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湾凤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凤螺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学名:深沟凤螺

拉丁学名:Babylonia spirata

别 称:凤螺 ,甜螺 ,花螺 ,日本凤螺

界:动物界

门:软体动物门

纲:腹足纲

目:新腹足目

科:峨螺科

亚 科:骨螺亚科

栖所环境:沿岸。

台湾凤螺一般指深沟凤螺,腹足纲,新腹足目、峨螺科动物。 [1]

简介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腹足纲,新腹足目、峨螺科

贝壳卵形,壳长1-25公分。前水管沟打开,轴唇襞或有或无。壳表有螺脉或纵肋。口盖角质,核在中心或下端。

深沟凤螺外形特征

贝壳卵形,壳长1-25公分。前水管沟打开,轴唇襞或有或无。壳表有螺脉或纵肋。口盖角质,核在中心或下端。齿舌的中央齿四方形,有3个以上的齿尖,侧齿有2个大齿尖,齿尖之间有0-5个小齿。

深沟凤螺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印尼、马来西亚,台湾分布较广主要在台湾海峡,台北县贡寮乡蚊子坑,台南县南鲲鯓至屏东县枋寮海域,高雄县茄定,红毛港,澎湖北部海域,宜兰县苏澳,宜兰县五结,台南市安平,屏东县东港,金门,小琉球.

深沟凤螺简介、习性、环境、养殖展望

台湾凤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纲蛾螺科东风螺属,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及日本也有分布;我国的主要种类有方斑东风螺 Babylonia areolata、泥东风螺 Babylonia lutosa 和台湾凤螺 Babylonia spirata三种,基本上在这三种之中又分为“短尾”与“长尾”之分,方斑东风螺与台湾凤螺属于“短尾”它们在形态与习性及生长环境几乎一致,差别只在于花纹与分布区域,而泥东风螺则属干“长尾”顾名思义其尾端相比较长,而生生长环境较喜栖息于泥地。

台湾凤螺与东风螺被认为是当今最有开发前景的海产养殖良种之一,近年来己在东南沿海为养殖者接受并逐步形成生产规模。南海水产研究所2000~2002年在广东沿海开展了东风螺人工育苗养殖科研试验,本文报道台湾凤螺与东风螺养殖生物学及人工养殖的发展状况,旨在为今后东风螺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1、生物学特性

1.1栖息环境 1.1.1分布 : 垂直分布于潮下带数米至数十米水深。 1.1.2底质 : 台湾凤螺与方斑东风螺栖息底质以沙质为主,泥东风螺栖息于泥沙底质中。 1.1.3对水温、盐度、pH值的适应性东风螺水温适应范围14~33℃,最适水温23-30℃;盐度适应范围14~34,盐度低于12则大量死亡;pH值适应范围8.0~8.4。 1.2移动习性 凤螺的活动具有日伏夜出的习性,白天潜伏在沙泥中并露出水管,夜间四处觅食。活动为匍匐爬行,能借助腹足分泌的粘液滑行活动。室内培养的稚螺常爬出水面附在池壁上。凤螺具有明显的迁移习性。 1.3食性 1.3.1幼体食性人工育苗中,凤螺的幼虫发育到D形幼虫 1.3.1幼体食性人工育苗中,凤螺的幼虫发育到D形幼虫后就开始摄食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和角毛藻Chaetocerossp.。 1.3.2稚螺食性稚螺期间以鱼肉(或蟹、虾肉)糜为主食。 1.3.3成螺食性主食鱼、虾、蟹、贝等动物性饲料。在流水状态下,凤螺其嗅觉可达7~8m;在静水状态下嗅觉只有1m左右。 1.4生长习性 1.4.1幼体生长水温24.0~27.0℃,方斑东风螺孵化出的幼体一般经25天培育即变态为稚螺;台湾凤螺孵出的幼体,经22天培育变态为稚螺。方斑东风螺变态时个体壳高平均为1300μm,日平均增长速度为32.0μm;台湾凤螺变态时壳高平均950μm,日平均增长为24.5μm。 1.4.2稚螺生长水温25.1~27.2℃,方斑东风螺稚螺经20天培育,个体壳高从1.5mm长至5.7mm,壳高日平均增长为0.21mm。台湾凤螺稚螺经20天培育,个体壳高从1.5mm长至5.8mm,壳高日平均增长为0.22mm。 1.4.3苗种生长水温22.0~25.5℃,方斑东风螺苗种经44天的浅海沉笼养殖,个体平均壳高从8.5mm长至12.5mm,壳高月均增长为2.7mm;水泥池方式养殖,个体平均壳高从8.5mm长至10.3mm,壳高月均增长为1.2mm。

1.5繁殖习性 1.5.1性别、性成熟年龄东风螺为雌雄异体。雄性生殖系统精巢输精管及附属腺和雄性交接器等器官组成。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及附属腺和雌性交接器等器官组成。从外表一般较难区分其性别,通过解剖检查其生殖腺颜色,雌性生殖腺呈黑灰色,而雄性生殖腺呈桔黄色或浅黄褐色。东风螺行雌雄交配,体内受精受精卵在卵囊内自雌体排至水中继续发育。东风螺性成熟年龄为1龄。

1.5.2成熟期和繁殖期栖息广东沿海的东风螺,其成熟期和繁殖期在4~9月,各地有异。每年区水温逐渐升到25℃时,东风螺便陆续进入成熟期和繁殖期;一般雄性的成熟期较雌性稍长。在繁殖季节,雌雄性可多次交配繁殖,雌螺个体年均产卵量有几十万粒。

1.5.3胚胎发育东风螺胚胎发育的适应水温、盐度与亲体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据我们观察,在水温22.5~25.6℃及微充气条件下,台湾东风螺在受精卵内完成胚胎发育破囊孵出的时间为5~7天;在水温24.0~27.5℃,幼虫发育至附着变态为稚螺的平均时间为22天。

2、台湾凤螺与方斑东风螺人工养殖展望 台湾凤螺一般以野生捕捞为主,因台湾本土一般以食用个头在15个 ~40 个/市斤为主,养殖期需一年半至两年左右,所以养殖成本与养殖风险相对提高,而且当地消费者普遍认为野生捕捞的比养殖的口感更好,以至台湾凤螺养殖户相对减少。 本地的方斑东风螺一般以食用个头在50个~ 70个/市斤为主,养殖期只需八个月至一年左右比起台湾凤螺相对来得快,而养殖成本与养殖风险也相对减少,因此本地产的方斑东风螺几乎都是养殖的,而近年南方沿海各地的养殖风气也在逐年增加的趋势。

2.1研究概况 1990~2002年,国内、福建长乐海蚌场、南海水产研究所、湛江海洋大学等单位对方斑东风螺的繁殖生物学、生态习性、人工育苗养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表了有关的论文。 南海水产研究所近几年来结合生产在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养殖研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0年8月上、中旬在广东南澳县开展试验,9月5日统计方斑东风螺出苗量为803万只,个体平均壳高为1~2mm。

2.2方斑东风螺养殖技术介绍 目前主要有池塘养殖、吊笼养殖、港湾围网养殖三种养殖方式。

2.2.1池塘养殖多用土池,也有用水泥池。土池养殖放养前应提前进行毒池、晒池。进水应通过闸网过滤,减少鱼、蟹、螺类等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东风螺投苗数量为5~6万只/亩,规格以0.5~1.5cm的稚螺为宜。放养后保持水质相对稳定,潮间带土池应尽可能利用海洋每月两次的大潮期进行大换水改善水质;水泥池养殖日换水量约1/3。饲料每天早、晚投喂杂鱼肉、贝肉或虾肉等,饲料投喂前应去除骨、壳后用绞肉机或手工剁碎。日投饲量为东风螺总重的5~10%,当天实际投饲量应视残饵量而定。养殖水深在60~100cm。可单养或与虾、鱼、其它贝类混养。经养殖8~10个月,方斑东风螺可达上市规格。

食疗价值

【药名】:台湾凤螺 【来源】:为蛾螺科动物方斑东风螺的贝壳类。 【功效】:能清热凉血,润燥。 【主治】:用于鼻衄咯血和大便燥结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咸,寒。肝、心、胃三经。 【用法用量】:食用:获得后,将螺倒入沸水(锅中)略煮后捞出,取适量螺肉晒干用或直接用螺肉加白糖煮食。 【别名】:凤螺、号子螺(《中国药用动物志》) 【药用部位】:其干燥贝壳入药。 【动植物资源分布】:东风螺分布于我国东海和南海与台湾地区。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获得后,将螺倒入沸水(锅中)略煮后捞出,取肉晒干用。 【拉丁名】:深沟风螺Babyloniaspirata. 【药名】:台湾凤螺、方斑东风螺 【来源】:为蛾螺科动物方斑东风螺的贝壳。 【功效】: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主治】:用于肝火燔灼,胃脘痛,疮癣疥癞,湿疮湿疹,溃疡。 【性味归经】:咸,寒。肝、心、胃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一25克。 【别名】:凤螺、号子螺(《中国药用动物志》) 【药用部位】:其干燥贝壳入药。

【动植物资源分布】:方斑东风螺分布于我国东海和南海。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于秋季以拖网捕捉,捕后置沸水内略烫,取壳,晒干。生用或煅用。 【拉丁名】:方斑东风螺Babyloniaareolata(Lamarck). 【考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Template:中药材专题模板 <seotitle="台湾凤螺"、"东风螺",东风螺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东风螺_东风螺是什么_东风螺的用法用量_A+医学百科"metak="东风螺,东风螺的功效与作用,中药东风螺,东风螺作用,东风螺功效,东风螺图片"metad="A+医学百科东风螺条目介绍什么是东风螺,东风螺有什么功效和作用,东风螺的分布和形态,如何服用东风螺等。【拼音名】DōnɡFēnɡLuó【别名】台湾凤螺、甜螺、南风螺【来源】药材基源:为蛾螺科动物泥东风..."/>

参考来源

  1. 台湾凤螺, 海洋生物, 2020-01-18