報經行政院來核定台中港為商、工、漁業之綜合性國際新港。 1971年二月一日台中港工程局成立,1973年十月卅一日於北堤拋下第一車塊石,台中港建港工程於焉展開。

港口設施

台中港是一座人工港,具有遼闊的港區發展空間可塑性極大、加上便捷的聯外交通、嚴密的安全管理措施、全面電腦化作業、單一窗口服務等優點,而台中港區的設施也十分完備,包含假日魚市、漁貨銷售區、整網場、漁船整修場、漁具倉庫、停車場、遊客休憩區、岸上服務台等。販售著各式各樣的乾、鮮魚貨、還有各式口味的小吃。且台中港務局於八十八年六月通過ISO9002國際品保認證後,又於九十一年九月一日升級並通過ISO9001:2000國際品保認證,持續提供高品質、高效率的服務,讓民眾以及使用業者更能夠享受到國際化的設施和品質。台中港港區總面積為3760公頃,水域面積960公頃,陸地面積2800公頃,在日本時代曾有新高港的建港計畫,但是後來因位第二次世界大戰爭而停頓。台中港東接腹地台中市、西鄰台灣海峽、北隔大甲溪與苗栗相接、南臨彰化和南投,台中港建港工程自1972年展開,1976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後開始營運為十大建設中重要工之一,台中港舊名為梧棲港,與高雄港、基隆港、花蓮港同為台灣四大國際港。台中港距離廈門港最近,僅136海浬,作為兩岸直航口岸最為適合。 台中港在清朝前是大陸漁船來台時的重要停泊港口,後來因為泥沙漸漸淤積969年才又重新闢建台中港。

歷史沿革

前期

台中港位於台中縣梧棲鎮,港口經緯度為北緯24度17分40點3秒,東經120度29分27點3秒。梧棲古稱竹筏穴,居民多以捕漁為生,故又為「網罟寮」,因位居鰲峰山西麓也稱鰲西。公元1891年(光緒17年)地方士紳集議更名,乃取「鳳非梧不棲,非醴泉不飲,非竹實不食」之寓意而更名梧棲。公元1895年(光緒21年),滿清在甲午戰爭中戰敗,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公元1938年日本擬訂築港計劃,並訂名為新高港。1944年日本戰敗後,全部工程陷於停頓。 20世紀60年代初期,台灣拓展對外貿易,進出口貨物量急劇增加,致基隆﹑高雄兩港逐漸發生擁擠情況,台灣當局另闢新港以應需要。1968年8月展開新港港址調查研究,1969年7月完成新港港址調查報告,報經台當局「行政院」核定台中港為商、工、漁業的綜合性國際新港。 1971年2月1日台中港工程局成立,1973年10月31日於北堤拋下第一車塊石,台中港建港工程展開。

現狀

台中港港區範圍北起大甲溪南岸,南至大肚溪北岸,東以臨港路為界,西臨台灣海峽,南北長12.5公里,東西寬2.5至4.5公里,總面積約3,793公頃,其中陸域面積占2,820公頃,水域面積占973公頃;包括商港﹑工業港及漁港三部份,分階段執行。 第一階段興建計劃分三期施工,自1973年10月31日進行第一期工程,於1976年10月31日啟用通航,其後的第二及第三期工程至1983年6月己全部完成。 第二階段建港計劃則配合台中港業務成長需要賡續辦理。 台中港已興建的營運碼頭共47座,總長度11,224公尺,貨櫃8座、客運1座、榖類2座、煤炭4座、管道8座、水泥3座、散雜貨20座及廢鐵1座。 碼頭後線儲轉區的倉棧設施有雜貨通棧13座,水泥筒倉22座,堆貨場8處,貨櫃場3處,液體貨儲槽255座。 台中港提供業者良好的投資環境,棧埠裝卸及倉儲業務多開放民間投資經營,全港擁有許多自動化的裝卸倉儲設備,作業效率高。 在該港投資的公司計有45家,總投資金額約3,472億元。

港口發展

台中港是一座人工港,具有遼闊的港區發展空間,可塑性大、加上便捷的聯外交通、嚴密的安全管理措施、全面計算機化作業、單一窗口服務等優點,且台中港務局於1999年6月通過ISO9002國際品保認證後,於2002年9月1日升級並通過ISO9001:2000國際品保認證,持續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服務。 台中港未來經營目標為:拓展貨櫃業務、發展物流中心、加工再出口倉儲轉運中心、發展西碼頭區成為全台最大化學品及油品儲運中心、以及濱海遊憩專業區的開發計劃等;港埠各項軟硬件設施正因應國際海運市場及業者投資需求積極興建中。 未來的擴建計劃包括商港擴建計劃與工業港區開發計劃等,將台中港建設成為一座擁有83座碼頭的全方位、多功能國際大港。

主要出入

以下五地區占2010年總吞吐量的73% 印尼 中國大陸(不含中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洲 日本 美國

視頻

台中港成為兩岸客流第一大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